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效新书》传入朝鲜王朝,为何赶走了倭寇却赶不走女真铁骑?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02 发布于上海

作者:正二位都承旨

“武学,兵家重事。为将帅者,虽有勇拳,若不知兵法,则无以出奇制胜。”

兵法,是指古代军事对抗中用兵作战的方法,集策略、诈谋、练兵等内容为一体,以求取得战场胜利,故而历来受到王侯将相们的重视。对于那些善用兵者,后世多以“名将”、“军神”、“军师”称之,彰显出浓厚的敬佩之情。可是,人终究难逃天命所归,为了保存那些兵法精髓,各式各样的兵书随之诞生,共同构成了古典军事文化的瑰宝,而《纪效新书》便是其中之一。

文章图片1

戚继光

文章图片2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成文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正月,是由著名将领戚继光所撰写,内容包含了他在东南沿海抗倭期间的治军、练兵和作战心得。全书通俗实用、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成为中国军民抗击倭寇的经典教科书,是弥足珍贵的兵法遗产,甚至被列入“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1.《孙子兵法》——孙武

2.《孙膑兵法》——孙膑

3.《吴子》——吴起

4.《六韬》——姜子牙

5.《尉缭子》——尉缭

6.《司马法》——姜子牙

7.《太白阴经》——李荃

8.《虎钤经》——许洞

9.《纪效新书》——戚继光

10.《练兵实纪》——戚继光

对于《纪效新书》的重要价值,朝鲜王朝的君臣已有耳闻。早在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五月十一日,质正官赵宪出使明朝时,在蓟州见到了一支军纪严明的部队。打听之下才得知,这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借此,他在《朝天日记》里赞叹到“(戚继光)今镇北方,善谋善御,有急必缓,虏不敢近”,对戚继光和戚家军十分赞赏。回国后,赵宪立刻向王廷提出,应该尽快记录和宣传杨兆、戚继光的事迹,大量购买《纪效新书》翻译出版,发放给部队军士详加熟读。但是,当时苦于获取的途径狭窄和一些客观原因,《纪效新书》一直没能传入朝鲜半岛。

文章图片3

丰臣秀吉

文章图片4

日本悍然入侵朝鲜半岛,壬辰倭乱爆发

文章图片5

宣祖李昖带着随从仓皇逃出汉阳城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三月,初步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出以宇喜多秀家为侵朝前线总指挥的158700人日军,悍然向朝鲜王朝发动进攻,【壬辰倭乱】爆发。在历经战国洗礼且装备了大量火器的日军面前,朝鲜官军一触即溃。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朝鲜八道支离破碎,日军长驱直入,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国君、宣祖大王李昖带着少数人马一路北逃至义州,并且紧急向宗主国明朝递交国书,祈求天朝出兵相救。为了支援朝鲜战场,在兵部尚书石星的鼎力筹划下,神宗皇帝朱翊钧命令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派出以抗倭提督李如松为首的四万明军跨过鸭绿江,浩浩荡荡入朝作战,【万历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文章图片6

大明神宗皇帝——朱翊钧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正月,在明军拼死搏杀下,小西行长带着残余日军连夜撤离平壤城,中途又遭遇伏击损失惨重,平壤城顺利光复。平壤城战役,不仅成功打出了明朝军威,而且让朝鲜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特别是来自浙江的南兵,在将领吴惟忠和骆尚志的带领下表现极其英勇,给朝鲜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博得了朝鲜君臣的一致赏识,即便李如松在论功行赏时有意疏忽,但他们依旧认为没有南兵,明军不可能顺利攻克平壤城,就连朝鲜都体察使柳成龙都公开说:“提督攻城取胜,全用南军。”呼吁李如松应该重视南兵的功绩。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昭敬大王实录》

“吴惟忠中丸伤胸,策战益力。骆尚志从含球门城,持长戟负麻牌,耸身攀堞。贼投巨石,撞伤其足,尚志冒而直上。诸军鼓噪随之,贼不敢抵当。浙兵先登,拔贼帜,立天兵旗麾。”

平壤大捷后,明军循循渐进,继而光复平安、黄海、京畿、江源四道,又在碧蹄馆战役中以一定代价击溃小早川隆景30000人的主力,火烧龙山大仓,使日军陷入被动局面。随后,不堪重负的小西行长向明军提出和谈,中日两国开始了长达3年的和平谈判。

