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道与术二十六:理论树,个体潜意识理论树,个体潜意识(上)

 阿苏心理工作室 2022-04-30 发布于湖南

心理咨询道与术26

人的非理性认知,最核心的东西他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不停地往下推,往下推,行为层面到情绪,再到认知,在底下,实际上个体潜意识他涉及到的是人格层面

我们开始分享今天的课程了,我们今天开始讲潜意识层面的技术和内容。

首先,我们上一周,应该是上上周吧,上上周说了那个认知层面的技术,然后在认知层面的技术当中啊,实际上他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特点,就是说,理性认知的无效性。

这实际上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说认知疗法他一直会认为我们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认知所造成的,然后我们也分享到了,那非理性认知最后到底从哪里来的,所以呢,最后一定会涉及到潜意识层面的东西,但是在认知疗法当中呢,或者是在认知层面,其实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理性认知他有时候不一定是有效的,其实我们大家仔细地去体会和感受一下。

为什么说理性认知他是无效的呢?

我们先从一个笑话开始,这个笑话其实是三个算命先生,以前有一个地主,地主家呢那一天特点的开心,因为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所以他就摆了酒席请村民朋友来吃酒,这个时候就来了三个算命先生,然后他就对这个地主说,哎呀,员外,恭喜你这个孩子以后会发大财的,哎哟这个父亲一听,啊,太高兴了,大喜啊,赏!然后第二个算命先生走到他面前,他说,哎呀这个孩子以后会当大官的,哎呀,这个地主又特别的开心,又赏,然后第三个算命先生他就说,员外,这个孩子以后会死的,这个地主大怒,乱棍把这个算命先生打出门去。

其实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就知道,第一个和第二个算命先生,他实际上是描述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其实他发生不发生不一定,但是第三个算命先生说的很理性的,而且是真的,他以后一定会死的,但是他的真话,或者这个理性认知啊,他不受欢迎,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懂非常多的理性认知。

就说我最近跟香烟分离这件事情吧,我一直不肯说是戒烟,就说我跟香烟分离这件事情吧,只要我们认字,识字,其实我们买的每一包烟上,他上面都会写一句话,就 是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吧,基本上广告啊,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这其实应该就是理性认知,可以这样说,但是,依我这个抽烟有十多年的历史,从大学开始抽烟,烟民的,老烟枪来讲吧,这还不应该算老烟枪,我爸才是老烟枪,可能抽了五六十年了,我这个应该叫小烟枪,吸烟有害健康,只要认字的人都知道,其实这是个理性认知,但是,这个理性认知他会有效吗?

比如说我妈,基本上从我妈跟我爸结婚开始,我妈跟我爸结婚大概可能有五十多年了,我妈开始跟我爸说,这个抽烟啊有害健康啊,抽烟啊对身体不好啊,抽烟啊花钱啊,怎么样,一直就这样在家里像念紧箍咒一样,咆哮啊,甚至有时候动手啊,从头念到尾,念到五六十年了,然后我爸,因为这个抽烟,然后像大叶性肺炎啊,肺出血啊,然后反正就是在病床上有时候呕出那个血都是黑色的,然后他每次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妈说这个就是死边转啊,转回来了,然后他就说,哎呀,我再也不抽烟了,真的再也不抽烟了,基本上下了病床,没有一个星期,那就开始吞云吐雾,欲生欲死,所以这个吸烟有害健康,这个理性认知其实大家都知道,而且像我爸这样,像我这样,有时候抽得真的有时候会咳啊,会吐会不舒服,其实有的时候你还会有感受有体会很难受,但是有的时候你说抽烟真的有很好的味道吗?但是真的抽久了有时候就变成了一个习惯,但是你说真的抽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吗?有时候真没有,有时候真的感觉那个嗅觉都被破坏掉了,但是好像你都习惯了,然后每天出去走到那里然后你就买包烟,买包烟,有时候你要备课啊,要讲课啊,要上课啊,你就习惯性地就打开烟盒拿颗烟抽,一抽你就停不下来,但是你停不下来,但是我真的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这个理性认知我真的知道,但是这个理性认知他有效吗?他没有效,所以这个理性认知他不一定是有效的,真的不一定是有效的。

