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江河:写诗35年,对“作家”称谓极为看重

 置身于宁静 2022-05-0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2016年4月16日,顺德北滘文化中心。

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颁奖典礼“年度杰出作家”得主:欧阳江河。

以诗人获得杰出作家奖的,欧阳江河是继翟永明的第二位。从事35年诗歌写作的欧阳江河,对“作家”这一称谓和定义极为看重。

欧阳江河的诗,既是经验、形象的,也是分析、雄辩的。第一次来顺德的他,却对顺德非常喜爱。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为什么会终身落户顺德,他认为跟这一切传递出来的对文学的理解、尊重,那份尊严、优雅和高品位息息相关。

图片

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华语文学传媒盛典的领奖台上,5年前,我曾以诗《泰姬陵之泪》 获得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诗人奖。因为获奖的是一首未完成的诗,当时我甚感荣幸,又有些惶恐。今年我以诗集 《大是大非》 获得年度杰出作家大奖,深感荣耀,我认为文学殊荣既来自诗歌深处的聆听,又从诗歌本身溢出。能从我敬仰的作家韩少功先生手中接过这个作家大奖,对于我这个从事诗歌写作已有35年的诗人而言,无疑是格外沉甸甸。

我之所以对刚刚获得的作家奖心存感激,是因为我极为看重“作家”这一特别称谓和定义。长期以来,我执拗地把诗人大致区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诗人,一类是作家型的诗人,一类是非作家类的纯诗人。两种类型各有各的伟大诗人,当然各有其平庸诗人,在我区分,在唐代诗人群中,李白属于非作家型伟大诗人,而杜甫韩愈属于作家型的诗人。

作家的称谓本是极为广义的,如果它狭义地确切地落在某个诗人头上,意味着他的诗歌写作被落入了某种定性,此一定性是对写作所具有的工作性质、读写历程、思想者形象的描述和修正。我不是说作家型诗人不能像纯诗人那样去写抒情的伤感的诗作,我的意思是作家型诗人一定要抒情流泪的话,他身上的那位作家先生也会往吧嗒吧嗒落下的眼泪中添加更为复杂的不那么优美和纯洁的,有时甚至非抒情的成分,添加观念的、知性的工作与生活的精神的成分。

我本人所敬仰的小说家,几乎无一例外和同时都是大作家。就身份确认而言, 事关我是谁,来自何处,去往哪里,这样一种对起源的眺望,我将作家的称谓和定性,看作必不可少的黄金,和虚无,随时随处都带在身上。我在《大是大非》这首诗中对此有所描述。黄金的容量就这么多,足够远行者承受和携带,每一个身上有作家的人,遇到另一个身藏作家的人,会彼此一眼认出,而这可能是一个作家一生中最值得珍惜,最为幸福的时候。

记:您作为一个作家怎样看待华语文学传媒盛典?

欧阳江河:由于它14年来的持续性,高标准,评委的眼光趣味,文学的历程,已经在整个中国文学史最高的标准,而且是最权威,最具影响力。 一定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中构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我认为是最高标准、最具经典性质的,但又具有现场感、有活力的一个文学奖,而且越来越广泛和与时俱进,最近把网络作家这个序列包括进来。

除了高标准和严格要求外,把当下性和广泛性、鲜活性、跟受众的互动方面加入进来,这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有历史和未来、越来越有影响的盛典。 而我们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奖,来成为文学的一个标准, 一个奖励 , 起这样一个作用。

记:以前年度杰出作家奖的获得者很多都是小说家,现在您作为诗人拿到这个奖是怎样的感受?

欧阳江河:这个杰出作家奖在奖给我之前,也奖给了翟永明,我是第二个获得。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诗人能够获得年度杰出作家奖,因为它是一个综合的大奖,不是一个单项奖,它的影响可能会更广阔一点。我在获奖感言里已经提到,作家写作的定义其实是很明显的,所以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中国的大诗人们能获得年度杰出作家奖。

记:最近诗和远方在网络上特别流行,诗在全民阅读中或者说在生活中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

欧阳江河:对于诗歌的阅读,尤其是受众的多少,可能我更看重的是我所投身的写作,具有不那么流行的性质,比较复杂。我不会为更多的读者来读我的诗,不会为迎合读者去写作。

诗和远方等等诸如此类的转换衔接,里面已经包含很多消费的性质,人们在消费美好句子,消费好的情绪,消费远方,而我的写作,可能是相对于消费阅读、消费写作的一种质疑,一种警惕,我本人不会介入这种性质的写作,也不会在这种意义上和读者作出交流和一种相互的认可。这跟我不同的写作性质有关,中国是文化大国,自古以来在诗歌写作和阅读的的层面就有区分,诗歌的生态不同,也需要不同的诗歌。

记:在您熟悉的年轻群体当中,读诗的人多吗?

欧阳江河:其实不同的年轻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比如我的诗,也有许多年轻人、学者 、文学同行包括诗人喜欢读,他们会觉得里面鲜活有震撼力,但是也有人很不喜欢,我本人是持开放态度的。作为诗歌生态来讲,在中国这个诗歌大国,各种各样的诗歌可能都对语言情感,时代精神的交流和塑造都会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塑造,有的哪怕是消费,也是一种作用, 也是年轻人成长的一部分。

记:您对顺德文化有什么看法?

欧阳江河:这是我第一次来顺德,但是顺德的文化中心我非常喜欢,非常感动。我没有想到顺德这么一个地方,经济发达,出现的建筑群是世界级的,我参加过上百个文学活动,全世界各种地方,像顺德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出现这样一个建筑群落,一个构思,一块砖。首先这个地方的建筑就把我震撼了,虽然我才第一次来顺德,但这让我感觉到我已经来了很多次。这个建筑非常含蓄,跟文学的身份非常吻合。而且混合着图书,也可以弹钢琴,看歌剧,演唱会这样综合的地方,真的让我非常感动,有时候建筑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诗歌本身,是生命本身,它不是诗歌和生命的陪衬物,它是直接具有生命,具有心跳,它本身就在飞翔,所以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为什么会终身落户在这里,我想跟这一切传递出来的对文学的理解、尊重,那份尊严和优雅,那份高品位是息息相关的 ,里面又暗藏着时代精神,生活在顺德的人却离我很近。谢有顺在揭幕仪式也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中国的文学中心,自古以来不一定在所谓的政治中心甚至不一定在文化中心,有可能在像顺德这样的表面有点偏远的地方,有可能是文学的中心,他举例的江西诗派,同城派,他谦虚地说顺德是南中国的文学中心,我觉得是整个中国,这跟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体现的持续性、权威感,内涵,对文学的执着,汇集起来的文学信息加以综合以后,一定会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一个典范的权威的地位,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

图片

欧阳江河

1956生于四川省泸州,原名江河。著名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知识分子写作倡导者。

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不久到军队服役。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间,他创作了长诗《悬棺》,1986年到四川省社科院工作。1993年至1997年初在美国生活。1997年3月至9月在斯图加特生活、创作。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的20余所大学及多个文学基金会讲学,朗诵诗歌,访问写作。后定居北京。 

◆  ◆  ◆  ◆  ◆  

佛山周报记者/钟慧

实习记者/梁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