文章图片7

四万明军集结辽东,准备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文章图片8

李如松

中日和谈,为朝鲜王朝休养生息创造了较稳定的环境,同时也为朝鲜军事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兵曹判书李德馨此前就十分关注戚家军的动向,对戚继光所撰写的《纪效新书》很感兴趣。尤其在平壤城战役时,他亲眼目睹明军南兵的英勇事迹,进一步肯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即以南兵为模板全面改造朝鲜军队。因此,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三月二十日李德馨向宣祖上疏,一方面介绍明军在平壤城下的攻城情况,另一方面则提出军改方策。听闻盛况的宣祖对戚继光大加赞赏,也有心想转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所以他特地去拜访李如松,仔细询问明军胜败的原因,并提出希望购买对方手里的《纪效新书》。可能是别有顾虑,李如松没有满足宣祖的请求,但宣祖透过译官从李如松下人手里获得了《纪效新书》,从而吹响了全面军改的号角。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昭敬大王实录》

初,平壤城之复也,诣谢都督李如松,问天兵前后胜败之异,都督曰:“前来北方之将,恒习防胡战法,故战不利。今来所用,乃戚将军《纪效新书》,乃御倭之法,所以全胜也。”上请见戚书,都督秘之不出。上密令译官,购得于都督麾下人。

设立训炼都监,绘制出军改蓝图

宣祖大王李昖时期的军事改革,在朝鲜王朝的历史长河里占据着相当分量,直接影响了后面300余年的政局走向。但是,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然源自旧事物的灭亡,宣祖君臣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便是已经在朝鲜半岛推行了两百余年的【五卫兵制】。

文章图片9

朝鲜王朝开国初年制定的【五卫兵制】,实行兵农结合

文章图片10

柳成龙

所谓五卫兵制,是指朝鲜王朝开国之初订立的军事制度,属于兵农结合的一种形式,其中又以五卫为主体。在和平时期,将兵衣食自给自足;当遭遇战事时,则拿起武器装备随军参战。这种军事制度看似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无须定期提供补给,但是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导致士卒的作战能力较差、意志较薄弱。随着国家承平日久,兵器甲帐入库,士卒缺乏训练,逐渐蜕化成耕地的农夫,已经毫无斗志可言。再加上不少将领和官吏恶意压榨和抢占军田、克扣军饷,士卒吃不饱、穿不暖、愤世嫉俗,更加难以应对来犯之敌,所以侵朝日军才能长驱直入、肆无忌惮。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彰孝大王实录》

国朝兵制,总于五卫,兵曹为本兵,都总府领之。更休上番,则为宿卫之卒。有事兴发,则为战阵之卒。其中羡卒,有衣冠而陪卫者,有纳布而资给正军者,此外无他兵矣。壬辰兵燹之后,五卫凋弊,皆不堪战。

因此,宣祖在柳成龙的建议下,在中央设立新式军事机构【训炼都监】,专门负责新军的招募和训练工作。期间,明朝南兵将领骆尚志应朝鲜王廷的邀请,从汉阳城里挑选了70余名合格居民,亲自教习他们如何使用鸟铳、筤筅、长枪、刀剑等武器,还数次手持利剑亲身示范,《丙丁琐录》里就记载了当时骆尚志亲授汉阳新兵武艺的史实,“万历癸巳夏,柳西厓成龙病,骆参将尚志来访,尽日言炼兵守国之要。西厓遂募京城居民七十余人, 送于骆公麾下,学习鸟铳、筅、长枪、用剑等艺。骆公教之甚悉,或亲自击剑使枪以导之。”除开日常训练外,骆尚志还督促柳成龙加快完善军改政策,以防备日本可能开启的战端。

招募合格士卒,培养精英将领

戚继光撰写《纪效新书》时,特地在《束伍篇·原选兵》里强调了挑选士卒的重要性,即“兵之贵选,尚矣,而时有不同,选难拘一。天下一家,边腹之变,将有章程,兵有额数,饷有限给,其法惟在精。”他认为,士卒的选拔应该具备行之有效的方法,专精而不专多,也就是常人所说的“精兵简政”。本着科学合理的态度,戚继光提出了著名的【选兵三法】,挑选士卒不能要市井油滑之人、奸巧之人,要考量候选者的精神、胆识、相貌,重气节、重亲情、畏官府、畏法度。只有这样,才能招募到战阵之士,取得战斗的胜利。

