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圭峰诗词课堂之风神讲明代诗坛的派系斗争

 泮溪别馆 2022-05-02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代诗坛的派系斗争

今天的主题是借明朝的时代背景探讨诗词风格变化和时代背景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个人认为,诗词的创作,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也好,事件也好,不论价值观的高低大小,只期待精神上的认同,从自我的认同开始,通感到他人的认同。当然,首先是自我的认同。如果脱开了真情实感,脱开了史实,脱开了时代环境。那诗写得再华丽,也不过是一堆漂亮的肥皂泡。所以诗词创作者应该独立思考并创建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评判,要立必先破,怎么样才能结合传统树立自己的审美,如何进行创新将诗歌这种传统的题材薪火相传。这也许是每个诗歌创作者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图片

题字:金水

明代诗坛可以分为4个大阶段,明初期,台阁时代,前后七子,晚明清初。

顾瑛的玉山雅集号称古代三大雅集之一,前后持续近十余年,最多的一年举行了二十余次,得诗文3300余篇,参与者几乎囊括了元末所有名流。其中的超级偶像就是杨维桢。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一大堆,诸暨枫桥人。他是元代诗坛领袖,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他长于乐府诗,多以史事及神话传说为题材。其诗好比兴迭出,奇想联翩,纵横奇诡,眩人耳目。洪武初年朱元璋曾邀他出仕被拒,洪武三年逝世,算是善终。明初大部分诗人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一些影响。

由此可见当时的民间社团非常强大,翰林院的影响十分有限。

【庐山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冷渊。

【西湖竹枝歌(其一、其四、其八)】

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垆。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

劝君莫上南高峰,劝郎莫上北高峰。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

石新妇下水连空,飞来峰前山万重。妾死甘为石新妇,望郎忽似飞来峰。

【老客妇谣】

老客妇,老客妇,行年七十又一九。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犹存旧箕帚。

南山阿妹北山姨,劝我再嫁我力辞。涉江采莲,上山采蘼。采莲采蘼,可以疗饥。

夜来道过娼门首,娼门萧然惊老丑。老丑自有能养身,万两黄金在纤手。

上天织得云锦章,绣成愿补舜衣裳。舜衣裳,为妾佩古意,扬清光,辨妾不是邯郸娼。

图片

到了明初,由于福建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所以诗文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明初的第一天团:闽中十子,林鸿﹑王恭﹑王偁﹑高棅﹑陈亮﹑郑定﹑王褒﹑唐泰﹑周玄﹑黄玄。

林鸿之诗“声调圆稳,格律整齐”,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号称明代开国后第一诗人。游武夷山泛九曲:秋风泛瑶棹,爱此佳山川。九曲溯流月,数峰标暝烟。开辟自天地,飞升有真仙。石上蜕金骨,云中鸣夜弦。伊予探古迹,得复穷幽元。闲招木客饮,醉向天坛眠。不见紫阳翁,徒歌白云篇。予怀在渔钓,即此应忘筌。

高棅编(唐诗品汇),是明初诗歌创作上复古崇唐思潮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对后来前后七子文学思想有直接的启导作用。

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统御各方文人,使之同朝协作并互相牵制;乃借御制诗文或评诗论文,来强力推动文学侍御活动。强调理学开国,发展诗教。于是组织了宋濂为首的翰苑制作和庙堂文事都打起继承和发展儒学诗教的传统,得到了台阁诸臣胡翰王祎及方孝孺等人的拥戴和推广。主张不尊唐也不抑宋,再溯本源,从诗经风雅颂中寻求传统。仿元好问编撰鼓吹续音,针对唐诗品汇做了一些纠正。

比较起来刘基也虽然支持诗教,但是他个人更注重美刺风戒,创造注重反映现实主义,所以成就也更高。刘基擅长五古杂言,风格上继承陈子昂感遇和李白的古诗59首,又能兼备现实主义题材,沈德潜赞:元代诗都尚辞华,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韩杜,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

