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觉得我还能再抢救一下”——论功德与福德的区别(视频文字版)。

 timtxu 2022-05-02 发布于上海
“你见过多少人临死之前,说,不行我不能死,我跟张三说过“再见”,到现在还没见呢!我不能死,我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

文/休哥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说一个话题,功德与福德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小朋友们”好,因为我发现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跟年龄没关系。

我一再强调,死知识问百度,但是仍有人频繁的拿死知识过来问我,这不就是“小朋友”的行为么?

我们进入正题,功德与福德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先看一下《坛经》中的一段话: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这段话说的非常经典,“功德在法身中,不再修福”——法身是什么?是明心见性后,所证得的真如实相。

功德在法身中,意思就是,功德在真如实相中。所以,怎么才算是有功德?前提是,你得先明心见性。

或者,我们可以从方便的角度说,大圆镜智是功,平等性智是德,内心得真如自在,行为视一切平等,这叫功德。

来看六祖说的另外一段开示:
图片

看不懂,就多看几遍,最好背会,然后慢慢体悟。

总结成16个字,功德就是:心如明镜,智如灯炬,行于世间,不染点尘,这叫功德。

那什么是福德呢?

你外在所修的一切善行好事,平时放个生,助个人,做点好事,二休师父搞建设,你随喜一点,这些都叫福德。

说人话就是:

功德是心性上的功夫,

福德是行为上的善举。


但是有一点要特别强调,我们生活中,经常说“随喜功德”,大殿里的那个箱子,也叫“功德箱”——实际上应该叫“随喜福德”、“福德箱”。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说它错,因为这是口语习惯,在口语中,我们往往把行为上的善举说成是“功德”——千万不要跟口语较真。

比如救火,这实际上是一种语病,人有危险了,我们叫“救人”,但是我们说救火,真较起真儿来,这是说不通的,应该叫灭火才对。

再比如“再见”,跟朋友临分别的时候,外国人说拜拜,我们说“再见”。再见的本质是啥呢,是下一次还要见,这是有预期的。

可是你说“再见”的时候,你心里会有预期吗?

大多数时候是没有预期的,只是随口那么一说罢了,它只是临别时的一种尾语,一种声音,一种感情的表达,并不是说,说了再见,就一定要有下次,下次就一定要见,下次见不到你就死不瞑目——

——你见过多少人临死之前,说,不行我不能死,我跟张三说过“再见”,到现在还没见呢!我不能死,我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

我想表达啥呢?我想说,很多词汇在口语中跟它的本意是有区别的,不要跟口语较真儿。

所以,谁说随喜功德,你也没有必要去纠正,明白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在生活中去随顺,淡然自在,以平等心待之,这本身就是功德。

最后发个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