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褐斑,就是“淤血斑”!千年化瘀方,血通了,斑消了,请细学

 人老颠东 2022-05-01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跟你聊聊黄褐斑。

我以前反复说过,任何皮肤上的问题,说到底,都是体内环境失衡的表现。

黄褐斑,也是如此。

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深刻体会——黄褐斑比较严重的女性,你问她月经,往往是有块的。你再看她的脉象,往往偏涩。

这就说明,她有淤血。淤血,是导致人家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

图片

这种认知的形成,和我从前的学习经历有关。

我们当初在研习桂枝茯苓丸临床治验的时候,就看到过这么一张医案。

说有一个女子,年龄20岁,姓杨。

这个人,从大概一年前开始,眼睛下头、鼻梁两侧,就有黑色的斑了。一开始,颜色还比较淡。不细看,看不出来。

后来,这个斑的颜色逐渐加重,范围逐渐增大。患者觉得不好,就到医院皮肤科看。结果,被诊断为黄褐斑。

各种药,各种治法,试了个遍,效果都不好。

后来,此人决定另辟蹊径,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面颊和鼻梁周围,有黑斑,好比蝴蝶一样。颜色看上去,和撒了一层煤灰差不多。

看舌脉,发现脉象沉弦而略涩,舌质淡,苔白。

仔细询问月经,患者说,月经里有块,而且块还不少,经血色紫暗,一旦来月经就肚子疼。这现象,已经有差不多两年了。

平时,患者则表现为右侧胁肋的满闷,经前乳房会跟着发胀。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这个方子,特别简单,却直击根本。但见——

茯苓12克,丹皮、桂枝、白芍、桃仁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这么简单的东西,能治黄褐斑?患者心中疑惑。

医家笑而不答,嘱咐尝试服用一段时间再说。

图片

结果如何?患者连用15剂以后,脸上黄褐斑消退明显。而且,月经来潮之时,腹痛不见了,血块也少了,从前胁肋和乳房的胀痛也基本消失。

此后,原方保持不变,再投15剂。患者最终诸症悉平,脸上的黄褐斑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内容。它最初刊载于1990年的《四川中医》上。

其实,看到这方子,对中医方剂熟悉的人就懂了,这是桂枝茯苓丸啊。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基本构成就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文老师以前没少提它。它是典型的活血化瘀之剂,主治妇人淤血阻滞胞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总之,它就是化瘀的。

那么,这张化瘀的方子,用在这里,为啥能治疗黄褐斑啊?

首先,这个患者的舌脉和整体表现,确实有血瘀证的特点。比如说,脉沉弦而涩,月经颜色紫暗,而且里头有血块。这些都是典型的血瘀证。血为气之母。血瘀,则气滞。所以患者有胸胁乳房胀痛的问题。这都不足为奇。

淤血,是怎么让患者脸上有斑的呢?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淤血,阻滞在哪里?肯定是在脉道里。心,主血脉。心,其华在面。故而,当脉道有淤血的时候,我们的心,必然有所感知,进而将其体现在头面部。所以,患者就长斑了呀。黄褐斑和淤血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被建立起来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别管其他的,咱们一心一意化瘀血。体内的淤血一化,脉道通利,心主脉的功能恢复,她脸上的斑自然消退。

所以,当时一家用到了桂枝茯苓丸。丹皮、芍药、桃仁活血养血,桂枝温通血脉,辅助行血化瘀。茯苓,健脾利湿,辅助新血的生成。

你看,这么一来,病根儿是不是就被拔除了?

图片

老实讲,我本人受此案的影响很大。以至于碰到有黄褐斑的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问问人家月经好不好,有没有血块、痛经等现象,看看人家的舌脉,是不是偏紫暗,是不是偏涩。如果确实如此,就考虑活血化瘀。这也算是学来的小经验。

当然,黄褐斑的成因,绝非局限于此。有些人,肝郁气滞。有些人,肝郁化火。我们需要辨证治疗。简单一个桂枝茯苓丸,不可能包打天下。文老师希望,有此类困扰的朋友,应该去中医院,看皮肤科,或看妇科,都能得到较为科学的治疗。

总而言之,黄褐斑,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淤血斑”。我们的体内有多少淤血,我们的脸上就可能有多少斑点。作为中医爱好者,我们要牢记在心。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