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祥茂新邨:先有弄堂,后有名称

 午后骄阳 2022-05-02
位于淡水路兴安路东南角的祥茂新村(邨),是上海少有的先有弄堂、后有名称的小区,兴建之初只有弄堂的门牌号,入口的“祥茂新邨”门头是根据业主的名称,后来修建的。
祥茂新邨,包括淡水路89弄、91弄两条弄堂,共29个门牌,89弄一楼入口设在89弄,2、3楼入口设兴安路;91弄1楼入口设在91弄,2、3楼入口设在89弄。

▲ 左侧黑色屋顶为三德坊,右上角两排红色屋顶为祥茂新邨
1900年3月中法双方会勘界线,将淡水路南部区域(金陵西路至太仓路)纳入法租界。英法产业有限公司(Anglo-French Land Investment Co.)将祥茂新邨所在区域收入囊中,占地4.11亩,1920年代建成10栋西式花园住宅,设门牌号萨坡赛路3-21号(单号),居民以外国人为主。

▲ 祥茂新邨南望,窗户对面为新茂大厦,左侧为医药大厦

1941年前后,马海洋行购入该地块重建,设计为两栋联排新式里弄住宅,29个单元,三层砖混结构,南向有小院,黑漆院门,入口设雨檐,上为二层阳台,北向三层顶为晒台,室内钢窗蜡地,煤卫齐全,总建筑面积5849平方米,1941年底建成,新设门牌号为萨坡赛路19弄1-14号,21弄1-15号,后跟随道路名称变化演变为淡水路89弄、91弄。
马海洋行创始人马矿司(Moorhead,R.B.),1875-1895年在江海关担任税务司专员,1899与英国建筑师道达尔(Dowdall,W.M.)合伙设立道达洋行(DOWDALL & MOORHEAD),1900年马矿司退出自立门户,1902年设马矿司洋行(Moorhead,R.B.),1907年与海氏(Halse,S.J.)合伙成立马海洋行(Moorhead & Halse),1920年著名建筑师鲁宾逊(Robinson,H.G.F.)加入,西名更名为Moorhead.Halse&Robinson,中文名不变。1923年,马矿司、海氏退出。1928年斯彭斯(Spence,H.M.)加入,西名更名为Spence, Robinson & Partners,中文名不变。代表作品有:哈密大楼(圆明园路149号)、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西路325号)、新康花园(淮海中路1273弄),上方花园(淮海中路1285弄)等。

▲ 哈密大楼位于圆明园路149号,建于1927年,由新马海洋行设计,1946年《文汇报》迁此办公

▲ 坐落于南京西路325号的上海历史博物馆,最初是跑马总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建成于1933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马海洋行将房产转让给陈炳谦的祥茂洋行,遂被叫做祥茂新邨,住户基本上为华人家庭。

▲ 居中者为陈炳谦,时任闸北总商会会长,四川北路“颍川寄庐”主人
新建成的祥茂新邨,毗邻淮海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吸引了大量在沪创业成功的外乡人,比如胡钟杰律师、史子权经理等,都是从外地到上海打拼成功的佼佼者。
胡钟杰,字豪甫,安徽婺源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1931年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职业证书,遂在河南路开设律师事务所,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律顾问,并且通过婺源同乡会扩大影响,在祥茂新邨建成之前,就搬进了萨坡赛路13号洋房,祥茂新邨建成以后,全家又搬进了19弄9号。

▲ 据《申报》,左侧1941年1月5日,胡钟杰律师事务所登记在萨坡赛路13号,右侧1941年12月2日,登记在萨坡赛路19弄9号

史子权,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毕业于南洋大学机械专业,早年在江苏从事建筑工程方面的公务员,后辞职下海,到上海以后,与同乡徐冠群(1899-1972)合伙开办了新中实业公司,主要经营化学、纺织、贸易等业务,并在交易所上市,还在海格路(今华山路)690号创办了华星化工厂。在上海站稳脚跟以后,史子权将远在武进老家的父母和子女全部接到萨坡赛路19弄12号。

▲ 1944年7月28日,史子权母亲徐太夫人在南通路(蕯坡赛路)19弄12号病逝
武进史姓是个大家族,祥茂新村的史子权家族世居武进南门,经营米店,兄弟6人,开枝散叶,后人众多,其中史子权的次子史有为(排行第四)为著名的语言学家,著有《新华外来词词典》、《寻路汉语——语言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同样来自武进的史良也与祥茂新邨有不解之缘。

▲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史有为
史良(1900-1985),字存初,共和国的首任司法部长,在民国时期,她就是大上海的著名律师,曾因参加并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入狱,与居住在萨坡赛路21弄(今淡水路91弄)5号的沙千里,被尊称为救国会“七君子”。

▲ 1937年7月,“七君子”出狱时合影,左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沙千里(1901-1982),原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又用名仲渊、重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淡水路91弄5号原为沙千里兄弟沙意志(纺织商)的寓所。1946年初,沙千里回上海,匿居于此,以民主人士身份开展党的统战工作,直至1948年撤离。
解放后,由于住房紧张,原本一户三层的房屋,涌入很多居民,自此,原始居住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一楼居民从前门进出,二楼、三楼居民从后门楼梯上下。已故著名画家仇德树(1948-2020)和爱人阿惠,早年就蜗居在祥茂新村,巧的是,仇德树旧居就在附近的志成坊。

▲ 仇德树,上海人,早年在卢湾区文化馆任美工,1986年辞去公职成为自由职业画家,同时研创出以《裂变》为名的独特视觉样式

▲ 首届进博会上展出的仇德树作品《天下》

▲ 肇周路126弄志成坊,仇德树旧居位于志成坊4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