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产粮区,在秦国手里能怼翻六国,为何诸葛亮连门都出不去?

 文史趣味谈 2022-05-01 发布于浙江

历史上,以四川盆地为基本盘的政权,三国时期的蜀汉,无疑是最有进取心的一个。

前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紧接着又有姜维的九伐中原,战争是贯穿这个国家的主旋律。

而且单就诸葛亮的北伐来看,从228234年短短6年间,除一次是击退曹真的进犯外,其余五次,都是蜀汉方面主动挑事找曹魏的茬,评个积极分子,完全不过分。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打仗嘛,人吃马嚼的,就需要粮草后勤供应吧。

按理说守着成都平原这块产粮区,蜀军的吃穿,是不用愁的。可从历次交战的结果看,让诸葛亮愁白头、急坏眼的,偏偏就是“粮草”二字。

第三次北伐,蜀军夺取武都、阴平二郡,因缺粮无法长期占领,主动撤离;

第四次,李严运粮不力为掩盖过错上书刘禅将诸葛亮召回

第五次,蜀军与魏军对峙,司马懿算准对手时间长了会陷入粮食危机,因而采取拖延战术,没成想熬到蜀军没饭吃退兵不说,还活生生熬到诸葛亮油尽灯枯领盒饭下线。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占据四川这块优质产粮区,为什么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能凭此统一天下,而400多年后的诸葛亮,却次次止步于曹魏的秦岭防线呢?

蜀汉的核心区益州大致在今天的四川、重庆一带涵盖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谷地三大宜耕区。同时,地处四川北部大巴山与秦岭之间的汉中地带,也十分适合农耕。

四川盆地的开发,从现今的考古发掘来看,挺早。

1995年,成都宝墩古城遗址发现了碳化的稻谷、粟(小米)和黍(豆类)这三类农作物,在2013年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遗址中,也有出土,而且稻谷占比明显要高于黍和粟

就说明,早在4000年前古蜀人就开始普遍种植产量更高的水稻,把大米当重要主食。

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农业发现!

要知道,在战国时代,稻谷产量相当低,即使是盛产稻米的楚国,吃米饭也是贵族才有的奢侈享受,一般人只能吃粗糙的小米和麦饭。而同时期的蜀地,极有可能大部分人,已经实现了“米饭自由”。

四川盆地的第二次大开发,是秦人完成的。

当时的秦国,处在秦惠文王时代,正享受着先父秦孝公,与商鞅搞了20多年变法带来的红利,国力十分强劲,对山东六国的竞争优势日益显现。

而同时期的蜀地,则呈现着碎片化的状态,主要的四股势力,大一些的是巴国、蜀国小一些的是苴国、充国四个国家频繁交战,苴国最先吃不消,于是做了带路党,强烈要求秦国干涉蜀地内政。

秦国决策层为此争论,名将司马错提出了两条富有远见的见解:

一是“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向南拓展秦国的战略生存空间,兼并蜀地的人口、土地、财富等资源。战国时期打仗,各国就是冲着土地和人口去的,所以司马错的话切中要点,十分符合秦惠文王的胃口。

二是“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司马错作为战将,在蜀地问题上,眼光跳出了四川盆地,直接拿对楚国的战略大包围说事,当真是深谋远虑,可以说是为七八十年后的秦王嬴政灭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一拍桌子,那咱就干吧!

秦军对蜀地的武力征服,基本是平推,没啥看头。

这里值得插播的,是一个2000多年前,名为“五丁开山”的道路基建项目。

话说,自古以来,顶着秦岭、大巴两座东西横亘的山峰,由关中入成都的道路都十分艰险,拿李白的话说,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划重点!李白是唐朝人,也就是说入蜀的道路经过一千多年的开发,到中唐的李白走起来,还是“难于上青天”!可想而知,进兵蜀地的秦军,面临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崎岖山路

为此,秦惠文王很头疼。

可转念一想,咱秦国有文化优势啊!蜀地那封闭旮旯的乡下人,比较好骗不是?于是,一个让蜀国人自己开山修路的计谋,悄悄出台了。

趁着蜀国派使者与秦国结盟,秦惠文王命人雕了几个巨大的石牛,再在牛腚后面放上金子,然后对蜀使瞎忽悠了一通,说这可是能拉金粑粑的神牛啊!我准备送给蜀王当见面礼,可是你们那地尽是些高山峡谷,咱秦国的顺丰快递进不去哇!

