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老的路上,学会做个安静的人

 布衣粗食68 2022-05-01 发布于湖南

人生旅途,起起伏伏,步履匆匆,唯有学会安静,才能从容以待。

正如人民日报分享的一段话所说:

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让内心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所以,在变老的路上,让自己学会做一个安静的人吧!

01

穷困潦倒时,安静下来,才能找到逆袭的出路。

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

一个人穷困潦倒时,如果自己总是无法安静下来,那么,除去生活上不停地为一日三餐发愁之外,还会心神不宁。

诗人杜甫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但他几次科举不第,仕途诗意,常常靠朋友接济度日。

穷困潦倒的杜甫却并未就此沉沦,他怀揣着报国大志,心忧天下,相继写下了鞭笞强权、为民疾呼的"三吏三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和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奠定了杜甫“诗圣”的地位,为他赢得了身前身后名。

《菜根谭》中曾写道:“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意思是说,贫穷的人家要经常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穷人的女儿要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没有艳丽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却有一种自然朴实的风雅。有才之君子,怎能一遇穷困忧愁或者际遇不佳、受到冷落,就自暴自弃呢!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过得并不如意,但他们却有一种“安贫乐道”的本领。在清苦的生活中,不自弃,不沉沦。

如同一位诗人所说:“是的,穷人的花园里不仅有花草,而且还有仁慈之心和满足之情,有宁静的心境和劳累的欢快。”

所以,只要心是安静的,穷困中,也能找到出路。

02

功成名就时,安静下来,才能觅得功成身退的后路。

人生旅途中,由一文不名到闻名天下,是一段不断打拼、奋发图强的过程。这其中,免不了能力水平的磨砺,以及职场上人际关系的争斗。

终于等到“媳妇熬成婆”之后,从前那个青葱少年,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有城府,有手腕,能独当一面,是个不好惹的人。

此时,很多人会飘飘然,无法静下心来,为自己寻最好的退路,以至于功亏一篑。

秦朝统一中国后,李斯身为宰相,他的儿子皆娶秦公主为妻,女儿也全部嫁给秦皇子。他举行家宴的时候,百官都来赴宴。李斯看到这种情况后,意识到“物极则衰,吾未知所归宿也!”

也就是说,李斯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但他无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做不到急流勇退,结果被赵高诬为谋反,处腰斩,被灭“三族”。

由此可见,不管一个人做到了多高的职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处境,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从一个高峰攀上另一个高峰。

03

迷茫彷徨时,安静下来,才能走出循环往复的困局。

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没有梦想,也不是没有行动,而是不够自律,执行不到位。

之所以这样,最大的原因在于心不能静下来。

手里做着工作,脑子里却在盘旋着,刚才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到底是褒奖还是贬斥;

回到家中,做着家务,脑子里放不下的还是白天工作中的一些小插曲,尤其是那些自己觉得处理得不够妥当的事情。

陪着孩子写作业,看着他磨磨唧唧的样子,和屡屡做错的题目,恨不得能够亲自上阵,代替他去成长,更由此悲观失望地引发一连串不好的联想。

人们总是“看起来很忙”,却不知道,自己都是在疲于应付。

应付工作,应付孩子,也应付自己:明明知道这样浑浑噩噩下去,将会一事无成,将会越来越糟糕,就是想得太多,行动却很少。

自己的节奏完全被打乱,看着别人做什么,也想全盘复制,立即成功;对于自己的长处,轻易地放弃了将之发扬光大,对于自己的短处,也选择视而不见。

只要能混下去,就心安理得地混一天算一天。就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找不到出口一样。

此时,如果能够安静下来,认真地梳理一下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并从当下开始,一点一滴认真去改变,平淡的日子也就有了新意。

04

结束语:

这一生,一个人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取决于他有多安静。

一个静下心来的人,便如同一直在奔跑的高速列车,得到整修,并加以改装升级。一旦“蓄能完毕”,便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超能力”。

很多比你优秀的人,其实一直比你更努力,他们的秘诀就在于,心安稳,身安稳,于是,一些就变得稳稳当当。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