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连载】转移性肝癌王海平中医诊治效果不错

 桂林吴氏老中医 2022-05-01 发布于河北

吴氏中医导言

这是一封求医信:

诚求桂林吴氏老中医为转移性肝癌晚期母亲战胜病魔,我相信医生和医患的缘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选择并了解桂林吴氏老中医,特别是这句话深深打动我:我们吴氏医家只治与我们有缘的病人,如果您与我们有缘,无论您贫还是富,也无论病情是轻还是重,我们都会尽心尽力为您服务。我相信吴氏老中医,相信奇迹。希望我母亲能得到吴氏老中医的医治,让一生操劳母亲战胜病魔,脱离苦难,享受应有的幸福。

患者王海平,女,63岁。患者因腹痛、大便带脓血10余天,于2009年3月在当地医院行“结肠癌切除术”,术后并化疗3次而出院,术后病理检查报告提示:“结肠低分化腺癌”。

2010年2月起感右肋胁隐隐作痛、纳差腹胀、头昏目眩、口干不欲饮、手足心热、大便微结、小便黄、体重减轻明显。经原医院复查,肝脏B超发现:“右肝内3个分别为45mmX44mm、50mmX32mm、43mmx24mm大小的肿块,考虑为转移性肝癌”。

随后转省医院经“肝脏CT”检查,报告为:“右肝内一约140mmx85mm大小肿块,肝门向左移,局部肝边缘向外凸出,考虑为转移性巨块型肝癌。院方因患者已经属于晚期体质较差治疗意义不大固未给予化疗及其他处理,并以床位紧张委婉拒绝患者入院治疗要求,建议患者请中医看看。

患者经人介绍于2010年2月24日来桂林吴氏中医门诊就诊。

初诊时患者自诉右胁部肝区位置胀痛较甚,伴腹胀纳差、芝力、小便黄、手足心热、苦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检查巩膜皮肤无染,右季肋部较左侧明显隆突,肋间隙增宽,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部,下界在右肋缘下1.5cm,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缘较钝,压痛明显,未扣及脾脏。

经吴医诊断,患者之症属中医之积聚证范畴,乃阴虚气血瘀滞而致。治疗以滋阴柔肝、软坚散结、活血散瘀为法,拟丹芍莲术二甲汤。

【方剂】:山茱英30g 旱莲草30g 生地15g 花粉15g 地骨皮15g 丹参15g 赤芍10g 白芍15g 丹皮10g 归尾10g 莪术10g 石上柏20g 生黄芪15g 炙甘草10g 生白术20g 生麦芽30g 鸡内金15g 鳖甲20g 生牡蛎20g 穿破石20g 郁金20g。水煎服。

另配重楼花粉每日15g,每次5g送服。右胁部肝区外敷“蚂蚁拔毒膏”,每3日换药1次。

患者治疗3个月后,患者右上腹及右季肋部疼痛逐渐缓解,饮食好转,生活自理,体重增加,复查B超示肝内肿块缩小。继续守方随证加减变化治疗1年余,患者除偶有肝区隐痛外余症状完全缓解,饮食正常,经再次肝脏CT检查提示肝内肿块缩小为63mmx45mm,患者一起良好。

继续以丹芍莲术二甲汤随证加减改汤剂炼蜜为丸继续巩固治疗3年余,复查CT提示肝内原肿块完全消失,PET-CT、胃肠内镜及各项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而停药。

随访至今,患者生活于常人无异,并一直坚持每年复查1次均未见复发迹象。

吴氏中医按语

预防肝癌的发生,需要从饮食方面重点注意。特别是容易霉变的食品。据了解许多肝癌患者对自己为何会患上肝癌感到很疑惑,有些肝癌患者平时很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什么不良的嗜好,对患上肝癌感到很无措。那主要的肝癌的病因有哪些呢?食用霉变食物,是常见的肝癌的病因之一,研究发现霉变食物在其霉箘中会产生一种有毒代谢产物叫黄曲霉素,而黄曲霉毒素是现今发现的最强生物致癌物,所以对于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薯干、萝卜干、奶制品、豆制品等霉变食物,大家应避免食用。

生活饮食方面,尽量避免少吃点油炸,烧烤食品,可以有效的预防肝癌。长期饮用被多氯联苯、氯仿等污染过的水食用也是主要的肝癌的病因。长期食用腌制、煎炸、熏烤的食物也可诱发肝癌,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食用腌肉、烤肉、烤肠、咸鱼、咸菜等腌制、煎炸、熏烤食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