使者回来,跟蜀王一通比划,蜀王说这好办呐!立马下令五丁力士开山辟路,迎接石牛。

结果,这条按照运输石牛标准修筑的道路,就成了秦军攻入蜀地的进兵路线!后来人根据五丁开山的传说,将这条道路称为金牛道”。

传说故事嘛,听个乐儿就行了。秦国在攻打蜀地的过程中,以及后续在对蜀地的管理时,的确开辟和修补了包括金牛道在内的多路蜀道,逐渐形成了涵盖金牛道、陈仓道、祁山道、褒斜道等多条道路的交通网

不仅是道路网络,秦国还派治水专家李冰担任蜀郡太守,对蜀地的河流网络进行勘察,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将肆虐的岷江洪水,变成了灌溉成都300万亩良田的稳定水源。

至此,秦国以关中为基地,倚仗汉中和四川大后方,涵养人口、积蓄粮食,战争潜力更是甩开了关东六国一大截!

从此,蜀地也因物产丰足,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秦国开发巴蜀的好处,很快在“长平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打着打着,赵国也牵扯了进来,并且越过主角韩国,成了秦军主攻的对象。260年秦赵两军在长平决战,赵军完败,45万人或战死或被活埋,从此元气大伤。

长平之战,赵国的决策层原本定的前线主将是廉颇。廉颇主张坚守,靠着老将的耐性,和深沟高垒的防御,两年多时间秦军基本没有占到啥大便宜。

可旷日持久的拖延,本土防守赵国居然粮食撑不住了!

已经客场作战两年多的60万秦军却还能拖着陕西到山西腹地长长的后勤补给线,源源不断地向长平前线输送粮食。

赵国一看,这仗再拖下去,不用等秦军来打,赵军自个儿就饿死了!决策层一合计,干脆拿主战的青年将领赵括,替换年纪大慢吞吞的廉颇,赌上国运,跟秦军梭哈一把。

结果,大家都晓得了,没必要再啰嗦!

大家只要有个概念就行,赵军是没饭吃,才被逼空着肚子,跟秦军干架的。长平之战,秦国是拿白花花的大米、金灿灿的黄粟和颗粒饱满的麦子,堆死了战国后期的最大对手赵国。

而这漂亮的后勤补给背后,很大一部分功劳,就是业已成型的入蜀交通网!

在这张交通网中得利的,还有几十年后,创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经典战例的刘邦和韩信。

刘邦进入汉中的时间,汉元年四月,仅仅4个月后的八月,就攻入了关中,开启了还定三秦的战役。

想想看,这么短的时间,估计连建立蜀地和汉中的军粮征收体系都来不及,顶多也就是哗啦一下,拉了批壮丁补充军力。

但刘邦的幸运,在于此时的关中,处于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的“三秦王”碎片化状态,而且关中之外的所有版图,也全是这王那王的碎片化状态。

章邯在关中死扛,项羽在干啥?跟田荣在山东半岛死磕呢,等于是眼睁睁看着韩信吞并了关中。

诸葛亮的悲剧,就在于他管理下的蜀汉,既没有秦国的基础,又缺乏刘邦的机遇。

首先,由汉中出秦岭的交通网,并不完全掌握在蜀汉手中。

就出蜀道路问题,打从一开始,蜀军内部的决策层就分歧很大,其中矛盾焦点的爆发形式,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的套路,是给他1万来人,由秦岭最东边的子午谷进兵,5000人当作战部队,另外5000人专搞后勤,直接一鼓作气拿下长安,然后由长安四面开花,夺下整个关中平原,形成当年秦国将关中、汉中、蜀地连成一片的局面。

但诸葛亮却认为,魏延的想法太冒险,很容易被魏军切断秦岭后路,后续补给和援军被堵住了,怎么办?

