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56周心毅:大学生学习倦怠需要向谁求助

 高教课堂研讨 2022-05-02 发布于江苏

      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和节奏改变,学习动力丧失;同时人际关系失调,很多大学生可能感到“学习倦怠”,进入一种迷茫又疲劳的状态。学习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来自于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概念。国外学者多引用Freuberger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并且伴有以下行为表现: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忱消失,呈现一种消极状态,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其产生原因是因为较长时间来自学校课程等方面压力。[i]

求助于己:目标适切及身心和谐

      因进入大学后学习目的出现偏差, 学习目标感丧失,学习倦怠感一般较为强烈。大学生可以通过改进学习策略进行调整,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符合发展实际,既不过高,又不过低。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提升自律与专注,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由“外部的压力和内心期望的偏差”而导致的倦怠感,个体应培养积极心理资本。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对倦怠进行自我调试的关键,适当期望,学会放松,减缓压力。首要是识别到倦怠的早期迹象,并分析导致倦怠的原因。其次大学生应接纳自己的不足,进行积极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对自己的学习困难正确归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成就动机,调整目标,创造成功体验。承认一个人并不能控制和改变学习和生活中的所有事情,有些学习模块能学好,但也有些是自己可能就是自己不擅长的。

求助家庭:调适期待并减轻压力

      目前来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刚入学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进而对于学习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产生学习倦怠。同时外界赋予大学生的压力较大,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做好疏导工作。

      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父母的期望值要适当。期望值过高,就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且容易导致家长心态失控。

求助师友:求解难题并寻找慰藉

      学习倦怠主要是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当下的学习状态充满厌倦情绪、学习效率明显降低、身体疲惫的状态,即有学习能力,却丧失了学习动力。为了走出怎样的逆境,大学生需要求助师长,增强目标感和教育获得感。部分高校的教学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僵化,导致大学生动力不足,产生倦怠感。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建立多元化、个性化评价机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学生、教师、学校应多方合力,通过调整学习策略、改进教育教学、增加学校支持等方法加以引导和缓解。

求助学校:心理支持和人文涵养

        大学生入学后,由于新的学习环境节奏快加,知识理解难度提高,教学密度大,进度快,导致很多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手忙脚乱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且在大学中师生关系相对高中较为疏远,同学关系比较冷淡,与父母的沟通不畅等人际关系的失调容易引起倦怠。

      因此在学校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及时帮助有学习倦怠心理倾向的学生调整好心态,走出困境。可以定期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报告,指导学生掌握克服学习倦怠的方法。校园文化活动应健康多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利于学习的正常开展,需要多方求助来摆脱逆境。首先是求助于己,保持目标适切及身心和谐;其次是求助家庭,家长调适期待并减轻压力;再次是求助师友,以此求解难题并寻找慰藉;最后是求助学校,加强心理支持和人文涵养。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感应引起重视,只有各方合力,才能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倦怠期,进入正常学习状态,获得更好发展。

[i]百度百科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