文章图片11

对抗倭寇的利器——鸳鸯阵

《纪效新书·束伍篇》在朝鲜王廷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宣祖为此还颁布教旨,严令兵曹和训炼都监,要遵守“精择”原则,“汰其身残、力弱、体钝、足重、年多之人,只取精壮,又必习跑、习步”,并且订立了较高的参军门槛,凡能举起一块巨石或者翻越一丈高墙的人,方能录入新军。否则,将拒绝参军申请。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条件这般严苛,等候在军营外面的饥民仍然络绎不绝,甚至有人死于门外,场面甚是悲惨。不过,为了达到整军目的,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毕竟不能重蹈宋朝覆辙(立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昭敬大王实录》

募饥民为兵,应者颇集,赵儆设法以限之,能举一巨石,能超越一丈墙者入格。饥民疲困,虽壮士不能举重奋身,或应募伺候,而死于门外,入格者十仅一二。

在选拔精兵之余,培养出色将领的工作也在同步展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朝鲜人也懂。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四月十一日,训炼都监就向宣祖上疏言事,认为“兵虽训炼,用兵者无其人,则如列棋子于局上,而使凡手著之,虽甚整齐,依旧不胜也。”应该重点关注和选拔优秀将领,教习他们战阵之法。宣祖在与朝臣商议后,遂决定完善选将制度,要求设立“都提调一员,大臣领之。粮饷提调一员,户曹判书兼之。军色提调一员,兵曹判书兼之。大将则专管炼习,以武臣习兵者为之。”(出自《葵亭集·兵政论》)同时,在训炼都监下设置从二品大将1人,正三品中军1人,正五品从事官2人,从六品把总和从九品哨官若干人,建立起一套上传下达、缜密有序、号令分明的军事组织系统,为新军成功问世和战胜倭寇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心编排队伍,传授冷热武器使用经验

士兵有了、将领有了,接下来就要精心编排队伍。如何有效组织与发挥队伍的作用?是古代战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戚继光有着自己一套心得,他在《纪效新书·束伍篇》就明确指出“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分数者,治兵之纲也”,要将治理队伍看作大事,唯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军队的战斗力。

为了能够让将领更好地掌握《束伍篇》的精髓,朝鲜王廷先后组织了多次较大规模的翻译工作,还特别将《束伍篇》独立出来印刷刊行,抢先将2卷《纪効新书·束伍篇付卷》发放给新军将领阅读,以保障训练工作的日常开展。除此以外,朝鲜王廷根据戚继光练兵之法,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队伍编排架构,以下是《经世遗表·夏官兵曹》的详细记载:

旗队分署之法,凡十人为一队,三队为一旗,三旗为一哨,五哨为一司,五司为一营,五营为一军。虽哨司以上,随时变通,而其大数则本然也。凡一队并计队长,火兵则十二 人也。则一旗三十六人,一哨一百八人。加旗总三人,则一百十一人也。于是五哨一司,为五百五十五人。五司一营,为二千七百七十五人。今拟都统营,其步卒养之于京城之中者,只存一营之数,即二十五哨。又骑士二哨,为二百二十五人,如步卒之例。又骑兵九哨,为九百九十九人,若加四人,步卒、骑兵共为四千人。

《纪效新书》是实用性兵书,其中尤为注重经验的传授。学好理论,不见得打仗就能赢。因此,朝鲜王廷在练兵之际,想尽办法邀请明朝将领现场教习指导,传授冷热兵器使用经验。除了上文提及的骆尚志教习汉阳居民外,宣祖还写信给明朝总兵刘綎,希望他能够挑选麾下部队里擅长武艺者充当朝鲜新军的教官。宣祖之所以如此热切,原因在于他深知明军不可能在朝鲜驻防很久,一旦中日和谈结束,明军即将班师回国,那时将对朝鲜新军训练造成很大困扰,所以他才会显得很急切。对于朝鲜方面的请求,明军也深有感触,尽可能派出合适人选协助朝鲜军改工作。

文章图片12

朝鲜新军里的火枪手

文章图片13

朝鲜新军初具规模,成为抵抗倭寇的重要力量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昭敬大王实录》

兵曹判书李德馨启曰:“骆总兵手下,深于各样火炮及剑枪之技者,三四人留驻教兵事,臣于谈话间,每为恳请,则各兵俱有归思,总兵难于强留,从自愿留置云。有中军贾大才,各样武艺,妙绝无双,千总闻喻。今若留之,必有大益于国家。措辞请留,总兵不无勉从。”

