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人往事|“琴痴”​刘少椿的琴艺生涯——琴心无浊俗,出音圆润清

 周原樵翁 2022-05-01 发布于北京


琴心无浊俗,出音圆润清。谈起外公刘少椿,陶艺兄总是神彩飞扬。

刘少椿先生——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

刘绍,字少椿,号德一,陕西富平人,1914 年随家迁居扬州。1928年起从孙绍陶学琴三年。20世纪 30年代在苏州参加今虞琴社活动,1958年受聘南京艺术学院任教,与甘涛共同编写古琴教材。古琴普查时录有《樵歌》等八曲。1987 年兩果激光唱片《广陵琴韵(五)·刘少椿》收入古琴普查时全部八首录音,2001年龙音激光唱片 《刘少椿古琴艺术》增加1960年录的《梅花三弄》《酒狂》二曲。1983年《古琴曲集》(二)收入他的《樵歌》曲谱。撰有《广陵琴学之源流》等。1963年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用“南风”琴弹《南风歌》

《浪迹乐涯》-林友仁

2017龙音巨献-《中国古琴》特辑即将出版

古典艺术歌曲的活化石——弦歌

《归去来辞》-成公亮-弦歌视频

《丝弦的存在和使用对传世古琴的特殊意义》-李明忠

一生痴爱古琴

琴人雅集于扬州瘦西湖

  左起:邓宝森,陶守孙,邓宝森夫人,刘景韶,刘少椿

1915年,刘少椿随父亲定居扬州,以做食盐生意谋生。并在其父经营的“裕隆全盐号”学生意。三年学徒之后,在盐号做抄写及事务等工作。

刘少椿虽为富家子弟,却未染上一些富家子弟的恶习。他为人忠厚,乐善好施。1928年,刘少椿拜广陵琴派第九代传人孙绍陶为师学习古琴,开始了他的古琴艺术生涯。后来,他又邀请孙绍陶到自己家中担任家庭教师,为自己的儿女补习古文,自己则继续从师学琴,为时约三年之久。

1930年前后,正值“裕隆全盐号”鼎盛时期,刘少椿对于生活困难或有所急需而前来求助的亲友及生意上的伙伴,总是有求必应、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其父逝世后。因刘少椿不善经营,盐号在1935年倒闭,于是刘家不得不以典当古玩什物度日。家境的破落,对此他并不介意;生活的颠沛流离,并未使刘少椿颓丧消沉。似乎古琴便是他的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可以对家中财物弃之不顾,唯抱一张古琴下乡避难,这被当时的亲友识之为“琴痴”。可见,“琴”已被他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并伴随他走完生命的历程。

半部《平沙》走天下

刘少椿自1956年去南京之后,有较多的机会传授古琴。他的学生中既有仰慕古琴神韵的艺术家,也有街道里弄的社会青年;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中小学生。而对刘少椿来说,无论是谁登门求教,他都热情接待,对学生也决不分别高下,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

他教琴,强调“曲不多,而在于精”对学生的指法,要求十分严格。务必达到右手运指准确,左手吟猱圆满。而初学者每每贪多求快,浅尝则止,他常以“半个《平沙》走天下”一语的道理,消除学生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的情绪。而当弹熟一曲之后,又要求学生据谱一字一字的对照着弹,以免走样,此谓“熟曲生弹”。因为在他看来,熟虽能巧,但也能生“油”。而“熟曲生弹”,正是克“油”病的一帖良方。乐自性出,发为心声,所以有“琴如其人”之说。 

留下广陵琴派珍贵资料

1956年刘少椿应邀去南京为查阜西先生组织的全国琴人采访录制广陵派琴曲,录制了《樵歌》、《平沙落雁》、《山居吟》、《龙翔操》、《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墨子悲丝》、《良宵引》等八首琴曲,这些音响资料较全面地体现了广陵琴派的艺术风格,较准确地反映了刘少椿作为广陵派的嫡系传人对这些琴曲的诠释,也为我国保留了第一部较有价值的广陵琴派的古琴音响资料。

广陵琴韵CD

1996年,香港雨果公司据此出版发行了刘少椿演奏的音乐CD,题目是《广陵琴韵(五)——刘少椿》;此后,江苏音像出版社也根据此出版了《广陵派名琴名曲》录音磁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