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之谜:南宋有岳武穆,那么北宋“曹武穆”是谁?他一生有哪些战功?

 书鸿生 2022-04-30 发布于吉林

“武穆”是中国古代皇帝对功臣名将追加的一个谥号,大意评判其生前“威震边疆、克定叛乱,赏罚分明,德义双全”等功勋及人品。

历史上有七位“武穆”最为著名,分别是:唐朝李光弼、马殷;北宋高怀德、曹玮,南宋岳飞、刘琦;元朝博罗欢。

今天来说说北宋这位曹武穆——曹玮!

曹玮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四个儿子,生于公元973年,字宝臣,今河北灵寿县人。

曹玮性情沉稳,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年少便随父亲从军征战,耳濡目染之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年轻将领。

公元999年,曹彬临终前,内举不避亲,向宋真宗举荐曹玮为将,曹玮后转任固原镇戎军,驻守边疆,防守党项人李继迁所辖各部叛宋。

是时,李继迁依附辽国,多次率兵在河西地区侵扰大宋疆土,曹玮听闻李继迁虐待下属,便分别写信给其他部族,挑动诸羌归附宋朝。

一次,李继迁率部攻打吐蕃,曹玮得知消息,预先在李继迁回师途中石门川设下埋伏,然后率军截杀,一战打得李继迁惨败而去,曹玮俘获甚多,由此名声大噪。

公元1004年,李继迁战吐蕃伤重而死,儿子李德明继位,虚伪向宋朝示弱称臣。

曹玮上疏宋真宗,请求趁机诛灭西北李氏,但真宗不肯发兵征战,要以安抚为主,由此错失良机,致使西夏后来出了个雄主李元昊,多次大败宋军,最终形成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当西夏不足为患时,河湟地区吐蕃又开始挑刺,其吐蕃相李立遵要求宋朝封他为赞普,真宗一时犹豫不决,而曹玮极力反对,宋朝因此拒绝了李立遵的要求,李立遵大怒,立刻发兵入侵秦州,要与曹玮决战。

公元1016年九月二十四日,宋军在三都谷严阵以待,不久,吐蕃数万大军扑来,曹玮悠闲地吃完早餐,随后披挂上阵。

此时,宋军仅六千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曹玮见对方一名番僧主将正在阵前耀武扬威,便令下属神箭手李超射杀那名番僧,李超不负所望,带上一百骑兵飞马近前,一箭瞄准就射死了番僧,曹玮见状,大枪一摆,宋军铁骑趁势杀了过去,吐蕃兵无主将,自然阵脚大乱,顿时仓皇溃败。

这便是史上著名的三都谷之战,宋军此战杀敌千余人,俘获敌军辎重,牛马三万多,宋军仅伤亡二百余人。

宋真宗得报大喜,赐曹玮锦袍玉带,官升康州防御使。

曹玮从此威震西北,吐蕃闻其名,以手加额施礼。

曹玮为将四十年,作战从未失利,他治军严整,赏罚分别,且聪明过人,擅长以巧计取胜。

在他知秦州任时,渭州有千名士兵叛逃西夏,当探马向他汇报,他正与宾客下棋,一时没有吭声,探马以为他没听见,便又大声汇报了一次,曹玮抬头怒喝道:“他们是我派去的,你非要让我说出来吗?”

结果,西夏得到内线通报,以为降兵真是曹玮所派,便将他们全部处斩。消息传回,诸将纷纷夸赞曹玮这招“借刀杀人”真是太绝了。

还有一次,曹玮带兵在边境偶遇吐蕃军,吐蕃听到曹玮大名,刚一交锋便闻风溃败。

于是,曹玮令士兵赶着缴获的大批牛羊往回走,如此一来,行军很慢,部将担心吐蕃还会杀回来,就劝曹玮舍弃牛羊,迅速赶回军营备战,但曹玮只是微笑不语。

果然,吐蕃军逃出五十里后,听说曹玮贪图牛羊,正缓慢而行,便整顿兵马,掉头追杀而来。

曹玮见吐蕃杀回,下令士兵占据有利地势,然后派人过去对吐蕃首领说:“贵军远道而来,想必已经疲惫不堪,曹将军不想占便宜,请你们先休息一会,然后两军正式开战。”

吐蕃军长途奔袭,确实很累,便让士兵席地而坐,开始休息。

过了一会,曹玮派人挑战,双方转瞬厮杀一处,结果宋军很快占据上风,又将吐蕃军杀得大败,曹玮这才令人放掉牛羊,飞速转回营地。

过后,有部将不解问他:“兵法云'以逸待劳’,才能打败敌军,将军为何要让吐蕃军休息一会呢?”

曹玮捋须笑道:“之前我军小胜,敌军虽然退去,却未失元气,我借贪图牛羊的样子缓慢行军,意在引敌追袭,他们来回奔跑了上百里,最后还有一股冲劲与我军交战,这样一来我军未必能占到便宜,如果让他们休息一下,再起身时就会感到腰酸腿软,全身乏力,所以我军才能一举将其击溃。”诸将听罢这才恍然大悟,无不折服。

曹玮因战功显赫,后来官升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但在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下,他受到权臣丁谓的陷害,被污蔑与寇准同党,接连被降职,一直降到莱州知州。

后因丁谓罢相,曹玮最终升任彰武军节度使,于公元1030年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仁宗闻讯,为其辍朝两日,追赠侍中,谥号“武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