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经络奇缘——民间中医三十年记(连载一)

 河洛娃 2022-05-01 发布于河南

我 的 经 络 奇 缘

——民间中医三十年记

盛德峰

1、 莽撞的经络小子

1977年我19岁开始学医,23岁迷上经络研究,1990年32岁被中国经络研究首席科学家胡翔龙教授看中,同意调我到他的国家级实验室工作。这中间的过程回想起来惊心动魄。

我从小患病瘫痪,经常找医生针灸按摩,所以对针灸按摩特别喜爱,学医后对经络穴位着迷,总是琢磨穴位到底是什么东西?经络是什么样子?25岁的时候晚上做梦,梦见一团火在我身体里面一边燃烧一边快速移动。想那团火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经络,对,是经络在身体里面流动。我觉得这是上天给予我的暗示,觉得是老天让我把经络研究明白,身体陡增了莫名的冲动和力量。奋战三年我终于写出一篇经络实质假说的论文,题目是“论经络实质的肌间隙环境条件假说”。我自认为找到了经络的实质,兴冲冲赶到北京当时炙手可热的《中国针灸》编辑部,直接找到总编辑王本显教授。

当时的情景是,王本显总编辑坐在桌子后面,我坐在桌子前面,四目相对。王总编辑端庄大气,我则自以为胸怀正气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牛气。偌大的编辑部做了十几二十来人,都在看着我们。王本显看了论文几眼,告诉我这篇论文不能在中国针灸杂志上发表。我盯着总编辑一会儿,心中非常生气,接下来做出来的事情我现在都无解,那个自大狂似的人会是我吗。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我“腾”地一下站起来,正气凛然一字一句地对王本显总编辑说:请你记住,今后把经络实质讲清楚的人,一定是我!然后,我车转身,一瘸一拐歪歪扭扭地走出编辑部,可感觉我的脚步是那种“咣当咣当”的巨人脚步,当时在场的人们都非常错愕地看着我。后来王本显动了恻隐之心,摘抄了我论文中的几句话刊登在1986年中国针灸杂志百家园栏目上,里面有一句关键词“肌间隙”成为我后来突破经络研究难点的关键词。

1990年当我即将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时候,给中国经络研究首席科学家胡翔龙教授寄去我发表过的几篇论文,希望到他的手下研究经络。胡教授很快答应收留我,也给武汉大学生物系发来调档的公文。胡教授带我参观了他非常高级的实验室,带我见了院长和书记。院长和书记分别问我同样的问题,胡教授凭什么看中我,因为国内外许多博士博士后都想到他实验室工作。

但是,最后我却彷徨了,退却了,因为胡教授只有实验室,没有临床科室。我非常痛苦,我不能离开临床,我不能离开病人,经络研究本身也不能离开它们。

就这样,我离开了胡教授,离开了经络研究。一别三十年。

但是,我完全没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完全忘记经络研究的我,会奇迹般突破经络研究的关键难点,奉献出一个崭新的活生生的经络模型,成为描绘经络在身体内存在状态的第一人。

2、挤进民间中医

离别胡翔龙教授之后,我不知道如何走下去,幻想着流浪天下。懵懵懂懂中我分别到过岳阳师专和广州市黄埔区中医院康复中心短期工作。1992年1月,我毅然下海成为走街串巷的民间中医。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自断后路,毅然决然地走上民间中医道路,冥冥中好似有什么强大的力量牵着我,挤进诺大的民间中医行列。我内心崇拜古代先贤神龙氏、扁鹊、孙思邈、李时珍,我要像他们那样,走行天下,救人济世。

民间中医与医院医生有着巨大的不同。

民间中医没有医院的金字招牌,没有节日没有周末,甚至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奖金没有工资,没有称谓没有荣誉,甚至不准许生病。民间中医每天都在为生存而拼命努力。民间中医只能把头埋在泥土里辛勤劳作。

但是我们有尊严、有人格、有骨气、有雄心壮志。

医院医生称呼看病的人是“病人”,我们称之为“客人”。

医院医生一切就是诊断诊断再诊断,民间中医一切是服务服务再服务,一切以治疗为上,尽快给客人解除或减轻病痛。我们几乎没有诊断,永远是不断地观察治疗再观察再治疗再观察再治疗,直至客人满意为止。客人的健康问题并不是一个两个,现在医院的诊断顾头不顾尾,下的诊断往往不准确,耽误了需求者的治疗。

民间中医不分科,什么病都是立即动手治疗。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疾病,需要尽快找到解决办法,这个过程激发了民间中医的智慧与行动力。民间中医往往捡漏,捡医院医生的“漏”,他们治不好的才漏给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努力更拼命才行。并且,每一个客人只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这一次必须有足够的疗效才能赢得口碑,所以我们打起十二分精力为客人服务。

民间中医没有地位,没有法律的保障,好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私自利,即便在头条我们发表健康知识传授都不能通过。所以我现在不得不赶快找医院办理执业医师证件。

2、 私奔

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无法完成民间中医三十年的艰难历程。她是我的妻子余德姿女士,我们之间有着美好的爱情故事。

1990年,当我的经络研究不能再继续的时候,我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想着干脆下海到民间“流浪”去。我给自己喜欢的一位姑娘写信,问她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流浪,她没几天就来到我的身旁。当时33岁的我给她写了一首三十三岁的“儿歌”:

三十三,两座山,

一山更比一山难,

山山叠磊请我出,

出游四海好儿男。

三十三,两排山,

山山并排手牵手,

牵手一同朝前走,

情人和我到白首。

三十三,两个三,

三三相乘得个九,

九九归一返真源,

天长地久惟自然。

她的家人不理解我们的爱情,坚决反对,她选择与我私奔,就这样我们牵手一起走进民间中医。

3、 江湖浪战,一败再败

民间的浩瀚复杂如同无边无际的江河湖海,投身其中,会遇到各种风浪各种困难,我们在挣扎中坚守初心,在拼搏中努力前行,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失败。大的失败至少有三次,少则损失十几万,多则亏损上百万。但是我么坚信,只要努力,我们用双手按摩赚到的辛苦钱千金散尽还复来。2006年我们带了十几万到北京打拼,半年拼完了,灰溜溜地又回到原点。2011年到2013年的一段实践过程几乎葬送我们的一切努力,我迈的步子太大了,一千平米的两个场地,我自以为我做的工作是为了广大民众我就会成功,没想到经营失败。这场失败把我的信心几乎打没了。我对妻子说,我走不动了,我要坐下来写东西留给这个世界。我要把自己在民间中医实践中的发现写出来。2014年春节大年初一我开始写作第三本著作。正是这个总结过程让我发现了深筋膜的奥秘,促使我创建了深筋膜按摩疗法。《激活自愈力-盛氏深筋膜按摩疗法》2018年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来又是这本书,促使我有了更多的发现,推动我发现经络的奥秘。

失败不可怕,能拥有这个失败的实践过程其实就是胜利,三十年临床实践是我最大的财富。最大的理论,最高级的理论,就是不断地实践。沉下心来苦干,把头埋在泥土里,就是在创造财富。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