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文献乳腺癌术后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5-01 发布于江苏

目的探索乳腺癌术后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乳腺癌术后辨证思路与遣方用药提供参考。通过统计分析获得治疗乳腺癌术后新处方,为其创建新方提供方向。方法检索近15年万方、知网数据库发表的中医辨治乳腺癌术后相关文献,系统地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熵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证型、中药应用规律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纳入相关文献共549篇;(1)乳腺癌术后初期文献159篇,经统计分析得出其证型以气虚血瘀证(20.59%)为主,气滞血瘀证(8.82%)、气血两虚证(8.82%)、肝郁气滞证(8.24%)其次;临床症状143个,其中频数大于10的症状有14个,累计频率达40.56%;涉及中药219味,用药频次位于前20的药物占所有药物比例为49.82%;药物的性味以温平寒性、甘苦辛味为主,药物归肝、脾经为多;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37个,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白术、茯苓,其次为黄芪、白术;基于熵聚类方剂组方规律分析,得治疗乳腺癌术后初期新处方7个。(2)乳腺癌术后化疗期254篇文献经统计分析得出其证型以脾肾两虚证(14.23%)、气血两虚证(13.52%)为主,其次为脾胃两虚证(11.74%)、肝郁脾虚证(8.54%);共得症状140个,其中频数大于10的症状有23个,累计频率达56.27%;涉及中药245味,用药频次位于前20的药物占所有药物比例为47.50%,药物的性味以温平寒性、甘苦辛味为主,归脾经药物最多;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多的药对为白术、茯苓,其次为黄芪、白术;基于熵聚类分析,得新处方10个。(3)乳腺癌术后放疗期57文献经统计分析得出其证型以气阴两虚证(35.09%)最多见,阴虚毒盛证(8.77%)、肺胃阴虚证(7.02%)、脾肾两虚证(5.26%)、肝郁脾虚证(5.26%)次之;共得症状89个,其中频数大于5的症状有17个,累计频率达52.39%;涉及中药159味,用药频次位于前20的药物占所有药物比例为41.39%;药物的性味以寒温平性、甘苦辛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肝经多见;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药对为麦冬、沙参,其次为白术、茯苓;基于熵聚类组方规律分析,获得新处方6个。(4)乳腺癌术后巩固期79文献经统计分析的其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11.58%)为主,气血两虚证(9.47%)、脾肾两虚证(8.42%)、肝肾亏虚证(7.37%)次之;共得症状97个,其中频数大于5的症状有14个,累计频率达36.32%;共统计中药188味,用药频次位于前20的药物占所有药物比例为43.79%;药物的性味以温寒平性、甘苦辛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为最常见;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


药对为白术、茯苓,其次为黄芪、白术;基于熵聚类组方规律分析,得到新处方4个。结论乳腺癌术后的根本病因病机属正虚邪实,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治疗总体以扶正祛邪为原则。


(1)乳腺癌术后初期以气血亏虚为基础,治疗应在补虚的基础上,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高频用药有白术、当归、黄芪、茯苓、柴胡、白芍、川芎、桃仁、党参等。(2)乳腺癌术后化疗期主要为肝、脾、肾三脏及胃腑的功能失调,治疗注重调补肝、脾、肾及胃的功能,高频用药有

白术、茯苓、黄芪、甘草、当归、党参、白芍、半夏、陈皮及熟地黄等。


(3)乳腺癌术后放疗期主要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治疗应以益气养阴为主,高频用药有

黄芪、茯苓、白术、白芍、当归、甘草、麦冬、玄参、沙参、生地等。

(4)乳腺癌术后巩固期以肝郁脾虚者多见,治疗应在扶正的基础上加以祛邪;同时应注重疏肝理气,调和肝脾。高频用药有白术、茯苓、当归、黄芪、白芍、柴胡、甘草、党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