我有绿绮琴,其材出空桑。
金徽映玉轸,音韵锵琳琅。

上弦感薰风,下弦来凤皇。
世耳不欲闻,子期今则亡。
愿持献重华,路阻川无梁。

明代第一诗人的高启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宋濂,刘基并称明初三大家。

“初, 高启 家北郭,与王行比邻, 徐贲、 高逊志 、 唐肃 、 宋克 、 余尧臣 、 张羽 、 吕敏 、 陈则 皆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16岁时就因才名被张士诚聘为幕僚。同年结社北郭十友,曾获诗赛第二名。洪武元年应招入朝,编撰元史。高启少年得志,才华横溢,为人有点不通事务。尤其对台阁组建的翰林院非常轻视,编完元史以后,他就拒绝了翰林院的收编。坚决的辞官归里。退隐之后在老家教书。后来因为写赋被人举报,腰斩于市。他、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结社吟唱,但是四人均因此遭忌先后被被杀。

这算是民间诗社和官办诗社的一次重大交锋,以民间诗社惨败告终。

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

题宫女图: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梅花九首: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

高启的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尤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的诗词风格正如他自己写得独庵集序一样: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辩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体不辩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义乖;情不达则堕于浮虚,而感人之实浅;妙不臻则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风微。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秾缛、幽婉、奇险之辞变化不一,随所宜而赋焉。如万物之生,洪纤各具乎天;四序之行,荣惨各适其职。又能声不违节,言必止义,如是而诗之道备矣。

图片

由于朱元璋的洪武三大案杀人过多,然后又向民间征集了大量读书人充作官吏。于是台阁派独尊诗坛,控制了主流的审美价值以及各种文学活动。

到永乐宣和年间,由宰辅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主持文坛。出现三杨为代表的台阁诗,一直延续到明中晚期。

西杨士奇春容典雅:“仁宗雅好欧阳修之文,士奇文亦平正纡余,得其仿佛,可称春容典雅之音。” 东杨荣雍容平易:“发为文章,具有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沨沨雅音;其他诗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南杨溥和平雅正:“肆笔成章,皆和平雅正之言……宜其发于言者温厚疏畅而不雕刻,平易正大而不险怪,雍雍乎足以鸣国家之盛。

他们主张温柔敦厚为教,形不可不似,得其神之妙。因为身居要职,处境优裕,容易产生歌颂圣德、美化生活的创作意向。同时,相对封闭与狭窄的上层官僚生活,限制了台阁体作家的生活视野,导致作品内容的单一与贫乏。写作内容基本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东风御苑物华新,吉日游观命近臣。金瓮特颁千日酝,玉盘兼赐八珍淳。翠含杨柳桥边雾,香泛芙蓉水上云。鱼跃鸢飞皆化育,须看海宇颂皇仁。(杨士奇《赐游西苑同诸学士作》)

天开形势庄都城,凤翥龙蟠拱帝京。万古山河钟王气,九霄日月焕文明。祥光掩映浮金殿,瑞霭萦回绕翠旌。圣主经营基业远,千秋万岁颂升平。(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台阁体统治明代诗坛70多年的过程中,由于地方藩王的势力壮大,地方省署的文人队伍增大,反台阁体的小社团也逐渐的成长起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茶陵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瑶等人。成员主要是翰林系统官属,包括同年、同僚及门生故吏。因为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号称茶陵派。

李东阳在当时文坛具有很高的声望。永乐以来,台阁体的盛行,给文学创作带来不良的风气,作品苍白贫乏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文学的艺术活力,造成文学委靡不振的局面,沈德潜等的《明诗别裁集》曾说:“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逮乎元季,则愈杂矣。今之为诗者,能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汉之体,已不复讲”(《镜川先生诗集序》)。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如他提出学古乐府应“往复讽咏,久而自有所得。得于心而发之乎声,则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矣”。又认为“今之歌诗者,其声调有轻重清浊长短高下缓急之异”,“律者,规矩之谓,而其为调,则有巧存焉。苟非心领神会,自有所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怀麓堂诗话》。

《茶陵竹枝歌》:

杨柳深深桑叶新,田家儿女乐芳春。刲羊击豕禳瘟鬼,击鼓焚香赛土神。(其二)

银烛金杯映绮堂,呼儿击鼓脍肥羊。青衫黄帽插花去,知是东家新妇郎。(其三)

春尽田家郎未归,小池凉雨试絺衣。园桑绿罢蚕初熟,野麦青时雉始飞。(其七)

 携竹杖踏莓苔,寂寂残樽对雨开。开口只应心独语,闭门休问客谁来。幽居有道堪藏拙,巧宦逢时亦自才。试问白头冠盖地,几人相见绝嫌猜?(《幽怀》其四)

