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树为什么生“南”而不生“北”?

 北极熊788 2022-05-02 发布于浙江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随着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260万年,在这个时期进化出了以茶为代表的被子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类,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的来临。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和横断山脉一起阻隔了北方的寒流,云贵高原的气候大抵也同如今一样舒适,茶树起源在了这片神秘的大地。

文章图片1

由于第三纪中期的地质变迁,和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产生了茶树同源分居现象;让其随着各自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在漫长的岁月中,茶树大致沿着三个方向向外传播。

文章图片2

1、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沿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向西南方向,(即向着低纬度、高湿度的方向)演变,使茶树逐渐适应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

2、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南北盘江及元江等水系向东及东南方向(即向着受东南季风影响,且又干湿分明的气候带方向)演变。

3、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金沙江、长江等水系向东北大斜坡方向(即向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干燥度增加的方向)演变。

文章图片3

茶树喜欢温暖湿润,农谚有云:高山出好茶。一般的植物的垂直分布,往往低海拔生长发育的植株比高海拔地区挺拔高大得多,而随着海拔的增高,愈发的紧凑矮小,在海拔最高处往往仅剩下了高山草甸。

文章图片4

茶树却正好相反,高大的乔木型茶树(有明显主干,植株较高大,主干指从地面到第一个树枝分叉的地方的部位)都生长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在2500米的海拔,灌木型茶树(无明显主干,植株较矮小)已然绝迹,但高大的乔木茶仍旧郁郁葱葱。

文章图片5

在云南的深山中,这些高大的树木平均可以长到13.5米高,干径61.1厘米。而到了低海拔的沿海一带,茶树平均高度大约是2米左右。

文章图片6

在我国古代,先人们就对茶树有了详细的描述,陆羽在《茶经》里的“茶之源”中写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同大多数植物一样,茶树也是由茎、叶、芽、花、果实、种子和根等器官组成。

文章图片7

茶树的植物学名称最早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定名为:Thea sinensis。之后在1950年中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法有关要求,将茶树的学名确定为: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该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文章图片8

在17世纪之前,茶树的起源,普遍公认原产于中国。然而,1824年驻印英军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省发现了野生茶树,并在1838年发表有关茶树原产于印度的说法。此后关于茶树原产地的观点便出现了分歧,先后形成了大概4种不同的观点。

文章图片9

1、原产于中国的“一元论”。其主要依据是:中国是发现、利用、栽培茶树最早的国家;同时野生大茶树在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且茶树类型及变异叶最多。中国学者多数认为云南、广西、贵州毗邻区(即云贵高原一带)是茶树的起源地。

文章图片10

2、原产于印度和中国的“二元论”。即大叶类型茶树原产于青藏高原东部一带,包括四川、云南、越南、缅甸、印度等地。小叶类型茶树原产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

文章图片11

3、原产地多元论。认为凡是自然条件适合而又有野生茶树的地方都是 茶树的原产地。

4、原产于东南亚。认为中国和印度边境的伊洛瓦底江的发源地是茶树的原产地。

文章图片12

尽管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但都离不开野生大茶树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茶叶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今天我们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认识与了解茶树。

文章图片13

一、茶树的根、茎、叶

茶树形态丰富多样。完整的一株茶树可以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

茶树的地上部分为树冠,包括茎、芽、叶、花、果实等地下部分为根系,由众多长短不同、粗细各异的根组成。

依据茶树主干分枝部位的不同,茶树的树形可以分为灌木小乔木乔木3种类型。

1、茶树树干: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文章图片14

茶树树型

乔木与灌木的区别

文章图片15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成熟植株在3m以下。

植物学有一句俗语,即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茶树根系在土壤延展的宽度与深度很大程度上与树的高度成正比。根系延展越深,获取土壤营养不同。

文章图片16

乔木型茶树: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在云南等地原始森林中生长的野生大茶树,都是乔木型茶树。

