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七世纪辽东大地上的冰与火之歌——明与清最后的较量(下)

 梦想童年594 2022-04-30 发布于江西

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水浒传》·施耐庵(明)】

清军兵力十一万;

明军兵力十三万;

双方本可一战,明军火器装备比清军要强。

但明军早已没了战斗意志,活命要紧。

同时还遇上了渤海大涨潮,四十余里!

明军只好决定整体向西突围,清军尾随其后。

大同总兵王朴回营后,当夜立即领兵率先逃跑,明军大乱,死伤无数。

全军临近壕沟,洪承畴等众将填壕而过,清军据险而守,箭如雨下。

东协总兵曹变蛟引本部兵马直冲正黄旗皇太极大营,此时皇太极正在此处谋划事宜,多尔济阻击,被杀散;延和塔瞻继续来战,又被击溃;曹变蛟冲至皇太极前,被皇太极护卫以及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拦住在最后一道防线,然后据守御营营门放箭,曹变蛟身中数创,几近昏厥,只得率军与辽东总兵王廷臣,辽东巡抚邱民仰和蓟辽总督洪承畴奔还松山。

宁远总兵吴三桂大同总兵王朴自杏山奔宁远,半路遇伏击,折回杏山待援。

山海关总兵马科山西总兵李辅明、援剿总兵白广恩、密云总兵唐通等奔入塔山

自杏山迤南沿海,东至塔山,为大清兵邀击,溺海死者无算,洪承畴宁远出发时兵马十三万,死伤五万有余,将领溃逃,只剩下曹变蛟和王廷臣万余兵马。

清军至此完成合围,明王朝最后一支机动部队被消灭于辽东大地上。

文章图片1

十二月,洪承畴闻听援军已至,遣六千兵夜战,兵败。六千兵马一半投降,一半溃走杏山,路遇伏击,全部阵亡。

崇祯派杨绳武督师救援洪部,杨绳武半道病亡。又派范志完代替,也畏缩在宁远附近不敢动。

此时洪承畴所部已经被围了六个月

松山城守副将夏成德派其弟景海秘密潜入清军营帐,密约降清。

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二月十八日,1642年7月28日

阿山部卒班布里、何洛会部卒罗洛科先登,遂克其城,获承畴、民仰、变蛟、廷臣及诸将吏,降残卒三千有奇。

三月,辽东巡抚邱民仰、辽东总兵王廷臣、东协总兵曹变蛟俱被处死。

洪承畴、祖大乐(祖大寿堂弟)押赴盛京。

派祖大名、祖大成进入锦州。

祖大寿率所部七千余人投降。

四月二十二日,清兵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吴三桂与众总兵逃回宁远。

至此松锦大战结束!

当时社会对此评价:“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此战,明朝除山海关,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城池!

文章图片3

节语:

1、很多人把战败的原因归结于崇祯的猜疑还有兵部尚书陈新甲不断的催促,以及监军和总督之间的不和,我认为这都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就是一支部队已经没有了遇到敌人敢于亮剑的精神,只靠个人武勇去支撑,比如曹变蛟,那是根本无用的;

2、已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斗或者战役不下数十场了,发现明军没有鏖战之心,只能打顺风仗,“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他们遇到农民军若赢了,那穷追猛打;若输了,也没事,杀民充数,“贼梳兵篦”;若是遇到清军,望风而逃矣;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腐朽的制度,羸弱的战斗力,必将会被新的生产力所代替,哪怕这期间有反复,但依然会前行,因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