大家--慢慢地说,我们再举个例子哈,比如说,有的人都学了十一点之前睡觉有益于身体健康,或者是说,现在所 说的流行说的,子午觉,美容觉,有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会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有时候可能八点多,或九点多,或十点多啊,就会把孩子弄睡了,就会对孩子说,哎呀,宝宝啊,或者是你们家的那个公子公主啊,叫什么名字,可能不一定知道,然后要早点睡觉,早点睡觉对身体好,然后明天早上呢,你还要起来,比如说可能要去上学呀,或者怎么怎么样,然后就早早地把孩子哄睡了,当然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哄哦,有的时候可能是吼啊,但是呢,可能孩子可能八点多,或九点多,或十点多就睡了,然后可能你对孩子说早点睡身体好啊,对身体健康啊,哎呀长得壮壮的呀。但是你把孩子哄睡了之后,到你这里就不一定起效了,你才管他什么子午觉,美容觉,你可能心里就开始痒痒了,可能用来逛网页呀,逛淘宝啊,可能又没聊QQ啊,可能又没聊微信啊,哎呀可能又没打游戏呀,哎呀,嘚,嘚,嘚,然后你会发现十一点睡觉,他变成了一个不太可能的事情,甚至有的时候可能你自己都看着无聊了,可能新闻都看完了,可能事情都看得没什么好看的了,因为一天的事情或新闻只有这么多嘛,当然逛淘宝不一样,然后你就说,哎呀,快点睡吧,明天还要上班啊,可是你就是不睡,啊使劲地跟自己说,快点睡吧,然后可能一边又打开了一个网页,然后又看一下,但是就是不睡,你真的知道十点之前,或者十一点之前睡觉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我就不睡,我明明知道我头脑里面还跟自己说,哎呀早点睡觉啊,明天还有事情啊,不要搞得自己这么累啊,哎呀,可能我身体都不舒服啦,可能有的时候眼皮都搭拉着,眼睛都睁不开了,真的又要睡了,但是硬是要撑着,就是不睡。

所以呢,你看成人真的掌握了非常多的那个理性认知,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我们都是理性认知的大本营,我们经常会有个这样的特点,就是说,跟别人说啊,啪啪啪,一套一套的,有的时候,比如说,可能谈恋爱,然后呢,你知道,你的闺蜜的男朋友,不是一个什么好东西,你可能有耳闻啊,风闻啊,然后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跟你的闺蜜去说,你说,这个男人比较花心,而且感觉他没有什么责任感,没有什么承担,你得注意哦,不要跟他发展得太深,或者不要再跟他继续下去了,往往有的时候可能就叫做旁观者清哦,可能有的时候父母也可能跟这个女孩子这样说,朋友可能偶尔也提一下,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女孩子深陷爱河的时候,她会对这些东西直接屏弊的,她有的时候会说,哎呀,你们不知道他的啦,其实他对我很好的啦,我不管他以前怎么样,他是个什么样,只要他爱我就可以了,哎呀我们两个感情非常得好的,你会发现这个时候理性的认知真的没有什么用,只有当某一天,可能度过那个激情和甜蜜期之后,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之后,她那个时候醒悟过来,哎呀我他妈的瞎了眼啊,怎么找了个这样的人渣呀,或者诸如此类,这个时候理性认知他就有效了。但是那个时候的理性认知啊,或者规劝啊,你可能说的是事实,你没有说一句假话,但是她就是接受不了,真的就是接受不了。

比如说,赌博吧,我们身边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朋友,或者说见过这样的,有的时候比如说赌博啊,有的输的倾家荡产啊,有的真的是老婆孩子都输掉了,有的输的是被人追杀呀,赌博我听到赢钱的,有,就是偶尔听到说,哎呀这个人一夜赢了多少钱呀,但是基本上不会天天听到这个人赢钱,所以呢,我们都知道赌博实际上危害性挺大的,但是呢,你会发现你去跟赌博的人说,哎呀,兄弟呀,这个赌博真的是不行呀,甚至有些赌博的人,借钱最后受不了了,把自己的手指头都砍掉了,你会发现这种人手指都砍掉了,最后他还在赌,他自己把手指头砍掉的。

所以,人往往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你发现你做不到。比方说,三岁小儿呀都知道,八十老人行不得。所以对于这种理性认知或者这种道理呀,我们古人就说:三岁小儿都知道,八十老人行不得,就是说有些时候这些道理,叫做妇孺皆知,或者说老幼皆知,但是可能你一直都知道这些道理,但是到了你八十岁,有的时候可能到你死,你都可能做不到。(正如那一句话,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可是我还是过不好我的人生。记录者敬霞语。)

