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霉病、毛霉病、白毛病[特选应用]

 名医祖传秘方 2022-05-02 发布于山东
一、水霉病又称毛霉病、白毛病,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无论是四大家鱼还是名特优鱼类,无论是鱼卵、幼鱼还是成鱼都可发病。鱼类暴发水霉病主要是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造成鱼体受伤而引起,水霉病在外观形态上同钟形虫病比较相似,容易误诊。水霉病往往是鱼体受伤后,细菌或寄生虫入侵发生炎症而引发感染。水霉病由真菌感染所致,而钟形虫病是由寄生虫感染所致,因此在发病时应多检查一些病鱼,以确定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是由水霉感染造成的还是由其它原因造成的,确定原因后才能对症治疗。 一、预防方法:1.在运输和捕捞时尽量不要使鱼体受伤。2.用2毫克/升浓度的五倍子熬汁全塘泼洒预防。3.每立方米水体,用400克食盐和400克小苏打合剂全塘泼洒预防效果最佳。4.用510孔雀石绿溶液涂抹亲鱼伤口,或用1的孔雀石绿软膏涂抹伤口。二、治疗方法1.亲鱼患此病,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肤轻松软膏涂抹患处。2.鳗鱼发病时,可采用0.150.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2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全塘泼洒。泼洒1次效果不明显,可隔34天后再泼洒1次。3.鱼卵大量感染霉菌时,每天早晚用100150毫克/升的孔雀石绿将鱼巢泼洒1次,或将鱼巢置于3的食盐水中浸泡12分钟;或选用7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鱼卵1015分钟。4.每亩可用菖蒲2.55公斤捣碎后取汁,加入食盐0.51公斤、尿液25公斤,混合后全池泼洒。5.使用福尔马林(甲醛)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可用1015毫升。6.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加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消毒。7.发病鳖池可用10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消毒。养殖户在使用孔雀石绿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接触皮肤,更不能进入口中,因为孔雀石绿是致癌物。二、霉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目前普遍采用的防治药物是孔雀石绿,由于孔雀石绿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国家已将其列入禁用渔药之列。现在,对于水霉病的防治,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1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每667平方米的池塘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水后全池匀洒,这样可以明显减少此病发生的概率。2避免鱼体受伤。在捕捞、运输和放养的过程中,操作要轻快,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另外,鱼种放养尽可能避开低温天气。3鱼种浸泡消毒。鱼种下塘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种510分钟。4全池遍洒。当池塘中的鱼类患有水霉病时,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水深1米时,每667平方米的水面用辣蓼草2.5公斤、乌蔹莓0.5公斤、枫杨叶2公斤混合煎汁,煎汁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次。水深1米时,每667平方米的水面用菖蒲汁5公斤、食盐1公斤,加入20公斤人尿中混合均匀,化水后全池泼洒。用亚甲基蓝化水后全池匀洒,使池水中的亚甲基浓度达到23PPM,34天后再洒一次。5人工繁殖时应注意的事项。尽量不选用受伤的鱼做亲鱼。如果有受伤的亲鱼入池,必须用磺胺类药物软膏涂抹于受伤亲鱼的患处。鱼卵水霉病的防治。一是设法提高鱼卵的受精率。二是鱼巢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23分钟或者用1%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20分钟。