在明朝和朝鲜两国的默契配合下,朝鲜军改的成果凸显,新军初具规模。根据兵曹在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六月十五日的奏疏内容,可见朝鲜新军的总数接近2万人,并且配备了各式大炮300位,军容焕然一新,已非他日的孱弱形象。同年二月,由于中日和谈破裂,丰臣秀吉驱逐明朝使臣,命令长门岛部队121000人分左、右两军再次侵略朝鲜,【丁酉再乱】爆发。但是,此时的朝鲜已经具备抵抗日军的能力。得知日本再度宣战的消息后,明朝紧急派出了以麻贵、刘綎、董一元、陈璘等人为首的明军入朝作战,中朝两军分别在稷山战役、蔚山战役、泗川战役、露梁海战中重创日军,取得朝鲜战场的优势。跳梁者,虽远必诛!随着丰臣秀吉病死在伏见城,侵朝日军不得不接受战败的事实,最终在露梁海战中灰飞烟灭,残兵败将逃回国内,持续了整整6年的万历援朝战争宣告结束,而明朝秉持大义帮助朝鲜抵抗倭寇的事迹,也在朝鲜半岛上代代流传,被世人所铭记。

文章图片14

朝鲜军民奋勇抵抗倭寇入侵

倭寇被赶走了,朝鲜王朝翻开了崭新篇章,这得益于明朝的守护,也得益于戚继光《纪效新书》的指导。纵使战争已经结束,但作为新式机构的训炼都监却没有因此而废弃,相反它日益成为朝鲜王朝后期的重要军政机构。正如李睟光在《芝峰类说·官职部》里所言:“训炼都监,自宣祖朝甲午年创设,教习炮枪等技。今则事权渐重,为一大衙门。主兵之官,只管军簿,奉行文书而已。”一针见血地点出了训炼都监的崇高地位。

可是,朝鲜王朝的军事改革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继续完善,反而陷入了固步自封的局面。首先,为了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朝鲜王廷不断扩军备战,要求全国各地“每式年抄择精壮户首二百人,名之以束伍炮手,治装上送,以备各哨之阙额。使地部加出三手粮于各道田结元税之外,以为廪资。”部队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新军是职业军队,实现了兵农分离);其次,过度推崇《纪效新书》的地位,导致朝鲜将领不思变通、古板呆滞。要知道,《纪效新书》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经验总结,但它并不是万金油,无法有效应对其他敌对势力的威胁,例如建州女真,所以戚继光才会另外编写《练兵实纪》来讨论抵御北虏的方法;再者,新军训练懒惰、套公式、走形式等问题日益显现,就连司宪府持平沈悦都察觉到了问题苗头,对宣祖劝谏道:“近来操炼之方,劝奖之规,渐至废坠。都提调久阙,副提调长在病,告都厅及各将官多缺,句管无人,军心解体,积年操演之功,一朝将弃,诚非细虑。请令备边 司,另加申明,都提调及郎厅等官,急速差出,使之察任。”原本希望新军能够保护国家安全,可如今却成为舍弃不去的包袱,让已经精疲力竭的朝鲜国力大大受损。朝鲜王廷除了加增物资补给外别无他法,雪球越滚越大、积重难返。

文章图片15

明末辽东局势图

文章图片16

1627年正月初八,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挥师3万女真铁骑入侵朝鲜王朝

文章图片17

依旧坚持使用《纪效新书》方法迎敌的朝鲜军队,遭到史无前例的大屠杀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正月初八,后金汗国领袖爱新觉罗·皇太极命令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讬、硕讬等诸贝勒指挥3万余铁骑悍然入侵朝鲜王朝,【丁卯胡乱】爆发。此时的朝鲜官军依然坚持使用《纪效新书》的作战方法迎敌,结果可想而知,无数朝鲜士卒在平原上被女真铁骑当场砍死,火器发挥不出任何作用。仅仅两个月时间,后金军就从义州一路南下,经定州、安州、平壤等地,兵锋直指汉阳城。仁祖大王李倧带着宗室群臣仓皇逃往江华岛避难,直到《丁卯和约》签订后才灰溜溜地返回国都。如果他们早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引入并学习戚继光的《练兵实纪》训练军队,灵活改革军事制度,朝鲜王朝也不至于落魄不堪,或许还有机会帮助明朝缓解辽东战局。当然,这些都是历史的假设罢了。

【参考文献】

1.《纪效新书》与朝鲜王朝军事改革

2.《朝鲜王朝实录·宣祖昭敬大王实录》

3.《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彰孝大王实录》

4.《纪效新书·束伍篇》(上海新民书局)

5.《俭斋集·丙丁琐录》

6.《芝峰类说·官职部·官职》

7.《经世遗表·夏官兵曹》

P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尊重版权,感激不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