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东省韶关市,位于广东北部。
▼乳源在广东省的位置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析曲江、乐昌二县地置乳源县。县名是来自于县北的丰岗岭溶洞,洞中盛产钟乳石,又有清泉流出,因此得名乳源。—01— 云门山在乳源县城东北十余里的地方,山顶经常被云雾笼罩,自然景色优美。在云门山慈悲峰下,有一座千年古寺——大觉禅寺,俗称云门寺。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来到云门山,开始建造一座寺院,历时五年建成。寺院初名“光泰禅院”,后改为“证真禅寺”,南汉大宝六年(963年),改为“大觉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当地人也因寺在云门山中,而称其为“云门寺”。文偃的禅法自成一派,世人称之为云门宗,宗风为“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经过文偃和门下众弟子的努力,云门宗成为禅宗五家之一,在北宋时达到鼎盛,与临济宗分庭抗礼,云门寺也成为了岭南的佛教中心。南宋之后,云门宗逐渐衰落。现在的云门寺主要是在1984年重建的,寺中有汉白玉佛像、彩瓷佛画等珍宝。—02— 在乳源县城东北约百里的群山中,有一座小山就像是甲鱼的背一样,因此就叫作“鳖背”,后来简化为“必背”。在必背,有一个古老的村落,既有砖瓦房屋,也有树皮房、吊脚楼,具有浓浓的民族特点。居住在这里的是过山瑶,过山瑶属于瑶族四大支系中的盘瑶支系。隋唐时,这一支瑶族的先民从湖南等地迁徙到这里;明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这里的居民又开始向周边迁徙,之后又迁徙到海外,因此海外的瑶族也把这里视作祖居地。过山瑶对于狗十分重视,流传着狗头王、禁食狗肉的传说。家家户户都养狗,平时的各项活动都会带上狗。狗死后,人们会将其厚葬。作为回报,狗也会帮人们狩猎、救险等。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与狗形成的相互信任和默契。—03— 自古以来,各种奇石就是人们喜欢把玩的物件,因此也产生了各种名石。在乳源,也产一种石头,叫作乳源彩石。当然,与其他名石悠久的历史文化相比,乳源彩石实在是太年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人在乳源的瑶山中开发小水电,无意间发现了一种色彩斑斓的石头,因此就称之为“瑶山彩石”。当然,彩石虽然是才发现的,但也可以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这也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2001年,这种石头被命名为“乳源彩石”。乳源彩石主要有油彩石、青花石、紫色石、火烧石四个品种,色彩丰富艳丽,与传统观赏石注重形态有着很大不同,可以说是大放异彩,成为了受人们欢迎的观赏石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