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的阅读过程必须和笔记相结合,我这些年积累了好多本读书笔记,我的经验是,每隔一段时间,也许是半年、一年,或者几年,拿出之前的读书笔记来,再次品味那些精彩到值得自己记录下来的句子或者段落。 然后,你会发现,这些句子和你当时记录时的感受不一样了,因为你的阅历增加了,你的阅读量更丰富了,你的思维方式也会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你又有了新的感悟;你会对这些句子重新进行思考。 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也许过去笔记中一句话就会激发你写出一篇好文章。 所以,阅读对不同人的意义差别,不仅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还有怎么读、读了之后(包括阅读后的漫长岁月里)怎么对待这些阅读内容的问题。 总之,阅读笔记的作用真的是不可小觑。 下面翻开我的读书笔记,来举例说明: 第一句:“将军有剑,不斩苍蝇”。 为什么将军的剑不斩苍蝇呢?以前我以为,这句话当然是说,我们不要计较一些琐碎小事,做人要有胸怀和度量,要看到重要的事情,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但是,当我重新去看这句话,突然想到,这句话的内涵并不这么简单,当将军用剑去斩苍蝇的时候,他还会被苍蝇弄得焦头烂额。因为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根本就纠缠不清,甚至分不出对错,就像那只苍蝇,在你的头上嗡嗡嗡地飞来飞去,你虽然手中有剑,但是却被苍蝇弄得晕头转向,不仅斩不了苍蝇,最后,还有可能会误伤自己。 现实中,很多看似是做大事的人(就像那个将军),却因为处理不好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家务事,让自己身败名裂。 某省有一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属于农村出来的凤凰男,业务能力强、非常敬业,也很正直无私,但就是在与妻子的关系处理上缺乏智慧,最后竟然费劲心思,把心机(那把剑)用在了杀害妻子上,导致锒铛入狱,自毁前程。 这不就是典型的用将军的剑去斩苍蝇吗?不是说妻子是苍蝇,是说那些琐碎的事是苍蝇。 第二句话:无论你去哪里,你总会遇见自己。 什么意思呢? 现在我的理解是,无论我们年龄几何,身份地位发生什么变化,内心深处的那个“我”都不会改变,尤其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那些“小我”,不会随着你地位高就没有了。 我用这句话再来分析上面的案例: 这个副省长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生活的环境、家庭教育都带着很大的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他认为,男人找另一半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要孝敬公婆,其他的似乎都可以忽略。 不可否认,孝敬老人是传统美德,这没错,但是,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不能因为爱人与老人有矛盾,就断定是不孝顺。但是,这位副省长因为骨子里的这份执念,断然与当大学老师的妻子离了婚,就是因为他觉得妻子对他父母不够好。 接下来才是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为了让父母享受到儿媳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从农村找了一个没什么文化,但是很朴实善良的女子,当然,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副省长,是一名大学老师。 这位副省长的农村媳妇确实孝顺,把公婆伺候得无微不至,副省长也很满意,以为自己找这样的媳妇就对了。但是,随着公婆的先后去世,以及自己地位的提高,隐患终于爆发了。 朴实善良的妻子,也存在明显缺陷,就是文化层次低,性格一根筋。除去和副省长没啥共同语言外,还担心副省长有外遇,于是经常会让副省长难堪,甚至会闯入办公室闹腾,到了让人不堪忍受的地步。 终于,这位副省长忍无可忍,残忍地将妻子杀害了。 为什么贵为副省长,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就该回到那句话,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省部级干部,还是没有摆脱掉内心深处的那个“我”,即使坐在省政府大楼里,还是会遇到那个“我”。 这句话,以及副省长的悲剧结局,不仅提示我们德不配位必有余殃,还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要以为外在的东西(金钱、地位)可以改变你的内心,每个人的心都是需要修炼的,修心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情,越是位高权重,越是需要修心,因为地位越高,越会被自己或他人蒙蔽。 在阅读中不断体会感悟人生,这是需要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