文章图片17

小乔木茶树:是介于乔木型和灌木型之间的中间茶树。树形一般没有乔木型那么高大,但有明显的主干,分支较低,这类茶树在广东、福建一带。

文章图片18

小乔木茶树

灌木型茶树:乔木型茶树在向北传播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受气温低、干燥的影响,树型逐渐变得矮小起来,逐渐就演化成了灌木型茶树。在我国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茶树绝大部分是灌木型茶树。树型矮小,没有明显主干,分枝低叶较多,尤其是在修剪采摘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馒头型的树冠。

文章图片19

灌木茶树

依据茶树主干分枝角度的不同,茶树的树冠可以分为直立、半披张和披张3种。

文章图片20

2、茶树的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依据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划分,茶树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在特定条件下,根、茎、叶也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具体来说,如下:

a、根系:直根系、须根系

文章图片21

茶树的根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依据生长部位的不同,可以将根分为定根和不定根。茶树的主根及各级侧根称为定根,而从茎等位置生长出的根,因无固定生长部位,所以称为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寿命长,一般呈棕灰色或红棕色,主要作用为固定茶树、输送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至地上部分,以及贮藏合成的有机养分。吸收根具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及少量二氧化碳的作用,通常寿命较短,少数未死亡的吸收根可以发育为侧根。

茶树根系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及向土壤阻力小的方向生长等特性,在土壤中分布的范围和深度,因树龄、品种、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环境条件和农艺措施等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主根的生长较快,达到一定树龄后,主根生长慢于侧根,由侧根向四周水平方向延伸,具体分布与耕作方法紧密相关。

b、茎

文章图片22

茶树芽

茶树的茎是连接茶树根、叶、花、果等器官的轴状结构。

着生叶片的未成熟茎称为新梢。茶树嫩茎柔软,着生茸毛,表皮为青绿色,随着发育转变为浅黄色并逐渐木质化,待成熟时呈现红棕色,此时着生叶片的成熟茎即为枝条。

文章图片23

茶树枝条依生长位置与作用不同可分为主干和侧枝,侧枝依粗细和作用不同可进一步分为骨干枝和细枝。

茎的尖端为芽。芽依据生长部位不同有顶芽、腋芽之分。

顶芽位于枝条的顶部,腋芽生长于枝条和叶片间的夹角处。生长在茶树茎、根及根颈处等非叶腋部位的芽称为不定芽

依据性质,芽可分为花芽和叶芽。花芽分化为花,而叶芽则会成长为新梢。当新梢养分不足时,顶芽停止生长形成芽,属于休眠芽的一种。

c、叶片大小:大、中、小叶种

文章图片24

茶树成熟叶色常绿,依据绿的程度不同,有淡绿、绿、深绿等;有少数变异品种的新梢叶色呈现黄或紫红等颜色,例如光照敏感型白化茶品种黄金芽,紫娟等。

茶树叶片大小根据定型叶的叶面积大小进行划分,叶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叶面积(平方厘米)=叶长(厘米)×叶宽(厘米)×0.7(系数)

叶面积≥60平方厘米属特大叶,

叶面积40~60平方厘米属大叶,

叶面积20~40平方厘米属中叶,

叶面积≤20平方厘米属小叶,

相应的,茶树品种分别为大叶种、大叶种、中叶种及小叶种。

茶树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叶尖的形状等都可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

文章图片25

不同叶面积大小的叶片

d、花

文章图片26

茶树的花由花芽分化而成,为两性花。茶花的结构由花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栽培型茶树的花冠一般由5~9片花瓣组成,呈白色,少数为粉红色或淡绿色。雄蕊数量众多,一朵花有雄蕊上百枚,每个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内含无数花粉粒。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三部分组成,栽培型茶树柱头一般为3裂,野生茶树一般为4~5裂,开花时分泌黏液,便于花粉附着。

