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时候尖酸刻薄成为了音乐听众的个性

 触摸音乐Keep 2022-05-01 发布于辽宁

     欣赏音乐要秉承着宽容的态度。

     这是我本人早想表达的一个观点,因为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项活动,陶冶可以是舒缓,也可以发泄,这是音乐的基本功能,因为它本身就是情感表达。

     上周,某音乐综艺中一个听众对黑豹乐队的新歌产生质疑,大致意思就是听了=没听,完全记不住。我相信这种感觉,就是说一个人完全没有听进去一首歌,人与音乐没有产生情感共鸣,这非常正常,没有哪首歌会100%被人喜欢,它所承载的情感仅仅是与之有共鸣的人。

     传唱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短视频风靡的今天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觉,就是网红歌曲的传播速度惊人,近乎洗脑式的灌输让人误以为好的流行音乐就应该是这样,用一个浅显的道理、简单的旋律、看似所谓的正能量,这些要素累加在一起就能够传唱,但是这种传唱真真切切是流行音乐的意义吗?如果流行音乐真变成这样,那无疑是行业的整体后退。

     从1986年到2022年,内陆现代流行音乐发展了36年,这三十多年我们让流行音乐百花齐放,宽容的接纳了各式各样的作品,音乐门槛越来越低,难道这真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必由之路吗?音乐制作的作坊化、家庭化从根本上讲,这种低成本制作本身就是音乐的倒退。一张百万制作的专辑难道真比不过一首短视频神曲吗?

     听音乐是有门槛的,如果做一档音乐节目,那就要找与之匹配的受众团体,这样提出的问题才准确,这样的节目也会有看头,这样也不至于让瑜老板无奈地说:谁稀罕你认识他们。尽管这句话伤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极强,这不是对外行听众,而是对节目组的不满。

     前几年,央视一套《开讲了》周华健那期,有一个学生不怀好意、尖酸刻薄的问周华健为什么他再没有《花心》、《朋友》这样经典的歌曲了。看得出来周华健强忍着心中的不满回答了他的问题,那一年刚好他的新专辑《江湖》发行,听过这张专辑的人都知道这张专辑有多精彩,一张完整的概念专辑,从词曲创作到录音制作没有一点糊弄,完全是一张大制作,然而还是干不过《花心》。那一年,周华健已经年过五十,我相信他还能写出100首《花心》、《朋友》那样的流行歌去迎合市场,但是他不需要,50+的周华健需要为他的职业负责了,需要做一张自己喜欢的唱片了,随之而来的《江湖》、《水浒传》、《赛貂蝉》三张概念专辑个个精彩,这是写给那些懂的人听的,不懂的人完全可以不听,完全可以继续听《花心》、《朋友》。

     同样的事情在崔健身上也如是,从《无能的力量》开始,老崔每出一张专辑就会引来非议,每出一张专辑就会将其与《一无所有》、《花房姑娘》、《一块红布》对比。喜欢80年代崔健的人一定不会喜欢现在的崔健,但是崔健不会做回80年代的自己,在音乐圈子里摸爬滚打40年,他太知道迎合人们的胃口了,如果他真这么做了,恐怕会遭到更大的非议。要知道《无能的力量》之后的崔健进步有多大,他的专辑制作标准为什么一直在提高,就是因为他不再是《一无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