分享

古籍整理要警惕删改乱象

 yzhkl 2022-04-30 发布于云南

王鹏飞

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古代典籍记载着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屠呦呦获得了提取青蒿素的新思路,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让人看到了古籍的惊人价值。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从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强化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对新时代古籍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安排。文件出台后,获得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顺应文化复兴时势,另一方面是解决古籍质量痛点。

对古籍的整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是对中华文脉最好的延续。但衡诸现实,古籍工作的现状却难言乐观,依然存在部分古籍得不到关注面临散佚的问题。说起古籍散佚,也让我想起一个故事。1850年,林则徐路过长沙时约见了青年左宗棠,送给他一副集句对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上联来自《兰亭集序》,下联来自《左传》,就内容来说大都熟悉。但下联提及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几种古书到底是什么内容,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原因就是这些书籍早已散佚,在媒介不发达的古代,如果再碰上水旱战乱,书籍要想穿越历史留存后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没有古籍的流传,中华文明如何延续?《意见》的出台,可说是顺应文化复兴的时势之举。

古籍整理,须有质量保证。朱棣编修《永乐大典》时要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可见其体量之大。这些大部头保留了很多古书,但常被非议的一点,就是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乱改体式、删改原文,搞得面目全非,缺胳膊断腿。由此可见,鲁鱼亥豕之类错讹,实为古籍工作的一大痛点。近年来的古籍出版物,即使顶级专业出版机构,错讹之作也不时出现。对此,《意见》专列“从提高古籍保护水平,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加强古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三大板块,护航古籍整理质量,也可说是解决痛点的精准之举。

古籍的价值除了传承,更在利用,利用是一种更好的保护。“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出于保护需要,经历了数千年的古籍有不少存放在库房之中,连专业研究者都很难看到。如何唤醒沉睡的典籍,使之在新时代得以利用?《意见》专门写了“推进古籍数字化”一条。从早期的缩微技术,到现在的数字化古籍资源库,这些新媒体手段对典籍传承可说是如虎添翼。对于拥有5000年文明的国度来说,还有什么比赓续文脉更重要的文化工作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