杨慎,从小才气过人,但是他运气实在是太差。科举的时候就因为阅卷考官的失误导致试卷污损拖延了一届。后来在翰林院因为不满正德皇帝隐居了六年。等重新入朝没几年又因为编撰实录获罪,发配云南,终老于此。他是茶陵派李东阳的学生,但是在诗学观点上却十分不认同他们的理念,本该是茶陵派的先锋改革者。

这个时期还有陈献章、庄昶为代表的的山林诗派,包括后期的王阳明。但是他们主要以研究理学为目的,完善并发展了大名鼎鼎的心学。对于诗坛的争斗并没有太大兴趣。也没有对台阁派起到太多威胁。一直传到很后面的泰州学派,也都是远离斗争中心。

因为诗派中的重要人物都是官场上的中高层官员,直接涉及到的利益和职务升迁。尤其是诗文以及疏奏中的疏漏都会造成杀身之祸。所以,明初的诗派斗争是最激烈的。

弘治朝以前,翰林官员通常能获内部升迁,内阁重臣亦多出自翰林系统。到了刘瑾弄权以后,这个升迁的路子就断绝了。因此翰林官多改迁郎署大量诗坛新星都到科曹郎任职。很多外放各地做布政使和提学使。使得六部和地方司衙充实了大量优秀文人,各地的诗学蓬勃发展,最终导致了台阁体集团的崩溃。

郎署诗人主要力量是以李何为首的前七子。

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康海;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鼓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鼓吹诗文复古。提倡诗歌创作深入民间,联系实际,汲取营养。

明史: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除了在诗学上要恢复汉唐以来“格高调古”的审美品质,在政治上要恢复汉唐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凛然正气。当时明武宗朱厚照,耽于逸乐,不理朝政。宦官刘瑾、谷大用、张永等人乘机擅权,时号“八虎”。朝臣与宦官矛盾尖锐,展开了与宦官的激烈斗争,李梦阳也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何景明字仲默,号白陂,又号大复山人,河南汝宁府信阳州人。何景明进入京城文坛,最初有赖李东阳接引。对李东阳,何景明一贯礼敬,永怀感念。所以他在反台阁派斗争中始终束手束脚,最终导致了李何交恶。这个等下后面再讲。

何景明在京交游广泛,除与郎署作家频繁唱和,还获茶陵派等人叹赏。而他跟郎署作家交往,以与李梦阳交谊最投契。李何两人声气应求,不仅文学上共倡学古,而且政治上相互援助。何景明特重这份友情,尝作《赠李献吉三首》,称李梦阳为知心朋友。又有《六子诗·李户部梦阳》,盛赞“李子振大雅,超驾百世前”。正德七年(1512),李梦阳在江西任上吃狱,何景明上书杨一清乞情。李梦阳称他为“赤心朋友”,何景明作《得献吉江西书》诗,以偕隐山中相回应:“他年淮水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李何如此深厚的交谊,不仅震撼彼此的心灵,而且引发文坛热切关注。

此时文学的发展情势是,文柄由馆阁移于郎署。明正统朝以后,君臣唱和的盛况已不多见,文学侍从衰落,馆阁词臣失宠。如杨一清将其《石淙类稿》嘱李梦阳评点,意欲与李东阳相颉颃。李梦阳领会其意,乃称杨诗笔可与李并驾。最终导致了馆阁内部的强烈斗争,而刘瑾等残酷打击馆阁词臣,文学侍从凋敝,为郎署作家崛起让出空间。馆阁文学亦肤弱无骨,靡敝至极。针对这股痿弱的文风,李梦阳抨击“柄文者承弊袭常,方工雕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又委婉批评茶陵派“迭韵竟侈连篇”之陋习。新科状元康海率先挑战李东阳。当别人仍仿习李东阳时,康海却“独不之仿”,并与关中籍作家结社,在文学上与阁老分立。

明史记载:“弘、正之间,李东阳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擅声馆阁。而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于斯一变。

这一场斗争,明七子大获全胜。然而,李梦阳于何景明之间的学诗取法并不完全一致,只是之前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才一致抗衡。当敌人倒下之后,他们之间又发生了矛盾,这就是著名的李何三辩。

大体上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李主张守古法而不舍,反对自创法式。何主张“推类极变,开其未发;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

