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857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编者按 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弘扬与推广,既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复兴的底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传统文化体验与活动,就是深受孩子喜爱的生活教育。《为了孩子》有幸与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合作,开设“传统文化”小栏目,旨在为读者开启一扇贴近孩子生活的传统文化之窗,带孩子领略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中建立起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惊蛰醒春话“雷神” 谢圣心/文 田兆元/导读 ![]() ![]()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那一声声惊雷,奏响了春天的乐章。惊蛰时节万物生,春雷更是对农业耕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古代人并不能像现代人一样对打雷进行科学的阐释,为了理解这些自然现象,古人衍生出了许多关于“雷神”的奇特神话。 1 “雷神”的模样 神话传说中,“雷神”常和“电母”一起出现,在生活中也常被称为“雷师”“雷公”。掌管雷的天神,是什么样子呢? ![]() 《山海经·海内东经》“雷神” “雷神”在历代的民间演绎中有多种形象,大多是人与动物、幻想形象的结合体,其中鸟形象最为人津津乐道。起初人们认为它是一位住在雷泽龙身人面的神兽,敲打他的肚子就可以发出雷声。与他生活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夔”的神兽,也能发出“轰隆”雷声。 ![]() 《山海经·大荒东经》雷兽“夔” 宋代的“雷神”是一副长有鸟嘴,带着翅膀,脚下踩着五个大鼓的妖怪模样。明代又演化出尖嘴毛脸,背有翅膀,手拿双锤又名“雷震子”的“雷神”。现代有很多关于“雷神”的荧幕形象,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的大朋友们,一定再熟悉不过了。 ![]()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雷公、电母、雨及八卦诸神 2 掌管农事的“雷神” “雷神”是我们国家农业神谱系中的重要一员,他肩上的责任可大了。惊蛰打雷常伴随阴雨天气,降水的多少则会直接影响农田新一年的收成,所以“雷神”可不能胡乱发出雷声。春天须惊蛰时打雷,过早、过晚都不行。传统农谚里流传的“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等,讲的正是这个俗理。 ![]() 民间流传的《雷公打雷图》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每个地方惊蛰到来的时间各不相同,这可把“雷神”忙坏了。我们透过西魏时敦煌壁画上振臂运转十面连鼓的兽头雷神,就可以看到他为掌管人间之雷,手脚并用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 ![]() 西魏敦煌壁画中的“雷神” 在古代,为了确保“雷神”能按时上班,保证田地年底的收成,从宫廷到乡村均会举办各式各样的祭拜“雷神”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我国广东省湛江市的雷州半岛上,至今仍有着广泛的“雷神”祭祀活动,它与印尼爪哇同为世界两大雷区,是全球四季打雷最多的地方。 ![]() 3 惩恶扬善的“雷神” “雷神”与百姓生活关系紧密,民间十分崇敬它。“雷神”在诸神中地位很高,在汉代可谓是“天界一霸”。汉画像砖中的“雷公”,大多乘坐“雷车”或“云车”,身后长有一双翅膀,出行时常有“风伯”“雨师”“电母”及众多神灵相伴,前呼后拥十分壮观。《续搜神记》中还记载了一位专门负责推雷车的名叫阿香的女子。 ![]() 嘉祥武氏祠《雷神出行图》(局部)左二 带高冠乘云车击鼓的雷神 汉代以后,“雷神”逐步成为道教神名,不仅司鼓执掌五雷或三十六雷,还分化为惩恶扬善的雷部诸神。人们常在发誓时说“五雷轰顶”“天打五雷轰”,正是“雷神”具有辨别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能力的见证。 ![]() 4 “雷神”故事何其多 不管是口头流传还是文本书写,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雷神”叙事。“雷神”呈现出多地发生、谱系繁荣、社会职能多元等特点。比如,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一则关于“雷神”的经典故事: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离得很近。大地上总是发洪水,大家就上天把“雷神”抓起来,关在了大铁笼子里。没一会儿,“雷神”渴得不行,他见一旁有一对兄妹在玩耍,就请求给他点水喝。这对兄妹看他可怜就给了水,没想到喝了水的“雷神”神力大增,“砰”的一声,竟然挣脱了大铁笼。“雷神”返回天上时,为了感谢这对兄妹,将自己的一颗牙齿掰下来送给他们,并说:“如果再发洪水,你们就把这个牙齿种下。”后来,为了惩罚人类对天神的不敬,“雷神”引发了一场世纪大洪水,这对兄妹种下“雷神”的牙齿,收获了一个巨大的葫芦,他们藏在这大葫芦中,躲过了大洪水。 ![]()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通过不断地讲述这一故事,向新一代传递着只有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不同类型的“雷神”文本叙事多达七十余种。总的来说,“雷神”的故事在不同时代,各民族、各地的发展中,情节像一个个雪球越滚越大,故事内容也分化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中的“雷公” ![]() “雷神”“火神”在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信心与力量,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雷神”故事,在世代更迭中去粗取精、生发新貌,给予人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养料。这些关于“雷神”的故事彰显了历代中华儿女对自然的探索与敬畏,体现了人们企盼美好生活的勤劳与智慧,也表达了人们对正义之道的信守与传承。 亲子延伸游戏 1.本月有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请家长和孩子讲述节气知识,让孩子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承人。 2.初春乍暖还寒,雷鸣常伴着春雨一起到来,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惊蛰物候,聆听大自然中的雷声,品读有关“雷神”的绘本故事,感受为人们带来春日讯息的“雷神”。这也是让孩子体验敬畏自然的好机会。 3.家长可以搜索中国传统鼓乐的视频和孩子一起欣赏,鼓乐声很像大自然中的雷声,鼓乐表演也很有感染力,让孩子感受鼓乐声中催人奋进的力量。 ![]() 谢圣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神话学、经济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