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经岁月磨砺,松阳古城的老商业街如今仍烙印着古城往日的辉煌,而南直老街是古城最繁华的一条街道。 看似破旧的老街,是松阳农耕时期商业文明的缩影,充满着人情的温暖与烟火气。虽然店面众多,但大部分老板仍是本地人,这也让我非常欣喜。对于老街的居民而言,手艺、生意、生活,这三者是融为一体的。说是老街,走在其间,我更直观地感受是称其“旧巷”更贴切。遍布青苔的石板路,斑驳的砖墙泥墙,新旧交错让人分不清楚东西南北。这是一个充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地方,比我游历过的任何一个古镇老街都要“乱”:随意停放的自行车电动车,到处堆积的杂物工具,琐碎且真实。老街是生活的,来的人都这么说。这样古朴原始的老街如今真的很难再见到了。 ![]() ![]() ![]() ![]() ![]()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巷子里打铁铺当当作响,中药铺里药香弥漫,老面馆小小的门店坐满了人,看似破旧的老街却孕育着勃勃生机。 少数的几个游人,给这个宁静的小城带来别样生机,不同于别的古镇都是千篇一律,在松阳你会感受到别样风情。 ![]() 对于老街的人们而言,手艺、生意、生活,这三者是融为一体的。随着时间流逝,手艺老了,生意少了,生活还是慢悠悠地,相比现代都市的节奏,这里简直像凝滞了一样。走在街巷中总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 古老的文明至今在这里延续,许多地方已经看不到,几乎失传的老手艺在这个江南偏僻小镇仍旧存在。这些店铺现在虽然不怎么赚钱,但历经百年不衰,犹如“活文物”般展现在人们面前。 ![]() 老街上的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弹棉花的作坊、手擀面条的百年面馆、木匠艺人、陶瓷品店、百草园、葬品店、神算子、点痣店。每一扇木门的后都是一段故事,当老街老去,这些手艺人却依然坚守着,从老一代人的手中接过接力棒,不让老手艺就此逝去。 ![]() ![]() 土灶柴火面热气腾腾 ![]() 南直老街位于松阳县西屏街道,长四百多米,因为地处松阳古城之南,道路笔直通达,故而得名南直。街道两旁是明清至民国年间风格的建筑,土木结构,底层是店铺,大多是前店后场,显得繁华而又宁静,街市景观古朴典雅,有着江南小城的传统风貌。 ![]() ![]() 竹篾藤条手工编织品琳琅满目,叫人爱不释手 ![]() ![]() ![]() ![]() ![]() ![]() ![]() ![]() ![]() 老街虽然只有四五米宽,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斑驳深邃的木门板,剃头店、打铁铺、草药铺随处可见,这里的生活仿佛被时光遗忘,不管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老街上的人们依旧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 ![]() ![]() ![]() ![]() ![]() 老街上的店铺和古宅年久失修,倾斜残破。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原来老街上生活的年轻人都搬进了新城区,现住在西屏老街上的多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几十年老房的老年人 ![]() ![]() ![]() ![]() ![]() 烟酒税务局的老招牌依稀可辨 ![]() 邮政局的老门洞里演绎着新时代的松阳故事。推开门的刹那,仿佛置身于老故事中。 ![]() 走入庭院,恍若穿越一般,这块休闲区域保留了大量的历史痕迹,不仅让人遐想起历久弥香的往事,当年在此寄信的小小少年,现在也有了银丝。历史与现代的交错感,让时代里的芳华岁月涌上心头。 ![]() ![]() ![]() ![]() ![]() ![]() ![]() ![]() 这块石碑毫无疑问是老货,可惜字迹难以分辨,也未见说明。 ![]() 仿佛是宗祠的建筑 ![]() 跨进门已经是另一番天地 ![]() ![]() ![]() ![]() ![]() ![]() ![]() 这幅松阳的背影耐人寻味 ![]() 2021.10.30傍晚,拍摄于松阳县城老街 来自话题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丽水莲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