三是在流水孵化的水体中泼洒亚甲基蓝水溶液,使水体中亚甲基蓝的浓度达到5PPM。三、水霉病是水霉菌、腐霉菌等真菌附生鱼体而引起的一种常见鱼病,其常年均会发生,但在鱼种放养期,因起捕、运输、翻箱等操作不慎,往往造成鱼种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水霉菌侵入发病最多。病鱼皮肤多粘液,体表因菌丝繁殖成丛,呈白色或灰白色如棉絮状;肉眼可见病鱼焦躁不安、运动失常,最终食欲减退衰竭而死亡。 孔雀石绿是防治水霉病的常用药,但国家已规定禁止使用。现介绍几种中草药防治水霉病的验方: 1、放养时用34食盐水浸洗消毒鱼种35分钟(或4/10000食盐水和4/10000的小苏打合剂,全网箱泼洒)。 2、取烟茎浸出汁5克,兑水1000公斤,浸洗病鱼30分钟。 3、菖蒲2.55公斤、食盐0.51公斤,加人尿25公斤,全塘泼洒。 4、芝麻杆(或桐树叶)扎成若干小捆,浸入鱼塘。 中草药防治鱼病安全可靠,不污染鱼体和水域,各地养鱼户不妨一试。四、水霉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各种鱼类均可感染发病。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鱼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经由水而传播各处,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孔雀石绿有潜在的致癌性被国家列为禁用渔药后,给该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现将防治该病的技术介绍如下:一、症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在病鱼头部、吻端、尾 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菌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俗称“白毛病”。根据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肉眼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用显微镜检查菌丝体。二、病因 1、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2、池塘水环境不好,易出现浮头,鱼体冻伤,就很容易感染水霉病。3、秋冬季节以阴天为主,并有小雨,连续几天不见阳光,易发此病。4、一些底质较差,位置处于风口的鱼塘发病相对重些。水霉病还是以防为主,注意保持水环境良好,防止鱼受伤,一旦明显看到白色棉絮样菌丝,就比较麻烦。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 而死。三、水霉病的预防:1、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L生石灰或20/L漂白粉消毒。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平时注意消毒,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放养密度,尽量避免在水温15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3、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 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400克/立方米,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合剂全池泼洒;4、病鱼用1 ppm 的5%的水杨酸或2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浸泡15-20分钟。四、水霉病治疗方法:1、发现鱼已感染水霉病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菖蒲叶2.55公斤、食盐0.51公斤,加入人尿25公斤混合均匀加水稀释全池泼洒。2、每亩水面用辣蓼草3公斤、乌蔹莓0.6公斤、枫杨叶2公斤,混合煎汁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用2-3次。3、用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2ppm,3-4天后再泼一次。