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代评弹演员同台讲述70载光阴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4-30 发布于江苏

昨晚上海突迎降温,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主剧场的气氛却暖意融融。一曲《江南声音传四海》拉开上海评弹团成立70周年专场演出的序幕,全体青年演员整齐亮相,恰是院团出人出书,守正创新艺术理念的完美写照。晚会汇聚了上海评弹团老中青十代演员,以经典曲目、新品佳作集中展现上海评弹团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深厚的艺术积淀。

韶光似锦,岁月如歌,1951年11月21日,评弹“十八艺人”组成了评弹界第一个国家团体——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也就是上海评弹团的前身。艺术家们打破门户之见,相互切磋技艺,开展文艺批评,对评弹艺术进行创新、整旧,为评弹艺术薪火传承的贡献不可磨灭。

评弹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上海,到40年代末成为上海市民最喜爱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评弹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海派文化的不断滋养。评弹名家荟萃于申城舞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孕育出了“蒋调”“张调”“杨调”“严调”“琴调”“丽调”“薛调”“姚调”“小阳调”等弹词流派,形成了书目繁荣、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的蓬勃景象。

《武松·别兄》《情探·梨花落》《芦苇青青·骂敌》《玉蜻蜓·庵堂认母》等脍炙人口的名唱段也随着流派传承,成为了上海评弹团的保留节目,在当晚的晚会上经典重现。部分74届学员代表将以大气磅礴的合唱形式联袂演绎《蝶恋花·答李淑一》,引领观众重温这首家喻户晓的精品佳作,共同致敬老一辈艺术家对城市文化的贡献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时至今日,一代代评弹人接续传承前辈名家的艺术,为上海评弹团保留了近20种流派唱腔,及《玉蜻蜓》《珍珠塔》《白蛇传》《描金凤》《神弹子》《英烈》等十多部长篇书目,每年保持着4000余场次演出。

为展现建团至今11代评弹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晚会特邀张如君、赵开生、徐檬丹、刘韵若、薛惠君、沈伟辰、孙淑英、庄凤珠、沈世华等老一辈评弹艺术家登台与观众见面,讲述他们在团工作的故事。其中,86岁高龄的赵开生与最年轻的“00后”青年演员共同演绎长篇选回《珍珠塔·见娘》,跨越时空的组合生动诠释了评弹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我是上海评弹团60届学员……”、“我是上海评弹团74届学员……”、“我是2001年进入上海评弹团的”、“我是2020年考入上海评弹团的”,大屏幕上一张张闪现的面孔,共同诉说着自己与评弹的缘分。庆典晚会尾声,全体演员上台谢幕,从1951到2021,70年“出人出书走正路”的奋斗历程打动了台上台下的每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