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靖难之役,四载艰苦奋斗,一朝飞龙在天

 king9413 2022-05-01 发布于广东

纵观整个大一统王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外戚专权篡位的不少,西汉的王莽、隋朝的杨坚,但是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只此一例,那便是明朝的朱棣,自北平举“靖难”大旗,挥师南下,绕济南、渡长江,直捣京师。历时三年的时间,从侄儿朱允炆的手上拿下了整个大明天下。

文章图片1

朱棣造反到底有多难?

朱棣起兵谋事,放在今时今日,仍然认为他打了一场原本就不可能赢的胜仗,赢了大侄儿,也赢得了整个天下。我们没办法让历史再重来一遍,但透过史料记载,我们会发现朱棣这场仗打得真是太难了,几次陷入必死的局面,又死里逃生。上天的眷顾、朱允炆的用人不当,再加上自身的魄力,最终成就了朱棣。

文章图片2

起兵之时,仅有800亲兵跟随,而朝廷的各路兵马已将北平城给包围了,换了别人,可能在北平就被就地斩杀了;朱棣起事时仅仅拥有一个北平城,而他要做的是从北平一路打到南京去,这中间要突破层层关隘的防御;燕军的经济和粮草补给跟朝廷正规军比,那自然是没有可比性的,朝廷坐拥全国赋税,江南一带粮食充足,而北平本就不是粮食丰产之地,后勤部门压力太大;整个靖难之役,燕军加上借来的,加上俘虏投降的,投入了30万兵力,而朝廷足足投入了100万的兵力,前期燕军更是以几万人对垒耿炳文的30万大军、李景隆的50万大军,可以说以一当十,随时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靖难之役一触即发

公元1398年,朱元璋于南京驾崩,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一上位,便采取了齐泰、黄子澄的削藩提议,短短几个月里,便连削五王。特别是逼死湘王朱柏,让朱棣真正意识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搏一搏。

文章图片3

1399年七月,朝廷密令张昺、谢贵逮捕燕王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张信临阵倒戈,将此事告诉了朱棣。事已至此,朱棣不得不反了,令张玉、朱能带800亲卫入燕王府潜伏,应对即将到来的变故。张昺、谢贵在得到朱允炆的密令后,随即带兵包围了朱棣的燕王府。朱棣用计骗二人单独进府并斩杀,当晚朱棣便攻下北平九门,控制了整个北平。靖难之役就此拉开了序幕。

燕军控制北平后,通州、密云、遵化等城先后归降,怀来、居庸关等城池先后被攻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北平周边障碍全部被扫清,燕军的兵力也增长至数万。

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无论是兵力还是经济实力,又或是后勤补给,朝廷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按照朝廷的作战思路,以兵力上的优势,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思路是正确的,要放在其他藩王身上,可能不出一个月就全军覆没了,但是这次面对的是朱棣,从小便在战场上磨炼长大,军事才能不亚于其岳父徐达,朱棣扫平北平周围,便已无后顾之忧。

文章图片4

由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确保朱允炆坐稳江山,大肆屠戮武将,导致建文一朝几乎无将可用,建文帝只好起用了已年近古稀之年的老将耿炳文,率13万大军,讨伐燕藩。耿炳文大军到达真定后分兵于河间、鄚州、雄县,成犄角之势,没想到燕军利用中秋月圆之夜,奇袭雄县,又利用伏击攻克了鄚州,迅速收编了这两城的军队。

兵败后的耿炳文便坚守真定,素以防守见长的耿炳文如若一直闭门固守,那对燕军来说时间拖得越久,便越不是件好事。可朱棣还没有着急,朱允炆却先着急了,立马用李景隆换了耿炳文,这一临阵换帅,直接断送了建文一朝的统治。

李景隆沿途调集了各路兵马,共计50万之众,驻扎在河间。为了引诱李景隆大军深入,朱棣让姚广孝辅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知朱高炽若李景隆大军来犯北平,只可守,不可攻,朱棣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军,造成北平城空虚的假象。

文章图片5

一个纨绔子弟对上当时大明最好的大帅,随便挖个陷阱,李景隆就得往里跳。李景隆听说朱棣已经不在北平城,又侦查到卢沟桥无守兵,欢喜道: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

李景隆大军开赴北平城下,朱高炽在城内严密部署,做好了死守北平城的准备。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都督瞿能好不容易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李景隆却要求他等待大军一起发动进攻,这也错过了最好的攻破北平城的机会。当晚,燕军便往城墙上浇水,第二天,城墙结冰,李景隆大军也无法攀墙进攻。

话分两头,朱棣率大军解决完进攻开平的辽东军之后,趁势决定偷袭宁王朱权的藩地大宁,向宁王“借”点兵使使。朱棣单骑入城,见十七弟朱权,哭诉自己无路可走,向朱权求救,希望能向朝廷上书,谢罪免死。朱权可怜自己的四哥,便收留了朱棣。朱棣利用这段时间,贿赂大宁的军官。后朱棣提出告辞,朱权在郊外送行,这时伏兵四起,朱权才发现自己的军队几乎都被朱棣策反了,本不想卷入这场纷争的朱权,也被迫当了朱棣的帮手,后面“杀疯了”的朵颜三卫便是在此时归附了朱棣。

文章图片6

得了大宁的军队,燕军实力大增,有了与李景隆大军正面PK的资本。燕军渡白河,与南军决战于郑村坝,燕军左右冲击,连破南军七营,李景隆大败。当夜,李景隆见战事不利,令郑村坝所有军队轻装撤退,数十万人的辎重全部留给了燕军,撤回德州。朱棣碰上李景隆真是幸福,要人给送人,要粮食就给送粮食,军队壮大的同时,还不愁吃喝。

