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进京杭大运河,再不是原来那条河

 新用户1096clAp 2022-05-02 发布于湖北

4月28日消息: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于4月14日启动,至4月28日实现全线通水,这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1700余公里,流经浙、苏、鲁、冀、津、京6省市,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曾经淤塞阻断近百年,现在成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受益的沿线人民欢欣鼓舞,也有网友跟贴:开挖京杭大运河是当年执政者的雄才伟略,我们不应该忘记隋炀帝短暂而又伟大的功绩。

现代人历史的看待京杭大运河是十分可贵的。我们不仅应该看到隋炀帝首次打通了中国南北水路大通道,还应该看到早在春秋时期就挖成的通济渠、邗沟、永济渠等早期水利工程。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些巨大的工程无一不是由当时千百万劳动人民承担的沉重税赋和付出的辛勤劳动。仅隋炀帝开挖大运河,当时征用民夫占全国丁男的三分之一以上,先后有上百万人被夺去了生命。

京杭大运河不论是他的早期工程,还是隋朝的贯通工程,作为主政者们的主要动机或动力是什么呢?据史书记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修邗沟,就是为了伐齐、争霸中原。而隋炀帝则迁都洛阳之后大兴土木,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欲望,加强对江南的控制,炫耀武力,实行军事威慑,榨取和调用江南地区丰富的物资资源。大运河完工,隋炀帝就“三游江都”,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他命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八月中秋,率皇后、妃嫔、百官、僧尼、道士等,乘船浩浩荡荡“游幸”江南,船只前后长二百里,骑兵夹岸护送。“每次巡游都像暴发的山洪一般,无论城市或村庄无一幸免于蹂躏,足迹所至,荡然无遗。”

尽管如此,历史仍然客观评价:大运河在一千三百多年中,一直是南北大动脉,它以我国南北人民之间的联系,经济文化的交流,社会生产的发展,国家的巩固与统一都起到了重大作用。隋炀帝作为这项工程的组织者,客观上是有一定贡献的。甚至不否认他也有发展南方经济的动力。但这改变不了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著名的荒唐残暴、倒行逆施的皇帝。即使与修长城抵御北方侵略的秦始皇相比,隋炀帝也不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歌功颂德。

如今全线通水的大运河,是现代中国做足水文章的重要篇章。据报道,全线通水的大运河——

第一、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例如:滨海新区,河北沧州、衡水等市,需要为约60万亩耕地的水灌溉用水,如果进行地下水持续开采,甚至可能影响到北方人的生存。

第二、回补地下水。水流就可以通过河床入渗,对沿线地下水进行回补,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回升或保持稳定。

第三、改善水源条件。有水源的进入,就有水源的流出,那么比曾经“断流”情况之下,出现死水的水源肯定要好很多。

第四、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基础。全线通水后,将增强不同省市区的动植物种群多样性。它的价值已经远超整个“输送水源”的价值了。

如果说,隋朝修成的京杭大运河,留在历史上的主要功能是“漕运”,那么,全线通水的京杭大运河,虽然还不是全线通航,却保有了若干分段通航功能。但在现代航空、高铁、高速公路非常发达的背景下,全面疏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已经不需要像过去那样看重传统的“黄金水道”的运输价值了。它是将南方充沛甚至多余的水按我们的意志调运到北方,滋润北方河山,改善生态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助推民族复兴。这一切的背后,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常说的“命运”,“命”是本命,命有点像车子,或奔驰车,或大发车,这是命。“运”,是那条路。你是奔驰,可是总开在坎坷颠簸的路上,那就是“命”好,“运”不好。你是一辆小破车,可是开在坦途上就是“命”不好“运”好。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已经是“人民至上”之运。

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让淤塞阻断百年的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也是中国人民对待历史留给我们遗产的一种科学态度。古为今用,不论是文化的,还是物质的。

让我们一苇之航,踏进的全线通水的京杭大运河,全然焕发青春的它,已经完全是另一条河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