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伊能静发了一条微博,斥责秦昊在《亲爱的小孩》中扮演的角色:剧中秦昊饰演的肖路,无论作为丈夫还是爸爸,都非常不合格。 妻子方一诺羊水破了住院,他却在家里淡定地喝啤酒,连夜看球赛。他因此错过了孩子降生的过程,也让妻子成为一个孤独的产妇。连他本人也深知角色不讨喜,亲自下场检讨提醒,以免影响家庭和睦。很多人从剧中,看到了妈妈的心酸和不易,产生了深深的共情。这些身心遭受的创伤和磨难,正是无数女性正在经历的“人间真实”。 分离的疼痛,是成为母亲的开始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生孩子的痛苦只存在传说中。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理解那种撕裂感。剧中的方一诺,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当她正在给学生激动地上课时,羊水突然破了。但她还镇定地安抚学生说:“我先去生个孩子,你们都老实点啊!”即使躺在产床上,她还一直笑着说:“有什么呀,我这么大个还生不出来个他?”可她还是低估了生产的痛苦,当阵痛开始,就像有人拿锤子狠狠凿击子宫,让人难以忍受。她一边喊着“赶紧给我剖”,一边又想着为了孩子好忍一忍,一定要自己生下来。孩子将近10公分的脑袋,从狭窄的产道生出来,她靠自己的忍耐力,把孩子生了下来。世世代代的母亲,在给予孩子生命的同时,也在冒着失去自己生命的危险。虽然如今生产更加安全,但剧痛带来的恐惧仍是刻在基因里的,甚至遗传到下一代。方一诺用尽全身力气,生下了女儿,却又心疼地感慨一番:“她未来将经历跟我今天一样的境遇。”本是母女一体,如今变成两个人,各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没有人可以替代。孩子不再与妈妈悲喜与共,妈妈的忍耐也无法换来孩子的安稳。妈妈要经历涨奶,腰疼,睡不好,紧张焦虑,易激惹等各种身体不适。而从温暖安全的子宫中脱离出来的孩子,面对的是一切未知且危险的环境,他们通过哭闹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但让人崩溃的是,面对哭闹到快要昏厥的孩子,妈妈觉得非常无助,她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孩子哪里不舒服。很多妈妈甚至怀念怀孕的时候,至少孩子跟妈妈是一体,能够一起承担很多情感。她们从一个自信满满,等待孩子降临的幸福妈妈,变成了一个惊慌失措的无能妈妈。而孩子,也将迎来真实的世界。这里她并非无所不能,也将目睹成人世界中的复杂,艰难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但这些未知和恐惧,似乎都只是迈向新阶段的必经之路。 打破美好幻想,诚实面对婚姻生活与孩子的分离,只是生育的开始。紧接着,女性会迎来更大的撕裂。生孩子前,不管你多么羞涩,多么爱干净,生孩子后,你都要面临月子里身体发臭、漏尿甚至大便失禁、被人盯着哺乳。该剧第一集用了长达3分钟的镜头,记录了妈妈方一诺卸妆的过程。慢慢的,露出脸上的雀斑;慢慢的,掀起衣服看到狰狞的妊娠纹。这些她都只能独自面对,在委屈失落的情绪中,不得不接受成为妈妈要付出的代价。通情达理的丈夫,面对孩子的哭声,谎称加班来逃避责任。在恋爱的时候,我们在脑海中把伴侣想象成了终身依靠,把伴侣当成与我们忧喜与共的共同体。你快乐我也快乐,我伤心你也要伤心。但是生孩子这样的事情,男性往往无法与女性共享悲喜。生孩子这件事,把夫妻情绪共同体割裂开,男性隔离在了女性的痛苦之外。自己已经自然接受了母亲的身份,而丈夫却像一个拖后腿的“战友”。除了夫妻关系美好幻想的破灭,更大的家庭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肖路的弟弟肖旭整日游手好闲,不仅偷拿妈妈的镯子,还三番五次找哥嫂借钱,而且借了好几万不还。出身农村的婆婆高彩萍,也并没有帮上什么忙,不仅育儿观念过时,还沉迷抽烟和打麻将。她每天带孩子就已身心俱疲,现在还多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小叔子,以及粗枝大叶的婆婆。心里积累了诸多委屈和怨气,为此经常和肖路大吵。婆家人靠不住,方一诺的妈妈放弃福利,提前退休,照顾女儿和外孙女。曾经以为两个人相爱就足够了,也许直到生孩子,才明白: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双方家庭的介入,让夫妻冲突爆发。最终以肖路出轨,两人离婚,方一诺禁止丈夫见女儿而收场。生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一面镜子,把所有隐秘的矛盾都激发出来。