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茂公墓被挖开,墓中为何没有金银,却有顶帽子?真是狡猾的安排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4-30 发布于北京

徐茂公,是《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军师。他算无遗策,基本可以说是隋唐时期的诸葛亮。但在正史中,徐茂公应读作徐懋功。徐懋功投唐后,被李渊赐姓为李,因此史书将他通称为李绩。而这一点,在笔者很多关于徐懋功的文章里都有提及。按照我写徐懋功的惯例,还是将他写作我们都熟悉的“徐茂公”。

1971年,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西安考古队对位于乾陵的徐茂公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墓中,专家们痛心地发现了五个盗洞。别说是金银,就算是一件完整的陶器都找不到。

然而学者们在墓中却有一个更惊人的发现——一顶帽子。相比于金银和瓷器,这顶帽子可谓是弥足珍贵。因为这是中国考古史上,最早的唐代帽子实物。根据考证,这顶帽子名叫三梁进德冠。这种进德冠一共分为一梁、二梁和三梁三种。而三梁进德冠,只有三品以上,对国家具有重大贡献的功臣才配佩戴。

作为大唐元勋,灭国无数、战无不胜的大将,封爵为英国公的徐茂公,自然配得上这样的尊荣。那么徐茂公为何要将一顶帽子埋入墓中呢?他的坟墓在被盗之前,到底有没有金银等器物进行陪葬?

而这,就要从徐茂公的遗嘱说起了。众所周知,徐茂公本是李密的部下,后来在李渊帐下效力。天下统一后,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逐渐尖锐。因此,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征求了徐茂公的意见。然而一向谨慎的徐茂公不想再冒险押宝,而是采取了骑墙的态度。

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虽然并没有被李世民怪罪,但两人之间仍种下了芥蒂。因此,徐茂公在贞观一朝,一直都夹着尾巴做人。李世民让他出征,就立即出征(而且必打胜仗)。打完仗后,徐茂公便直奔府邸,闭门不出,绝不妄作交际。

然而即便如此,徐茂公仍没有逃过李世民的猜忌。李世民去世前,原定作为辅政大臣的徐茂公贬到叠州做刺史。诏令发出后,李世民告诫太子李治:“徐茂公只要表现出任何不满,就立即杀掉他!”

然而老谋深算的徐茂公很快便看出了李世民的企图,他竟连行装都不收拾,直接前往外地赴任。而徐茂公这种颇识抬举的行为,最终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赏识。很快,李治便将徐茂公召回了京城。

唐高宗执政期间,武媚娘逐渐得宠。因此,李治决定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为了让皇帝收回成命,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一起前往大明宫施压。然而同为元老大臣徐茂公,却推说有病,不肯参与。

然而到了晚上,徐茂公的“病”却好了。于是他连夜入宫,并告知唐高宗:

“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此时的李治,正愁找不到政治上的盟友。徐茂公的表态,无疑给李治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李治立即废黜王皇后,将武媚娘推上了后位。

不得不说,相比于玄武门之变以前,徐茂公做官的艺术进步了很多。从前不会站队的徐茂公,很快就在唐高宗和长孙无忌之间做出了抉择。而这一抉择,也让他躲过了后来的朋党之祸。褚遂良、长孙无忌相继被李治整死后,徐茂公不仅安然无恙,反而还步步高升。

公元669年,76岁的徐茂公去世。而唐高宗李治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他将徐茂公的墓堆成了“品”字型的三座小山,分别象征着阴山、铁山和乌德山,勇于纪念他攻灭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三大强国的盖世奇功。

但在去世前,徐茂公却忧虑地对弟弟说:

“我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辛辛苦苦建立门户,希望能够荣及后嗣,然而皆为不肖子孙败掉。我将子孙交给你了,你必须慎查,若有不肖之人,立即杀掉。不要像后人笑我,就像我笑房、杜两人一样。”

与此同时,徐茂公还对他的陪葬做出了一个特殊规定:

“我死,布装露车载柩,敛以常服,加朝服其中,傥死有知,庶著此奉见先帝。”

简单翻译来就是:我死后,让我穿着平常的衣服下葬,同时把我上朝穿的衣服放在棺材里。如果死后有知,我也好穿着衣服去见先帝。唐朝时,仍流行厚葬习俗,而徐茂公却连金银陶器也不肯陪葬,只留下一件朝服。

仅仅15年后,徐茂公一家果然因不肖子孙而败落。当时,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结果身败而死。而徐茂公的墓,也被武则天发掘,挫骨扬灰。而在墓中,却没有发现多少陪葬,只要一件朝服。而在旁人看来,徐茂公确实公忠体国,不计较个人富贵。

武则天倒台后,唐中宗立即为徐茂公平反,并给他重修了一座坟。如果徐茂公不在墓中埋一件朝服,证明自己的忠诚,恐怕这辈子也翻不了身。毕竟徐敬业谋反,是根本翻不了身的铁案(毕竟唐中宗也是武则天的儿子)。

而按照徐茂公的遗愿,唐中宗没有埋入多少金银,而是将一套朝服埋入墓中,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发现的三梁进德冠。不得不说,他对身后事的安排确实高明,真是太狡猾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