茶树花芽的分化时间一般在5~6月份,经180~240天生长为茶花。

e、果实

文章图片27

茶树果实与种子

茶树的果实为蒴果,栽培型茶树一般有3室,每室含1或2粒种子。果实形态及大小与心皮发育数量密切相关。一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球形;二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肾形;三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三角形。野生茶树四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正方形;五个心皮发育时,果实呈梅花形。

茶果一般在霜降前后成熟。果皮在成熟前为绿色,随时间推移转为黄褐色,待成熟时变为棕绿色或绿褐色,果壳开裂,种子掉落。茶树结实是生殖生长的过程,受光照、降水、施肥、修剪等因素影响。

f、种子

文章图片28

茶籽

茶籽是茶树的种子,多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由外种皮、内种皮和种胚组成。

茶籽的形状大体可分为近球形、半球形和肾形3种。主要为近球形,其次为半球形,只有少数呈肾形。近球形和半球形茶籽较肾形茶籽种皮薄、光滑,发芽率更高。

茶籽的大小和重量因茶树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大粒茶籽直径为15毫米左右,重量约为2克;中粒茶籽直径为12毫米左右,重量约为1克;小粒茶籽直径为10毫米左右,重量约为0.5克。

文章图片29

茶树除了叶子可以喝,茶籽可以榨油,榨油后的饼粕可以酿酒或提取工业原料皂素,也可经发酵脱毒后制成饲料。根可以入药,花还可以用在食品、日化与医药等领域。

文章图片30

二、中国茶区的划分

中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区分布极广。目前虽无统一规划,但在综合地势、气候、土壤等特点的基础上,通常划分为:江北、江南、华南、西南四大茶区。

1、江北茶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北的皖北、山东、陕西、苏北、河南、甘肃等,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本区均已绿茶为主,著名的茶叶有六安瓜片、兰花茶、黄大茶、信阳毛尖等。

2、江南茶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皖南、苏南、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北部等。本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尚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无霜期和生长期均长。所产茶类品种多、花色全,而且茗茶辈出不胜枚举。

3、华南地区

包括福建南半部、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是我国最南的一个茶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本区适合种大叶种茶树,主产红茶、乌龙茶、六堡茶等。

4、西南地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的东南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茶区。是我国茶树的原产地,均适于大叶种生长。盛产滇红、普洱等各类名茶。

三、世界茶区概括

茶树在世界上的自然分布区域由北纬45度的前苏联外卡尔巴迁洲至南纬34度的南非,五大洲均产茶而以亚洲最多,占89%,印度、日本、斯里兰卡、韩国等。

从北纬49°到南纬33°,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与地区产茶。

世界上产茶国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产茶较少。

文章图片31

茶叶种植面积而言,世界各茶区主要产茶国中,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居第二位,斯里兰卡居第三位,肯尼亚居第四位,越南居第五位,印度尼西亚居第六位,缅甸居第七位,土耳其居第八位。

茶叶产量而言,位居世界前八的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尼和缅甸。

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280万吨,增产7.2%主产红茶的国家有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格鲁吉亚等国。

主产绿茶的国家有中国、日本、越南等国。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也开始仿制中国绿茶。

乌龙茶主要产在中国的福建、广东和台湾。

文章图片32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南亚最大的国家,热量雨量都很丰富,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茶叶种植面积为40多万公顷,年产茶叶120多万吨,其中70%供内销,30%左右供出口。印度种茶始于1780年,从中国引入茶籽种于加尔各答。

现在全印度22个邦产茶,遍布北印度和南印度的广大地区。北印度的茶区主要有阿萨姆和西孟加拉两地。阿萨姆茶区是印度最大的茶区,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印度的55%左右。印度主产红茶,印度的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红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斯里兰卡是亚洲南部印度洋上的一个热带岛国。全国茶园面积20多万公顷,产茶32万多吨,绝大部分供应出口,茶业是斯里兰卡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斯里兰卡的茶园都分布于山区,根据海拔不同有高地茶、中地茶和低地茶之分,高地茶品质最好,低地茶品质较差。斯里兰卡近年来为了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大力发展小包装茶、袋泡茶和速溶茶,同时也开始仿制中国绿茶。