诸葛亮的战略,是复盘韩信的进兵路线。

这就又要讲到诸葛亮缺乏刘邦机遇的方面了。刘邦面对的,是一个碎片化的关中,甚至是一个碎片化的全国,而诸葛亮的对手,却是三分天下划走大部分的曹魏政权。

诸葛亮之所以向韩信看齐,估计也跟对手曹魏太强大,只能选择稳妥的保守战略有关。

事实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开局,很成功!

他先是借赵云的名头,出兵斜谷,造成蜀军即将进入关中的架势,把魏军主力,全都牵制在了关中一带。

而诸葛亮自己呢,则是率领蜀军主力,由祁山道进入陇西。

为啥选陇西为主攻方向?

摊开地图,陇西与关中之间,南北向隔着一座高大的陇山,加上东西向的秦岭,恰恰形成了一块较为封闭的地盘。

而且因为赵云的牵制,魏军在陇西的人数是相对较少的,诸葛亮的主力,兵力对比上自然有较大的优势。

得到陇西地盘,向东,能通过渭河河谷进击关中。向西嘛,就是河西走廊,很早以前这里就是匈奴人的养马地,至今解放军的山丹军马场也设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当地有很多羌人部落充当兵源,董卓和马超,都据此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

因此,诸葛亮的如意算盘,还是相当精明的。

剩下的,就是要一支部队,堵住街亭路口,不让魏军关中的援兵进入陇西,等到诸葛亮肃清陇西魏军,陇西和河西走廊的局势,也就能稳定下来了。

只是很可惜,马谡,中国人都懂的......

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让魏国方面摸清了诸葛亮的底牌,在后面的几次交战中,屡屡采用拖延战术,而且是屡屡得手。

其实,早在曹操手里,就已经看出了蜀汉占据秦岭南路口的隐患。

对此,曹操的应对模式,是放弃汉中前,迁走所有的汉中人口。后来的曹魏决策层,则是更进一步,连秦岭北路口诸葛亮可能进兵的地带,也把人口给迁个精光。

比如第三次北伐,蜀军夺取的武都、阴平二郡说是夺取,还不如说是魏军主动放弃。

为啥?因为这里的人早就迁走了,没人种粮食,蜀军吃什么?过几天就回去啦!

司马懿带兵,就把这套乌龟缩头功练得滚瓜烂熟,任凭诸葛亮在军营门前叫骂,或者送他女人衣服嘲笑,也照样只管稳住地盘,拖到诸葛亮没吃没喝的。

为了解决粮草运输问题,诸葛亮可谓是绞尽脑汁。

一是传说中玄幻的“木牛流马”。

这玩意儿当然不可能跟三国演义里面那样神气,专家们估计是一款在独轮车基础上,改装的适合山地道路环境的手推车。

二是拿四川、云南盛产的矮种“果下马”驮运粮食。

果下马身高只有1.2米,身高矮、重心低,特别适合西南地区崎岖的山路。后来往返于云南、西藏的茶马古道,用的也是这种耐力强劲的矮种马。

如今,果下马没了运输功能,当地人又开发出旅游体验项目,专门向儿童开放骑马,矮小的马型,倒也挺合适。

三就是屯田。

组织军队或占领区的农民种田,解决一部分军粮问题,是古代军队常用的方式,并非诸葛亮原创,曹操用过,司马懿用过,甚至几百年前的汉武帝也用过。

即便今天,我们国家还有一个“”,虽然田地、企业、农场、工场五花八门,但说到根上,也还是源自于古代的屯田模式。

尽管诸葛亮使尽浑身解数,然而在现代交通技术上马前,依然无法改变蜀道“难以上青天”的现状。

没有充足的后勤,眼巴前又是“铁板一块”的强劲对手,注定诸葛亮无法复制秦朝和韩信的成功经验。

可见,一个人混社会,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时运确实非常重要。就像咱们80后、90后,赶上这么个拿车、拿房、拿存折说话的阶段,房奴的帽子,不管想不想,都得戴上。

接着,躺平、佛系,网络热词就出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