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日子,必须第一时间告诉所有的家长们。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设立这个日子的初衷很明显,就是要家长们和大人们对待孩子要多些引导与尊重,多点耐心与宽容,被温柔呵护的孩子才能“心里有爱,眼里有光”。 童年得到的爱,就是长大后的光,他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为什么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非打不可?是因为从老一辈那里就接受了“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似乎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但是,这是应该抛弃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同时,很多家长信奉打孩子管用,还是因为在家长的暴力下,孩子会有一种本能的趋利避害心理。但是,心理学研究早就证明了,孩子在暴力下长大,心灵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扭曲,或者自己将来变成施暴者,或者压抑自己出现抑郁,或者,变成讨好型人格,失去了自己人生本该有的价值与方向。 总之,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感和归属感,都是在家长的暴力之下丢失的。 这个世界上有一类家长,听不进不同意见,固执地以为自己从小形成的观念就是绝对正确的,缺乏反省精神,没有深度思考。我曾经和一个晚辈交流过关于他小时候被打的经历,因为他现在也是一个家长了,我告诫他不要像他父亲一样再打自己的孩子。 结果,他说的话让我吓了一跳,他说:“我感觉就是那个时候父亲打得我太轻了,如果再狠一点,说不定我会比现在要强很多”。 我不知道他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但是这个推论真的很可怕。我进而去想,还会有多少被打的孩子将来成家立业后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者小时候曾被打过的家长,还有多少会有这样固执的观念。 其实,我们世世代代之所以流传下来了“不打不成才”的观念,就是无数个这样的家长带着这样的推论才完成的,这种推论最大的问题就是只看到了暂时的效果,或者只注重短期得失,因为他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立马变得听话了。只是,还有他看不到的东西,他却不相信会有。 这些人恰恰没有看到,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永远也不要以短视的目光来判断教育行为的对错。孩子内心丰富而微妙,所谓人心惟危,如果缺乏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家长很容易铸成大错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命不好,摊上了这样的倒霉孩子。 《正面管教》中最核心的家庭教育理念就是“和善而坚定”,不用打孩子,依然能够培养有规矩的孩子,并且是心智健全的孩子,只要你多一份耐心和智慧,这个道理,目前在很多家长那里还属于未知领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个“无巴掌日”,也希望在当今日益重视家庭教育的时代,大力宣传这个日子,让更多的家长能够警醒与觉醒,走上科学的育子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