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桂打了败仗,奏折中甩锅给暴雨,没想到扯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Boss爆史 2022-04-30 发布于山西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大将军阿桂奉命到甘肃镇压叛乱,结果却出师不利。在给乾隆皇帝的战报中,阿桂将战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天气。称甘肃连日大雨,导致行军困难,并非他指挥不力。但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却上奏说甘肃大旱,请求朝廷赈灾。二人的说法完全相反,让乾隆皇帝心生困惑,究竟是谁说了谎呢?乾隆叫来和珅,没想到因此扯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阿桂奉旨查案

原来早在阿桂抵达甘肃前,和珅就奉命平息甘肃回乱。尽管他没有解决问题,但对于甘肃的现状,还是有了一定的了解。见乾隆帝询问,和珅便回复道:“甘肃连日来,确实是暴雨。”既然是暴雨,王廷赞为何说甘肃发生旱灾呢?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猫腻?“查”!乾隆帝一声令下,阿桂放下了平定回乱的任务,开始彻查甘肃地方的政务问题。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甘肃的贪污问题,并非个案,而是窝案,牵连甚广。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人物,就是原甘肃布政使王亶望。王亶望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后来花钱买了个知县。在尝到甜头后,王亶望一路用金钱开路,节节高升,官至浙江布政使,并暂代巡抚一职。

乾隆三十九年,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又开动自己的小脑瓜,想法儿赚钱。清朝初期,沿用明朝旧例,甘肃地区的士子可以通过捐纳粮食,来获取国子监生的资格,由此参加乡试或者做官。这一办法称“监粮”,后来被停止实行。王亶望调任甘肃后,与甘肃巡抚勒尔谨议定:以内陆仓库储粮未满为名,命诸州县收捐。不久之后,又令士子们一律改捐银两。

对于朝廷,王亶望则一直谎报当地旱灾,建议朝廷卖“监生”资格来筹集粮食,然后用这些粮食来赈济灾民。乾隆皇帝信以为真,这种办法既不需要动用国家储备粮,还能让他们自救,可以说一举两得,便同意了。在王亶望担任甘肃布政使期间,当地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旱灾”。因为甘肃地方官员都得了好处,所以也没人举报他。

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而他们的不法举动,其实也并非没有引起朝廷的怀疑。办法实行半年多后,王亶望疏报收捐一万九千名,捐豆麦八十二万石。但甘肃地处西北,土地贫瘠,往年一年上交国库的粮食也就50万石,如今怎么会有两万人捐监,82万石余粮?年复一年的收捐,陈粮如何使用?每年借给民间的粮食,如何流传?对于朝廷发出的一系列疑问,甘肃巡抚勒尔谨想法子糊弄了过去。

王亶望调走后,王廷赞接任了他的位置,依旧沿用老办法捞钱。没想到却碰上阿桂与和珅来甘肃平乱,出了纰漏。后来乾隆命阿桂与李侍尧详查甘肃往年赈灾情况,二人有了更多发现。原来甘肃的粮仓中不仅没有一粒粮食,而且士子们捐的银子,也悉数被甘肃的大小官员贪污,其中王亶望贪得最多。

结局

阿桂将查明的结果上报乾隆皇帝后,乾隆大怒,命侍郎杨魁赴浙江与巡抚陈辉祖严审王亶望,抄其家产,抄没金银一百余万两及大批珠宝玉器等。此案共查清自巡抚以下州县官员六十多人,共贪污赃银一千多万两,震撼大清朝野。其中二十二人被斩首,其余的按情节轻重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

其中,首犯王亶望被处斩,勒尔谨赐自尽,现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论绞,兰州知府蒋全迪被处斩。事后,阿桂又奏请朝廷增设仓廒,存储粮食,以接济百姓。然而此案并没有完结,次年,有人举报浙江巡抚陈辉祖在审查王亶望的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于是,乾隆又派阿桂去调查陈辉祖。

而陈辉祖这小子也确实不老实,竟然在查抄王亶望家产的过程中贪墨了很大一部分,而且在他任内,浙江全省出现严重的钱粮短缺。乾隆一气之下又将陈辉祖赐自尽。当然,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乾隆并没有动。一方面,乾隆是为了自己花钱享乐方便。另一方面,和珅是乾隆留给儿子嘉庆的礼物。毕竟扳倒一个和珅,清朝国库就瞬间充盈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