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后有感:《主妇》迁就婚姻里褪色的热情

 阿榧榧香 2022-05-02 发布于江苏

沈从文的《主妇》从丈夫和妻子两个角度探索一种婚后生活和结婚带来的变化,以及双方的心理历程。

作为妻子的碧碧,结婚三年,并且有了一个孩子。“眼睫毛长而且黑,嘴角边还酿了一小涡微笑”,这就是她的孩子,大约做得美梦,睡得很甜酣。这个时候,丈夫已经起身,她又重闭上眼睛,“一朵眩目的金色葵花在眼边直是晃”,于是,她便想到了她的生活。

三年前,“她和一个生活全不相同性格也似乎有点古怪的男结了婚”,两个人对于婚姻有着无限的热情,于是忙忙地为婚礼作准备。然而,做妻子的其实并不了解做丈夫的,对于丈夫喜出望外地献宝:“多好看的四个小碟子!”她却并没有像丈夫那样觉得“美极了”,对于丈夫喜孜孜地摆弄青花瓶子,也表示不解:“顶喜欢弄这些容易破碎的东西,自己买来不够,还希望朋友也买来送礼。真是古怪脾气!”原来,丈夫有点古怪的性格,缘于此。

丈夫对于瓷器有着异乎寻常的爱好,妻子眼睁睁地看着他把“那个盘子搬了五次六次”,她没有看到的时候,更不知道丈夫是怎样的沉迷。“我以为你真正爱的,能给你幸福的,还是那些容易碎的东西”。两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她就尽力去适应,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模范主妇。她知道丈夫对她依然保有近乎童稚的狂热,但这种东西对生活并无意义,所以她是“不大需要”的,而且这狂热的滥用误用,也增加了“她的戒惧”。她想征服他,统一他,却实在办不到。于是便不免感到有一点幻灭,也对主妇这种婚后妇女的职务开始厌倦。“她爱他又稍稍恨他”,因为她和其他婚了婚的女子一样,认为结婚这种错误,自己只负一小半的责任。大半的责任,自然是来自于丈夫的热情。为了爱他,她从容忍中求妥协,但是容忍终归是有限度,不知道哪一天,他的行为会“溢出她容忍的限度”。

而做丈夫的呢,有很多优点,“热爱人生富于幻想忽略实际”的这种性格,于事业上能够有所成就,但是在家庭方面,却成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弱点。他并非不清楚自己的毛病,在预备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为了适应妻子的情感,他必须改造自己。因为结婚的两个人性格不一致,虽然努力相互调整却总有力所不及而出现意外的情形,她爱他,他也爱她,可是在精神方面比年龄尤其年轻的妻子,“当前不会懂他,此后也不大会懂他”。

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生活,互相迁就自然难免,但是努力迁就最终无果的失望,却总能扼杀爱情。这篇带着西方意识流形态的短篇小说,仿佛是沈从文的一段内心独白,诉尽了他与张兆和婚姻的苦闷。年轻的时候他对张兆和一见钟情,写情书疯狂追求,最终抱得美人归,可是婚后生活并不美满。最初的激情褪去,两人从生活习惯到人生态度都大相径庭,于是矛盾开始出现。压抑的婚姻让多情的沈从文有了婚外情,张兆和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临近生命终点时,沈从文一直在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而张兆和在丈夫去世后整理他的手稿时,才理解了她的丈夫。

或许一段婚姻里并没有所谓的对错,妻子对丈夫的事业从无了然,而丈夫对妻子婚后把重心转向家庭和孩子的琐事也表示不满,纵然互相迁就,终究也难以把婚姻美满地维系下去。沈从文是个天真而热情的人,而出身大家的张兆和则更实际一些,夫妻两人从习惯到生活的理念完全不同,最终活成了两条平行线。只有爱情,那并不是美满婚姻的保障,难怪古代婚配从来讲究门当户对,不是没有道理的。沈从文和张兆和从相爱到结婚,从背叛到和解,那些曾经的激情与美好,痛苦和折磨,随着一代文学大师的病逝,化作了光阴的碎片,独留张兆和在与丈夫文字日夜相处的时候,才终于明白人无完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