4、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水霉防治我爱水产养殖样本人物1:广州五龙岗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聪1、以罗非鱼为例,从鱼卵、鱼苗到商品鱼均易感此病,主要发生在水温较低的秋、冬、春季节,但只要水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此病就不再发生。水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一般在水温16-23易感,这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发水霉病的条件有:一是老弱病残的鱼,这些鱼自身免疫力下降,加上在过冬期间又没有投料,体质比较弱,也有的鱼是有或多或少的肠胃病。二是机械性和虫害损伤,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鱼体表面如果没有创口的话,绝 对不会发生水霉病。三是在过冬前后鱼塘没有做好防范措施。2、发病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低温、体表机械损伤、虫害。水霉菌普遍存在于潮湿的空气中和水中,温度低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如果此时对鱼进行过搬运、分塘、拉网等活动,操作不细致的话,容易造成体表刮伤,给水霉菌可乘之机。另外,如果鱼体表有寄生虫的话,创口也容易感染水霉菌。3、水霉菌丝可蚕食鱼体表的黏液保护层,让鱼的抵抗力下降,该病会迅速传染其他体表有创口的鱼,发病鱼出现烂身、烂尾症状、覆盖棉絮状菌丝,病鱼活动不安定,有的在塘边慢游,活动力下降。如果处理及时,则影响不大;如果处理不及时,霉菌数量呈几何速度升级,经常造成鱼苗直接全军覆没,有时也会造成大鱼死亡,但死亡速度相对比鱼苗慢。特别是在鱼苗阶段,处理不好的话,会发生烂尾、畸形、短尾,即使治疗好后,生长速度也明显下降,或长不大,饲料系数也较高,将其养大也会影响卖相和价格,一般这种发病鱼苗处于淘汰之列。也可能会继发感染肝胆疾病,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弱,最后衰竭而死。4、以罗非鱼为例,今年初发生水霉病的,大多是表层水太低,冻伤鱼体造成的。据我调查了解,发生此病的鱼塘,水质都偏酸、寡,没有什么浮游微生物,一般这类水都比较容易发生虫害。此病以预防为主,我建议在过冬前后需要做好防范措施:过冬前,在水温18-20的时候,可先后按照“杀虫杀菌调水”的顺序处理塘水,给过冬鱼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过冬后,也要再按照上述程序进行一番水质调节,将pH值调至8.0-8.5,透明度大约25-30cm,调成一个有益的菌相和藻相。如果水瘦有虫,则最好先镜检,再杀虫。也可使用点解多维、维生素C(250克/亩)、葡萄糖(5-10斤/亩)、鱼肝油增强鱼类免疫力物质:多维、维生素、葡萄糖、黄芪多糖、氨基酸、鱼肝油。等可增强体质免疫力的物质拌料投喂,也可将这些物质沿岸边2米范围以内泼洒一圈,成本约20元/亩,这对鱼种塘的防治特别好。另外,也可泼洒“食盐+小苏打”的方法防治。我一般比较提倡使用中成药防治,比如用纤灭、生姜水、五倍子、苦艾杀菌,在用药时,要注意缺氧情况发生。 提前改底,尽量让鱼在下层水过冬样本人物2:江门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水产服务工程师叶啸川1 、罗非鱼发水霉病多在过冬前后,草鱼发水霉病多是鱼苗期。以今年珠三角的情况看来,罗非鱼多是冻伤后发水霉病,而草鱼则是年前放苗后,拉网等造成创口,来不及即使处理而感染此病。2、该病发生的条件:水温低、体表有机械性损伤(比如拉网刮伤、寄生虫咬伤)。3 、发病跟鱼塘水质有很大的关联,水质差时容易发生大量死亡,如果水好,则不会。得了此病的草鱼,经历慢性死鱼过程。而如果是冻伤后染水霉病的罗非鱼, 则死亡速度很快。得了此病的鱼,也会继发烂鳃。4、目前,此病的治疗效果均不太明显,很让人头痛。有人使用五倍子加聚维酮碘效果不错,不过也有人反映效果欠佳。也有人用食盐来治疗。治疗方法可谓各显神通。个人认为应该以预防为主,比如在放苗时,可用食盐或二氧化氯等氯制剂给鱼苗水体浸泡十分钟消毒,鱼苗过塘时要注意拉网动作不粗鲁,避免体表刮伤。对于过冬罗非鱼,应提前做好改底工作,尽可能让鱼在下层水过冬,避免因底质太差鱼被迫回到温差较大的上层水冻伤。具体实施方案:在10-11 月,先杀虫、消毒一次,在立体养殖的鱼塘,在寒流到来前改底2次以上。另外,过冬前多投喂高蛋白的饲料,同时配合多维、保健中药等提高鱼体抵抗力。开春后,先不急于投料,因为如果此时塘水中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投料下去,会将这些不利因子搅动起来,从而搞坏整塘水质。应先把水调好,使得pH值偏碱性,水质偏肥后,利用藻类生长将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吸收掉,从而改善水质。