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在朦胧中失落与追寻,我们是落地,还是坠入天空

 正午文化 2022-05-02 发布于辽宁

“人们的生活相互隔离,他们的朋友也互不认识”

心理学家说,人在婴儿时期受到的待遇差别就会为人的性格类型埋下伏笔。拥有不幸童年的人,一辈子都在为童年买单。无数段记忆构成了我们的过去,当记忆消失的时候,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只有现在和未来。记忆是那么贴近人类生命的本质,以至于所有人都会在人生旅程中的某一刻,感受到它震撼的力量,为之感动而落泪,仿佛那一瞬间在浩瀚的宇宙环境中抓住了自己的证明。

莫蒂亚诺的《暗店街》,就是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主人公叫居依·罗郎,是一位失忆的私人侦探,不知道他的具体年龄,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只知道他在二战后为于特的私人侦探所工作了八年,现在于特准备退休,他也决定开始寻找失去的记忆。

小说以居依寻找逝去的记忆为线索展开,但是这里并没有任何侦探小说的元素,没有案件,没有谋杀,没有死亡,没有一个凶手,是谁的疑问揪着读者的心。我们和主人公一样,模模糊糊地凭借这个人的只言片语,那个人的信件、照片等物件,一点点试图拼凑出往日的生活景象,找到失忆前的自己。

主人公试图通过社交名人录和调查报告来了解自己的身世,可他看到的只是像墓碑一样生硬和干涩的姓名、地址和履历,而自己需要寻找的东西却只能是别人脑海中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当一个人的消失伴随着记忆的消逝时,再怎么努力地寻找也只是徒劳。这一番大海捞针的追寻之旅,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们的过去并不是一条清晰的线,而是被撕碎的时间,它们被不同的人撷取,每个人只拥有片段,一个人的存在,是靠其他人的记忆支撑的,当这些记忆失散,这个人的过去也就消失了。

最终,一个个角色、地点如同拼图一样被拼合在一起,主人公的大部分记忆被激活,但是他忽然陷入了一种更深的迷茫:“我为什么会失去记忆?”“我找回了记忆又能怎样?““我应该如何面对找回的记忆?”“找回记忆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

然后故事戛然而止。猛然回头去想那些被忽视掉的细节,却发现,如果把每一个线索人的拼图放大,他们也有自己的故事,面对记忆的态度和选择:或是活在记忆的恐惧之中,或是在悲剧记忆来临之前选择在最美年华中结束生命,或者背负记忆,被记忆改变和磨砺。

希腊菲尔德的太阳神庙刻着三句箴言,第一句便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化为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莫蒂亚诺借助一个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来探讨记忆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人虽不应该永远活在过去,但不能没有自己的过去。主人公对寻找自己身份的执着,代表着寻找过去对于人的生命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却不是可行之举,一方面人类通过追忆和寻找能够为认识事物的真实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人类记忆本身充满着局限和不确定因素,所呈现出来的事物并非客观真实的存在,而人在这样一种矛盾中通过记忆和回忆的渠道来寻找真相,其本身绝不是有效的选择。

记忆不是人类的黑洞,也不会让人类步入黑暗。对于人类来说,记忆的存在即神奇又迷离。人类用科技的力量在探索宇宙万物的道路上无限延伸的同时,记忆则为我们铺就追忆生命的街道,只不过那里时常昏暗朦胧,人类至今难以步入这条幽暗的街道。

《暗店街》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