李梦阳的诗转益多师,不但工于各种诗体,而且善于推陈出新。写景抒情,长于比兴。叙事恺切,法度谨严且富于变化。其诗风格多样,主要以雄奇豪放为主要特征。李梦阳重视格调,强调“矩法”,所以他也特别注重诗歌的形式,在作品的谋篇布局、章法句法上也狠下功夫。其用力杜甫尤深,称明代学杜第一。如:如:“独虞四海干戈满,生别悲伤见面稀。”(《得家书寄兄歌》)“芙蓉断绝秋江冷,环珮凄凉夜月孤。”(《秋怀》其三)“并吞割据千年事,愁见岷峨有战旗。”(《送张训导弃官为母》)“万方多难意,谁达圣明知?”(《己丑五日》)这些作品,模拟、化用老杜诗句的痕迹非常明显。正月大雨雪遣怀:“梁园春初云不开,雪花压城滚滚来。似有驱龙朝玉阙,岂无骑鹤下瑶台。光牵五岳黄烟动,势拥三河白浪回。欲向琼楼问寒暖,袁安今已卧蒿莱。

《元夕》:千年烂漫鳌山地,少小看灯忽二毛。兵后忍闻新乐曲,月前真愧旧宫袍。

南州楼阁烟花起,北极风云嶂塞高。怅望碧天聊独立,夜阑车马尚滔滔。

朱迁镇庙

宋墓莽岑寂,岳宫今在兹。风霜留桧柏,阴雨见旌旗。百战回戈地,中原左衽时。土人严伏腊,偏护向南枝。

何景明主张从学习古人入手,领会其风神为主,然后模仿结构,不机械模仿古人的形迹。

除了学杜诗,后期更推崇“初唐四子”诗歌的词彩清丽,音调流转。

雨夜似清溪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客至

野外逢迎少,柴门落叶稠。人闲不扫室,客到始梳头。
且为烹茶坐,还因看竹留。登临如有兴,更上水边楼。

李何交恶以后,李梦阳和徐祯卿也起了争端,最终以李何为核心的文学阵营瓦解,各自的门生及追随者分左袒右;最后各走一路,李将学古主张往复古道路上推进,何则诱导诸生走经术世务之道路。

图片

前七子时代台阁派基本消亡,皇帝对地方藩王的管理逐渐失控,经过百余年的工商发展,地方缙绅的财富积累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大型文事再也不是只有朝廷组织,民间诗人画家都能通过技能创造价值。因此这个时期开始,各地方诗派以及藩王组织的文学社逐渐兴起,比如:四溟山人谢榛组织的康王藩府社团,史称康王风流;徐祯卿为首的吴门诗人,唐寅,祝枝山,文征明。俗称江南四大才子。顾璘为首的金陵四俊:陈沂、王韦、朱应登。还有苕溪五隐”“湖南雅社”之类的等等。

到了嘉靖初年是严嵩父子执掌朝政二十多年,嘉靖皇帝好道,忙于修炼。诗坛斗争这种小事,自然是顾不上的。然而郎署派接过正统大旗以后当然不能接受自己权威地位被民间诗派所导向。

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进士出身任职于京师的李攀龙、王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揭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学复古的“旗鼓”。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誉、宗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后又增谢榛、吴国伦。后谢榛与李交恶,被黜,余日德、张佳胤加入。史称明后七子。

呼应一下前面的康王风流,后七子最初结社时推举谢榛为首,但谢榛毕竟是个布衣出身,加上康王出丑闻自缢,谢榛便失去了依靠。李攀龙为了这个盟主的位置,与之绝交。王世贞左右权衡之下,为了郎署派的正统性,合谋将谢榛逐出后七子行列。

李攀龙主持文坛后,复古理论走向极端,“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要求文章“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