身负天下之命,自有上天护佑

次年开春,李景隆大军再度集结,与燕军决战于白沟河。李景隆部先锋平安之前曾跟随朱棣出塞,熟悉朱棣战法,设伏兵。燕军战斗失利,朱棣率军殿后,回到营中本欲次日再战,没想到瞿能、平安绕至燕军后方,攻其不备得手。双方混战,飞矢如雨,无奈之下,朱棣来到河堤上,举起马鞭,假装招呼援兵,李景隆见状生疑,攻势减缓,再加上朱高煦的救援,才让朱棣逃出生天。

文章图片7

不久,双方再次展开战斗,李景隆部士气高涨,眼看情形对燕军不利,却刮起了一阵旋风,不偏不倚,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南军顿时大乱。朱棣抓住这个机会,绕到李景隆后方放火。李景隆只能撤军德州,燕军乘胜攻德州,李景隆又败逃济南。“大明战神一代目”李景隆前前后后统率60万大军,自此丢得一干二净,送给燕军的辎重粮草也是不计其数。

李景隆败退后,燕军围济南。若取得济南,进可南下直捣京师,退可回师北平自守,所以济南成了朝廷必守之地,也是燕军志在必得之地。济南城内,可用兵力实际不多,只能坚守不出,要想抵挡住燕军,只能智取。守城的铁铉诈降,引诱朱棣进城,朱棣走到城门口时,城门预设的铁板落下,但只打中了马头,朱棣大怒,逃回后足足围攻了济南城三个月。盛怒之下,燕军以大炮攻城,铁铉再生一计,在一些木牌上写了“高皇帝神牌”几个字并挂在城头,朱棣很生气但是也没办法,只得回师北平整顿军队。

文章图片8

朱允炆用盛庸换了李景隆之后,再度挥师北上,朱棣趁南军未站稳根基之前,两天之内拿下了沧州,决定再度南下,与南军展开决战。这次南军的主帅盛庸不再是李景隆那样的纸上谈兵之辈,此人熟读兵书,作战经验丰富,决定在东昌与燕军决战,并在阵中摆了大量火枪和毒弩。

此役,朱棣仍然亲自率军冲锋,盛庸故意打开一个口子,引朱棣深入,然后合围。燕军损失惨重,大量燕军被火器所伤,张玉也被包围战死。这一战,是朱棣自靖难起兵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危险,如若不是朱允炆此前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的旨意,朱棣或许就命丧东昌了。

燕军经过此战后,似乎不敢再走山东,此后的南下的路线都是选择从徐沛走。回到北平后,朱棣祭阵亡将士,并脱下袍子烧掉,激励军士,再度出师,与南军在夹河、藳城两地展开了两次关键性对战,值得一说的是,这两场战斗,又再次突然刮起猛烈的大风助朱棣取胜。加上此前在白沟河的那一次,三次大风助阵,朱棣认为这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为。

至此,朱棣起兵靖难已经两年有余,虽胜多负少,但由于兵力不足,往往拿下城池不久后,又被南军拿回。战争拖得越久,对朱棣来说便越不利。于是朱棣权衡后,做出了惊人之举,不再与盛庸主力军纠缠,直取京师。

文章图片9

朱棣率军一路南下,能取下的城池也是拿了物资就走,拿不下的城池也不理会,绕道而行,眼里只有一个目标,那便是南京城。此间,双方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互有胜负。燕军攻打灵璧之时,南军缺粮,试图以三声炮响为号令,准备突围,没想到的是燕军的进攻号令也是三声炮响。燕军号令一出,南军误以为是己方号炮,四散逃跑,燕军乘势进攻,南军全军覆没,灵壁之战就此意外结束。

大慈善家李景隆再送温暖

灵壁之战后,朱棣的燕军便很难再遇到像样的抵抗了。燕军下泗州、克盱眙,扬州、高邮不战而降,此刻的燕军与南京城已是一江之隔,拿下这天下已是指日可待。朱允炆遣庆成郡主与朱棣谈判,表示愿意割地,朱棣深知此为缓兵之计,自然不会同意。

最后一战,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军再度失利,朱棣也不确定这场仗还能不能打下去,于是准备接受朝廷的议和条件。就在这时,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一时高兴,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勉之!世子多疾。”朱高煦大受鼓舞,一战定乾坤!

文章图片10

赢得了浦子口之战后,燕军便从瓜洲渡江,镇江投降献城。渡过了长江天堑,或许朱允炆这时才真正意识到几乎没有翻盘的希望了,便两次派使者与朱棣谈判,条件还是割地,朱棣以“割地无名,只要奸臣”为由拒绝。到了这个节骨眼,朱允炆就算想把黄子澄、齐泰给朱棣以换取安宁也做不到了,此前朱允炆派二人外出募兵,此刻并不在南京城。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之前给朱棣送兵又送粮的大慈善家李景隆再度登场,改变了整个大明朝的历史。他与谷王朱橞打开了金川门,南京城不攻自破。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战役。这场战争虽是因朱允炆削藩引起的,但是如若不削藩,雄才伟略的朱棣还会不会反,谁都不敢下定论。“靖难之役”带来的结果是最高统治权的交替,于民有利的是,朱棣是个伟大的帝王,南下安南、五征漠北,修《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迁都北京,派郑和下西洋……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朱棣是一代明君,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