割裂了过去的美好,呈现了现实的残酷。矛盾本就存在,唯有坦然面对生活的真实,才能真正进入深层的关系。 表露自己的脆弱,才能疗愈内在小孩无论多么坚强的女人,在生孩子后都会因为激素不稳定,而“性情大变”。她曾在产前看过大量科普,以为可以靠意志力战胜(抑郁),但最终还是屈服于激素,“一点点小事就能把你给击垮”。很多女性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生完孩子之后的不满、痛苦、愤怒,都是非理性的,都是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那是因为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那些被忽视,被嫌弃的体验封存了起来。一次被忽视的感受,会激发起我们小时候被忽视的感觉;一次被嘲讽的痛苦,会重启我们童年被父母不接纳的痛苦。女性产后的情绪波动很大,一点点事情都可能引起情绪爆发。以前,你只需要做那个被人呵护的女儿,被人照顾的孕妇。一夜之间,你放弃了撒娇的权利,成了为了孩子让步的伟大母亲。为人母的天性,加深了女性的困境。每个人都应该有脆弱的权利,可很多妈妈却不允许自己脆弱。其实,不依靠任何人的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而是一种假性独立。正因为缺乏安全感,不敢信任任何人,也不愿意接纳自己的软弱,才会让自己看起来无坚不摧。 孩子的出生,反而是很多女性成长的机会。我们开始理解父母的不易,开始重新面对受伤的内在小孩。我们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脆弱,允许自己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我们在学习成为合格的父母,也在陪那个受伤个内在小孩长大。总制片人戴莹说,《亲爱的小孩》不仅是指那个叫禾禾的孩子,“剧中每个角色都是小孩,他们的功课便是学习成为父母。” 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幸福使命在医疗卫生不发达的古代,女性生孩子如闯鬼门关,能否生育也成为女性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但如今我们可以疗愈女性世代的创伤和恐惧,以全新的态度对待分娩。她是一种自然、健康且正常的人生经历,是女性身体本身就具有的生命力量。想要成为母亲的女人,可以在安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使命。有人说《亲爱的小孩》是在制造焦虑,但它展现了真正的婚姻和育儿生活。打破童话般的生活假象,才能让女性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让男性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演员任素汐也强调说:“有的人恐婚恐育是因为没有看到全貌,生孩子是很辛苦,但孩子带给自己的力量是没得比的,一定会觉得'快乐大于痛苦’。”虽然无数女性吐槽自己的苦和累,吐槽伴侣都“指望不上”,但唯有女性自己先接纳和觉知,才能真正化解生育带来的负面感受。有人形容生孩子的疼痛,“相当于十几根肋骨同时被折断的疼痛。”这种疼痛记忆,对每个女性来说,都终身难忘。由此产生的心理创伤,如果不处理,可能会伴随终生。对待产后身体的变样走形,我们自身首先要保持尊重、不评判的态度,这样才不会疑心伴侣的嫌弃。你可以全然与自己的身体呆在一起,抚摸并感谢让你孕育孩子的子宫。在充满感激地与自己的身体沟通后,我们才能完全接纳生育带来的一切,疗愈内在的创伤。这些心理都是正常的,是我们处理重大人生变革时,内心的防御机制。但我们要始终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孩子最大的责任人,伴侣只是辅助。妈妈经历了十个月的准备,爸爸没有怀孕的过渡,一时间没有角色转换,这是正常的。也许,我们需要一次次谈话,把我们的感受心平气和地告知伴侣。初为人母的女性,自身还是脆弱的状态,可能很难扮演伟大母亲的角色。我们知道,妈妈要尽量多多给孩子爱的注视,多多给孩子熟悉的安全感。但是,我们也要允许自己有“恨”孩子的时候,允许自己有想发脾气的时候。觉得没有办法承受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先交给别人,自己出去安静一下。我们在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我们在用心学习做一名母亲,我们在尽力活出多彩的生命。既然选择了成为母亲,那就在疼痛与分离中成长,在成长与蜕变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