比如说,举一个更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吧,比如说孝敬父母,我们现在来听课的朋友们,基本上都可能年龄应该不小了,基本不会是小学中学这样,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都面临着我们都属于青年或中年,这个时候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呢,可能有些人有了,可能有些人不一定有,但是估计没多久也会有的,所以我们都会面临着这个上有老,我们中国古代一直都说,我们要孝敬父母呀,要懂得孝道呀,这句话,其实是天经地义的,就是说我们要孝敬父母,就是说道理我们大家都知道,而且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在这个道理之下去做,比如说有的时候跟父母住在一起呀,把父母接过来呀,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是为了自己,比如说孩子要带,但是有的时候人呐,跟父母之间的联接,他有的时候可能是需要父母过来帮忙,比如说带下孩子呀,比如说照顾一下,但是,这里面一定还会有一个,我实际上跟父母在一起是想孝敬父母的一个心意在里面,这两个东西是不矛盾的,但是有趣的是,基本上能够跟自己的父母良好相处的不多,我相信肯定有,但是基本上能跟自己父母良好相处的不多,可能百分之一,估计大概有百分之一,到底有没有百分之一,我不能确定,但是我估计百分之一这个概率还大,还大一点。你会发现我们心里都希望要孝敬父母,有的时候可能父母都白发苍苍了呀,有的时候以前都非常的强大的一个人,现在可能糖尿病呀,高血压呀,啊什么风湿性关节炎呀,然后反正各种各样的,就是岁月引发的病啊,有的时候你也挺心痛的,真的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呀,这个养育之恩呀,哺乳之恩呀,然后抚养我们呀,唉,真的是父母的好处和爱说不完,但是有趣的是,哎呀我们知道这么多的道理呀,我们要感恩父母呀,要孝敬父母,但是往往你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时候他就不一样了,有的时候你想哎呀给点钱给父母呀,给父母买点营养品呀,送父母去看病呀,这些都很容易,都能够表达孝心,但是往往你一跟父母开始相处,比如说他在你们家住个十天半个,一年半年,你会发现,往往我心里真的知道要孝敬父母,但是往往跟父母相处起来呢,基本上很多人可能跟父母说不了几句话就开始呛,父母强势的呢,可能父母就开始训孩子,孩子强势的呢,孩子可能就开始训父母,但是我们都知道要孝敬父母,但是你会发现你很难跟父母相处,甚至有时候最后是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吵了一大架,然后不欢而散,然后下一次再过来,然后又,可能你会内疚嘛,可能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呀,然后我下决心我下一次一定要孝敬父母,然后又来,然后又吵了一架,又不欢而散,你又回头变得内疚,然后就重复不断地。所以呀,我们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呀,这是个理性认知,但是在这个理性认知下你不一定做得到,但是往往你说你不爱自己的父母吗?肯定你父母你会很心疼,他生病了,他不舒服了,你会很心疼,但是往往你很难跟他很好地在一起。所以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就能很好地知道,这个理性认知他有的时候真的不一定有效,而且有的时候你知道得越多,可能你做得越少,你知道得很多,你做得到的却很少。

所以呀,我们人的认知呀,不是说你理性不理性,而且认知,你不能说到底什么时候是理性的什么时候是不理性的,比如说就像,抽烟吧,比如说我们说抽烟有害健康,或者说酗酒吧,酗酒有害健康,好,这两个都是烟酒嘛,反正烟酒不分家,我们平时大家都吃吃喝喝了,吃就是吃饭,喝就是喝酒。好,抽烟有害健康,酗酒有害健康,但是呢,你会发现我们都认同,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抽烟有助于人际交往,或者是说,喝酒有助于感情交流。好,大家现在都是社会人呐,大部分都在社会上混了一下,当然还有一部分还没有混的,但是也即将要混了,所以像我们这样的已经是混混了,所以从混混的层面来讲这个话,就是说抽烟有助于人际交往,喝酒有助于感情交流!这里面有多少混混?你说这两句话,你听起来像不像理性认知?如果觉得像的请打一,如果听起来觉得不像的请打二。没有混混吗?哎哟,林涛是,这个我们是,,,ok,现在有四票,四票里面有,,,所以呢这个抽烟有助于人际交往,,喝酒有助于感情交流,其实大家都要在社会上混嘛,其实大家都不容易,每一个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能够养活自己真的都很不容易呐,有的时候如果你是在单位呀,如果还要有求于人呐,还要跟人家,,特别是做销售的,或者是做市场呀。往往呢,他很多时候都会,,,哎呀,兄弟,来抽根烟嘛。这样一下子就会把人际交往距离就拉近了。

