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庄故事(江南春3)

 zzm1008图书馆 2022-05-02 发布于上海
来自话题
#骑天下,拍美景
2428篇

  刘庄现为西湖国宾馆,门岗是一位像雕塑般站立笔挺的武警战士。以前我们普通百姓要进门,想是不太可能的。改革开放后,宾馆对公众开放,我特别喜欢此地的清幽雅致。

    静静的刘庄,原是前清进士刘学询建于清末民初(1905年)的一处私家庭院'水竹居'。解放后,刘庄和康庄,以及周围一批私家园林一并纳入西湖国宾馆。占地颇大的国宾馆,濒临西湖的西侧,背倚杨公堤,三面临水,将丁家山揽入其范围,走进大门,湿漉漉的空气中,两侧是修剪整齐的大片草坪,周围樟树参天,水岸边嫩柳成行,步行约两百米右手就是一座“水秀云锦”的石牌坊,牌坊外是游艇码头,边上是翼然亭湖畔茶居。来到湖滨的一片草坪,对面两三百米处就是西湖苏堤,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所在。

    刘庄之尊贵,不在其老园主,而在于两件震惊中外的新故事。第一件,1953年底,毛泽东率领起草小组入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起草;第二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率团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前来杭州访问,下榻在刘庄,在刘庄内的八角亭中草签了《中美上海公报》。

    晨光暮色,徘徊在号称西湖第一名园的清恬之境。亭台楼阁、小桥水榭、曲廊修竹、古木奇石,入眼皆景。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开国大典之后,毛泽东主席虽万机待理,却静心刘庄,在这里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应该是立意以民主法制建国。但是最终发展到国家主席刘少奇手捧宪法,却躲不过红卫兵拳打脚踢,实在是国家的悲剧。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率团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前来杭州访问,下榻在刘庄,在刘庄内的八角亭中草签了《中美上海公报》。(上下图片来自百度)



























来自话题

骑天下,拍美景
2428篇内容 12.7万人互动
订阅
发布于 04-10
来自作品集能不忆江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