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仲舒的受天监护的君权论

 新用户7538jrp7 2022-04-30 发布于辽宁

  行使君权必须奉行天意

  君主事天如父,就要像儿子受父母指使那样受天的指使。董仲舒说:“立为天子者,天予是家;天予是家者,天使是家。”(《郊祀》)受天使就必须承天意,这也是为子之道。他这样认为:“事父者承意,事君者仪志,事天亦然。”(《楚庄王》)承天意意味着顺从天命,他说:“王者上谨承天意以顺命也”(《汉书·董仲舒传》),接受了天命当然就不能违反,违反天命也就违背了为子之道。

  既然要顺承天意,就必须明确天意是什么。天之为民立君,意在使之治人,这个问题业已明确。但是治人的什么?董仲舒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深察名号》)是要治民未善之性,使成善性。这当归于教化之功。他以为君主应担起这个教化的任务,君主“上奉天施,而下正人,然后可以为王”(《竹林》)。所谓“正人”,即使人归正,改未能善为善。只有这样做,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君主。其强调教化之意可以概见,这正是他思想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要说成天之意,意在加强其必行性。

  再一个天意,就是“以子孙畜万民”,这也是治人的一项内容。他以为“天志人(仁),其道也义”(《如天之为》)。天之心志,以仁义为本。君主上奉天施,承天之意,就要依天道行事。“天常以爱利为意,以养长为事”,于是“王者亦常以爱利天下为意,以安乐一世为事”(《王道通三》)。“生育养长,成而更生,终而复始,其事所以利活民者无已。天虽不言其欲,赡足之意可见也。古之圣人,见天意之厚于人也,故南面而君天下,必以兼利之。”(《诸侯》)这就划定了君主治人,遂行仁义,必以生育养长,利活民无已,爱利天下,兼利天下为事。这是一条“德治”的路线。他正是这样宣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因为“刑主杀而德主生。”(《汉书·董仲舒传》)上天有好生之德,故君主必任德教,这和重视教化是一致的。

  如何把这些内容付诸实施?采用什么方法?也就是怎样来治。万变不离其宗,依然是照天行事。他认为“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同上)所以君主要“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如天之为》)明白了这些,就以之为根据,进行政事的具体安排,行使其权力。“予夺生杀,各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阴阳,此之谓能配天。”(同上)以人事配天行,是“天人合一”的观点,这也是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这样就为君主制定了行为的准则,从而限制了他行使权力的任意性。

  董仲舒认为君主行使权力,处理政事,不必事必躬亲,而要“以无为为道”(《离合根》),“无为致太平”(《天地之行》)。其谓“无为”,也是顺从天道。无为之为天道,在古代,已为多人之共识。后汉王充这样说:“天道无为,故春不为生,而夏不为长,秋不为成,冬不为藏。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自起,物自成藏。”(《论衡·自然篇》)更早一些时候,春秋时孔子有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王充曾为指出:“夫天无为,故无言。”(《论衡·自然篇》)无言是无为的一种形态,可以为证。君主实行无为的,古亦有例。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舜是传说中的圣人,他的举措是可以垂范后世的。董仲舒进言汉武帝,要像虞舜那样,“垂拱无为而天下治”(《汉书·董仲舒传》),“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无声,静而无形,执一无端,为国源泉。”(《保位权》)他提出“执一”这么一个概念,把“一”看做是天的常道。他说:“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天道无二》)执一就是要君主奉行天道。

  他在倡无为的过程中,竟把君主神秘化,而提出贵神的主张。他说:“为人君者,其要贵神。神者,不可得而视也,不可得而听也。是故视而不见其形,听而不闻其声。声之不闻,故莫得其响;不见其形,故莫得其影。”(《立元神》)这样,君主就自我封闭起来,成了神秘人物。但君主是个现实存在,封闭是不可能的,而这样做也不便于君权的行使。于是他解释说:“所谓不见其形者,非不见其进止之形也,言其所以进止不可得而见也;所谓不闻其声者,非不闻其号令之声也,言其所以号令不可得而闻也。”(同上)就是说,不使臣下摸清君主的底数,使之神鬼莫测,君主对之好进行驾驭,以实行集权专制,即所谓“立无为之位,而乘备具之官”。事情就由这备具之官来做,“心不自虑,而群臣效当”,而坐收其成,“莫见其为之而功成”(《离合根》)。“群臣分职而治,各敬其事,争进其功,显广其名,君得载其中”,君主就在群臣奋进之中为之左右,结果是“功出于臣,名归于君”(《保位权》)。群臣操劳,君主获利。自然这是为君主谋划的一种如意算盘,但也会产生防止君主滥用权力的效果,不妨说这也是董仲舒不想使君主多做事的一种愿望。他想望君主“引贤自近,以备股肱”(《天地之行》),“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汉书·董仲舒传》),执行一条任贤的路线,以贤能充任百职,这样,君不自虑,便也政通人和了。那正是“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君主无为,任贤则是其必要条件。他说:“以所任贤,谓之主尊国安;所任非贤,谓之主卑国危”(《精华》),任贤被提到一定的高度,非如此不足以顺天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