我们曾经在大学的时候学过一门功课叫广告心理学,当时我们那个老师啊,他跟我们放了一下,嘎纳电影节的广告片的得奖,里面有一个香烟的广告,哪个国家拍的我不记得了,他里面有一个跟香烟有关的广告,他里面有两句相当经典的话,他拍了一段视频,好像是打棒球,两个人,然后他们支持的球队进了球,然后这个人就发了一根烟给他,然后他就说,是朋友就一起抽烟,然后呢,下一个镜头,是这个人特别仇视另一个人,有一个什么样的镜头之后,然后他就发了一根烟,他说,有时候是敌人,就一起抽根烟。

所以这个有时候人际交往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呢?就是人际交往有一条原则就是:共同性拉近距离。这条原则其实是潜意识层面的,很多人他会通过这个原则去,如果他是有目的地想接近你,他往往会通过共同性来接近距离。

比如说我们心理咨询里面他会用到这一条,怎么讲呢,就比如说在我们以前练习心理咨询技巧的时候,特别是人本主义,他练习技巧的时候,他会让你去重复来访者后面的一句话,或者几个词。他说,我最近有点难受,然后你说,嗯,你有点难受。或者他说,唉,我真的觉得好郁闷,你说,你有点郁闷。其实这等于是说,咨询当中呐—当然我们刚开始初学的时候的一个技巧,就是说,你重复跟他相同的词语,其实可以拉近距离,什么叫拉近距离呢?也就是说,他会产生一些共情的效果。

就比如说,你跟另外一个人你想跟他交朋友,你想比较舒服地跟他聊天,往往你就会发现,两个特别好的朋友,他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往往姿势会相对来说是差不多的,有时候他们俩差不多是同一个姿势,过一会儿,他们可能换个姿势,他们可能又变成同一个姿势或者说是相对的,所以呢,有的时候营销和交往学里面他有一个道理就是说,如果你想去刻意地接近这个人,他变一个什么姿势,你就做一个一样的姿势,然后慢慢地他就把你认为成自己人了,就说他无意识地就认为你是自己人了。所以抽烟喝酒也是这样的。

我以前出去讲课,特别是去山东讲课,那我这个人又不喝酒,所以呢,他们经常就一大桌人就请我去吃饭,然后那个可能半个小时饭就吃完了,其实这种状况比较尴尬,当然可能我本身觉得挺没什么的,但事实上在人际关系里头,这事实上是比较尴尬的。所以呢 ,你说,抽烟有害健康,酗酒有害健康,这确实是理性认知,但是呢抽烟有助于人际交往,喝酒有助于感情交流,所以你会经常看大家在一起喝酒呀,喝到最后一阵乱侃或者神聊呀,他的感情就慢慢地加深了,而且人有 时候会说,酒后吐真言呐什么的。

所以呢,理性认知,其实他有的时候他会变化的,因为他会变化,其实我们有的时候很难确定某一个东西,或某一句话,他绝对是正确的,因为他有的时候放到另外的情境,或放到另外的场景,实际上他就不是理性的了。所以我们可以讲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理性认知。

其实这也是苏格拉底想要表达的一个意思,没有真正的理性认知。但是为什么理性认知会没有用呢?那我们学那么多知识和道理到底是干嘛呢?所以呀我们这个时候就必须得往下去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这个理性层面的东西,这个人的非理性认知,最核心的东西他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所以这个之后我们就不停地往下推,往下推,行为层面到情绪,再到认知,在底下,实际上个体潜意识他涉及到的是人格层面,(我去,到现在才点到个体潜意识,真够啰嗦的。敬霞吐嘈)实际上这个时候他就涉及到人格层面,所以呢,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个体潜意识层面的人格层面这一部分。

所以说,理性认知的底层实际上是人格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说个体潜意识层面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