样本人物3:茂名市新星养殖技术服务中心叶玉1、一般热带鱼都比较容易的此病, 比如罗非鱼、淡水白鲳。持续低温容易发生此病。2、两个发病条件:低温和体表受损。个中原因很多人都已知晓,不用赘述了。3、得了此病的鱼,影响卖相,也会死鱼。4、治疗多是采用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比如硫酸亚铁、中草药等,用了收敛药物,可以让伤口尽快结痂,利于恢复。也有的地方用一些山上摘的中草药,自己熬制土配方防治,效果也不错。使用药物防治时,最好几种药物轮换使用。如果能够控制水温在23以上,则是最好的防治方法,但外塘养殖很难做到这一点,有时放低水位也是不错的提温办法,不过需要有持续阳光天气的时候操作。 一般此病以预防为主,特别注意细节方面的东西。比如,在分塘或拉网前,要留意天气预报,最好选择在气温稳中有升的时候操作,避免拉网后气温急剧下降的时节操作;拉网前先下点抗应激药物,配合消毒;拉网时小心操作,避免动作粗鲁损伤鱼体体表。在使用消毒剂消毒时,要注意控制用药浓度,以及药物泼洒均匀度,防止泼洒药物厚薄不一,让鱼体体表黏液受损,失去黏液保护而易感水霉病。病程中后期无药可救样本人物4:高要白土朝阳水产诊所容志朝1、一是受伤,包括冻伤、刮伤、体表疾病(如腐皮、细菌性烂身);二是连绵的阴雨天,这时水中和空气中的水霉孢子特别多(一旦这些霉菌碰到伤口就会在伤口处越长越多),形成水霉病。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也是发生此病的原因。而对于体表有完整黏液覆盖的鱼体,不易感染此病。2、得了此病,会引发死鱼。一般体表只有一点水霉时,不会死鱼,但是随着水霉越长越多,鱼体会衰竭而死。一般长水霉的面积达到体表面积的30%以上的时候,就会发生死鱼,不过死鱼是一个缓慢过程,不会大面积暴亡。3、水霉病只有在刚开始的早期还有点救,到了中后期基本无药可救,都是使用一些老办法救治,这些在网上、专业书籍上均可查阅到,不过效果也不太理想。在我看来,药物只是辅助作用,仅仅杀死孢子而已,同时还要配合其他方面的治疗,如水质调节、天气状况等。水产养殖防治水霉病的药物选择2014-06-06 16:58:13 来源:网络1、水杨酸水杨酸又名柳酸,化学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是含有石碳酸环的环型结构物。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在医药方面,水杨酸具有抗真菌、止痒及溶解角质作用。在鱼体表感染真菌时,水杨酸可软化角质层,角质层脱落时,也将菌丝同时脱落,此外,水杨酸能帮助其他抗真菌药物的穿透,并抑制细菌生长。水杨酸复配产品为目前治疗水霉病的主要药物。2、五倍子末五倍子系漆树科植物盐肚木的叶或小叶上干燥虫瘿,由五倍于蚜虫穿生而形成。中药中常用于治疗癣、疥等真菌性皮肤病,早在60年代就被用来防治淡水鱼的白皮病、赤皮病、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及水霉病。五倍子末是渔药国家标准中唯一治疗水霉病药物。缺点是泼洒用量大,2-4g/m3。3、复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复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是一种以合成大蒜素为主要成分的液体制剂。人工合成大蒜素主要由二丙烯基三硫醚(50%-80%)、二丙烯基二硫醚(20%-50%)、少量的一硫醚和四硫醚组成。大量研究表明大蒜素对真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抗真菌作用强度与苯甲酸、山梨酸相当。4、二硫氰基甲烷二硫氰基甲烷(MT)是一种高效、广谱性优良的水处理药剂,对水体病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都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部分渔药企业将其开发为防治水霉病药物,其作用机理是:二硫氰基甲烷在分解过程中生成的硫氰酸根阻碍了病原微生物呼吸链中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有害病原的死亡。近年二十年实际应用中证明,二硫氰基甲烷溶液对控制水霉病效果较好。5、其它多烯类和非多烯类抗真菌药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因泼洒用药成本高,所以在实际上使用很少。治水霉验方1、五倍子+戊二醛中西结合2、霉虫净(主要成分为酮(II)的链烷醇胺配合物)专治腐皮、烂身、烂尾、水霉病,本公司独有配方,历经市场检验,高效安全,小鱼苗、有鳞鱼、无鳞鱼、观赏鱼都可用。水产用非药品本品主要成分为酮(II)的链烷醇胺配合物。【功能与作用】本品用于各种鱼类、虾、蟹、蛙、鳖等水产动物常见的虫卵、细菌、水霉病(俗称肤霉病、真菌病);水体中有毒藻类、青苔、各类原虫、寄生虫;分解淤泥残饵及有机物。本品可取代孔雀石碌。