肯尼亚是20世纪新兴的茶叶生产国,从1903年开始种茶至今不到100年时间,但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四产茶大国。

肯尼亚茶区分布在赤道附近东非大裂谷两侧的高原丘陵地带,属高海拔地区。年降雨量多,气候温暖,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一年四季都可采茶。

肯尼亚生产的茶叶全是红碎茶,而且一开始就引种良种,应用新工艺加工,因此红茶的品质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而且高品质的茶叶占很大比例,因此茶叶卖价好。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13700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印度尼西亚在1684年开始种茶,历史悠久。印尼年产茶叶10多万吨,70%左右供应出口。主产红茶,但近年来绿茶的生产量有所增长。

土耳其地处亚、欧两洲,1888年开始种茶,年产茶叶10多万吨,主产红茶。主要供内销,有部分出口。

日本自805年从中国引种茶籽开始已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全国有44个府县产茶,主要分布在静冈、鹿儿岛、奈良、宫崎、京都等地,其中静冈是主产县,其种茶面积约占全国的40%,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

全国种茶面积约5万km2,产茶约9万吨。主产蒸青绿茶,有玉露茶、煎茶、碾茶、玉绿茶和番茶数种,以内销为主。近十多年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各种茶的罐装茶饮料,车站、街头到处都有罐装茶饮料的自动售货机,售取饮用十分方便

文章图片33

四、为什么茶树多生长在南方呢?

人们现在知道的茶树,根据植物学划分,属灌木或小乔木,是由山茶目、山茶科和山茶属演化而来的,而茶树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新生代第三纪至第四纪之间。当时的茶树并非只生存于我国的西南山区,相反,它们遍布大陆各地。

随后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导致了冰封期的出现,厚实的冰川永久不化,所以茶树也因温度太低而不再生长。冰封期结束之后,在未被冰川完全覆盖的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及华中的一些地方,茶树的根得以保存下来,继续繁衍生长。

文章图片34

茶树在进化过程中,适宜生长的环境趋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和“喜湿怕涝”。

1、土壤

茶树是一种喜酸性植物,非常喜欢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我国南方的山区大多是酸性土壤,能给茶树提供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茶树多生长在南方。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土壤又多为碱性,故而不太适应茶树的生长。

2、光照

万物生长靠太阳,茶树也不例外,茶树的产量90%以上是靠光合作用形成的,适当强度的光照是非常必要的。但光照不宜过强,这样反而会抑制生长。我国南方山区普遍植被茂密,漫射散光较多,因此较适宜茶树生长。

3、温度

茶树的生长起始温度为10℃,最低临界温度依茶树品种而异,大叶种为-6℃、中小叶种为-12℃~-15℃。北方冬季温度过低是造成茶树冻害,难以过冬的主要原因。

4、湿度

茶树是叶用植物,芽叶的生长要求水分供应要充足,长期的季节性干旱不利于茶树的生长,我国北方地区的季节性干旱,使得茶树在不适宜生长在北方。

难道北方就不能种茶吗?

世事无绝对。比如我国北方的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及山东东部等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基本适宜茶树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收获量。这些北方茶区,由于昼夜温差较大,茶树成长缓慢,养分积累的比较充足,茶叶中的有益物质比较多,因而茶叶的天然品质也较好。

泽青茶道文化传媒工作室,是一家茶文化高端品牌。致力于茶文化推广、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茶道、茶具、茶健康生活、香道、花艺、中外名酒、世界咖啡文化、艺术品鉴赏、养生膳食、茶空间的一个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

专注于茶垂直领域,茶原产地保护,坚持深入核心产区,关注茶界生态。将专业级茶学知识变为更适于读懂和交流的原创内容。安全茶 健康品。精彩生活,从一盏茶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