水霉病的病原体从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伤口或卵膜处繁殖特别快。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到异常情况,当肉眼能见时,菌丝不仅侵入伤口,且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白色棉毛状,致伤口组织发炎、坏死,当水产动物死亡不久,水霉繁殖更猛造成继发性感染,恶性偱环。霉菌能分泌大量剧毒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又分泌大量粘液,病鱼焦燥不安与固体物发生摩擦,鱼体又被感染,游动迟缓,食欲减退,衰竭死亡。虾、蟹等患病后影响脱壳而亡。【用法与用量】鱼卵、鱼种、苗网箱鱼、运输鱼浸洗:用本品每立方水体10ml,加水稀释200-1000倍,3-5分钟。水体泼洒:每立方水体用本品1-2ml,每日一次,连用二次,同时配合使用“绿生源”每次每立方水体用0.7ml。拉网时提前泼洒本品可避免水霉病、鳃霉病发生。蛙、鳖、蟹浸洗:每立方水体用本品10-20ml,加水稀释200-1000倍,10-20分钟,每天一次,连用5-7日。【包装规格】500ml20瓶/箱【贮藏】密封,阴凉处保存。【执行标准】Q/WSY15-2008【保质期】二年本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堪比任何一种治腐皮、烂身、烂尾、水霉病同类产品,是真正有效的防治药品。3、二氧化氯加一点大蒜素连用2天4、二硫氰基甲烷5、治疗方法如下(1)外泼药物(任选一种)使用碘三氧(2.5千克/瓶)0.5瓶。使用水霉重症灵(500毫升/瓶)三瓶。(2)内服药物(任选一种)使用新氟康(100克/瓶),一瓶拌100千克饲料。使用氟哌酸(200克/瓶),一瓶拌100千克饲料。(3)建议用药5天后加水,使池水深0.8米。3月22日应投饵,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即:菜饼50100千克/天。6、芳草的霉平(主要成分是水杨酸)+浓戊二醛7、关于水霉病的一次讨论:新的一年已经来到,随着水温的升高,水霉会出现一个高峰期,在此想和所有的朋友共同探讨一下水霉病的治疗方法。我先所说我所知道的几种方法,请有用过的朋友说说哪种效果更经济,治愈率更高一些。(1)食盐和小苏打合剂(2)五倍子也就是水霉灵(3)苦参和地肤子合剂,就是所说的水霉净(4)溴氯海因(5)聚维酮碘常用1.我一般用2和3多些,效果也不错。较好的方法是交替使用。现还有硫醚沙星也可以用些。防治水霉还有方法就是肥水和培养有益菌群。五倍子肥水作用也是不错的(小水体精养池20-30g/m3)。网箱是三十平米一個,水深二、五米。用食鹽和小蘇打量是多少,用幾次。請賜教盐和小苏打都比较安全,书上介绍的用量是万分之四,我在精养鱼池的实际用量是每亩每米各用1-2斤,你可以参考一下,一般情况下连用二次。有了水霉 一般使用食盐小苏打 隔一天连用两次 另外在3天后考虑使用有益菌调水 做过统计经常使用光合菌等有益菌的塘口基本没有发现有水霉病的发生每亩每米各用1-2斤,相当于1.5PPM,比你说的书上用量少200多倍,这个量只能给你起心理暗示作用吧回复7楼:你说的话很有参考价值,我也相信效果会更好,但是鱼民不容易接爱,因为在低水温情况下,鱼民是不愿使用光合细菌等有效菌来调节水质。回复8楼:这个用量对于全池泼洒来说肯定很低,但是如果按每亩米1斤加大200倍,我们按盐1.2元/斤计算,是240元,还不说小苏打的用量,你能接受吗?同时,一亩米200斤盐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我没试过,我所说的用量是我在实际使用中的用量,如果病情不是太严重,有效率80%应该没问题!水温低于18度没有必要使用微生物调节水质同意憨豆兄,同时在水温低于18度也不建议用二氧化氯为什么不试试高锰酸钾?效果很好的!我们北方用聚维酮碘消毒效果挺好的.如果是池塘用药没多效果,气温高自然好北方就是高锰酸钾和亚甲基蓝与食盐合计天翻地覆,你说的合剂用量是多少?能告诉我不?8、水霉病预防方法(仅供参考)(1)越冬池要严格消毒。(2)加深水位,水位保持在2.5米以上,水色要做浓。(3)鱼种捕捞,搬运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结合使用苗种免疫浸泡剂和泼洒姜。(4)有条件可加咸水或泼洒海水晶(250斤/亩),最好使池水有5的盐度。(5)水温低于21度时避免搬动鱼,如有搬动或刮鱼,应该使用聚维酮碘消毒(使用浓度1.5ppm)。(6)注意使用驱虫药,防止因寄生虫寄生伤口感染续发水霉病;适当使用黄芪多糖免疫颗粒和多维提高鱼体抵抗力。(7)水温低于23度时可使用正离子铜、五倍子、高聚碘、硫醚沙星、水霉净等药品进行水体消毒。9、水霉病治疗方法(仅供参考)水霉净(主要成份水杨酸)0.5ppm+聚维硐碘(含量10%)1.5ppm,连用两到三次,第二第三次药量减半。 14建筑文档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