李攀龙,字于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因家近东海,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他的乐府诗创作理论:胡宽营新丰,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鹜于通途,亦兢识其家。此善用其拟者也。这个被后人狠批。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曰:“易五字而成《翁离》;易数句而为《东门行》。《战城南》盗《思悲翁》之句,而云'乌子五,乌母六’;《陌上桑》窃《孔雀东南飞》之诗,而云'西邻焦仲卿,兰芝对道隅’。影响剽贼,文义违反,拟议乎?变化乎?”朱彝尊亦曰:“于鳞乐府,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是何异安汉公之《金滕》《大诰》,文中子之续经乎?”(《静志居诗话》)这类批评并非无的放矢,集中确有改易数字或数句等“止规字句”之作,如《李夫人歌》改汉武帝之辞“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乐府诗集》)为“去邪来邪?就而视之,纷何被被其徘徊!”原作的意境在拟作中荡然无存,这样的诗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佳作。故施闰章云:“于鳞拟古,句摭字捃,兴会索然,神明不属。自谓胡宽之营新丰,而不知为寿陵余子之学步于邯郸也。”(《静志居诗话》)钱木庵亦云:“李于鳞以割截字句为拟乐府,几于有辞而无义。

近体诗占李氏诗歌的三分之二,雄放豪迈,艺术成就比较高。钱谦益评:七言律最称,高华杰起。拔其选,即数篇可当千古”,而病在“格调词意,不胜重复”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缥缈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神通寺》:

相传精舍朗公开,千载金牛去不回。初地花间藏洞壑,诸天树杪出楼台。月高清梵西峰落,霜净疏钟下界来。岂谓投簪能避俗,将因卧病白云隈。

李攀龙死后,王世贞主盟文坛近20年。到后期他也渐渐地觉察到复古主义的某些弊病,认识到“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篇不能废句”的道理。王世贞退出后,后七子复古运动中还有后五子(张佳胤等)、广五子(卢柟等)、续五子(黎民表等)、末五子(屠隆等)。但是影响力都很有限,在后面的斗争中只能是一个配角。

介绍一下王世贞: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亦称弇州山人。他是个全才,诗书词曲,样样精通。传说金瓶梅也是他写的。

想了解他的艺术理论,只要看他的诗论《艺苑卮言》,集中了王世贞对复古理论的提倡和一些具体看法。《艺苑卮言》是体现“后七子”诗文理论的重要著作,是这一流派的理论依托。

其中写道:盛唐之于诗也,其气完,其声铿而平,其色雅而丽,其力沉而雄,其意融而无迹,故曰盛唐其则也。今之操觚者,日晓晓焉,窃元和长庆之余似而祖述之,气则漓矣,意纤然露矣,歌之无声也,目之无色也,按之无力也,彼犹不自悔悟,而且高举而阔视,曰:吾何以盛唐为哉?


《岳坟》

落日松杉覆古碑,英风飒飒动灵祠。空传赤帝中兴诏,自折黄龙大将旗。

三殿有人朝北极,六陵无树对南枝。莫将乌喙论勾践,鸟尽弓藏也不悲。

宿香山寺

白云深锁上才幽,蹑屐无劳问惠休。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

谈经石听蟾蜍转,卓锡天回象罔愁。坐久忽惊心地净,向来西竺在南州。

总体上,后七子时代,诗派斗争已经从争夺利益转换到维护审美,激烈程度已经小了很多。归根结底是因为大明王朝到了隆庆年间已经国库匮乏,连养兵都快养不起了,哪有多余的钱来举办文事。这时期的乡绅对文化的狂热却到了高峰期,各种诗赛,雅集层出不穷,吴门派,华亭派等靠售卖书画都能富甲一方。

即使只是维护审美,所谓文无第一,读书人之间的斗争也是永无休止的。首先是唐顺之、归有光为核心“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他们以小品文为主,不足以以矫正其流弊。万历年间李贽、焦纮、徐渭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对后七子进行打击。

图片

然后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公安派,这一派主将还有翰林院编修曾可前,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这也是一次翰林院对郎署派之间的斗争。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反对抄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三是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并给民歌和通俗小说以高度评价,对提高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社会地位有积极作用。公安派所作游记、尺牍、小品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

拟宫词2首 

百子池头九子萍,美人双照月棱青。宫槐叶落春如水,诵 得《莲花》两卷经。

一般春色有枯荣,十树樱桃九树生。拾得青梅如弹子,护花铃下打流莺。

竹枝词  

一溪才顺一溪湾,一尺才过一尺还。船子已愁箭括水,儿童又指帽儿山。

柳 枝 

江南柳絮已纷飞,河北垂杨未挂丝。一种青蛾娇眼女,南枝嫁早北枝迟。

到了万历初年,王学衰微,泰州学派兴起,释儒道三家合一,民间的各种思潮日新月异,民间的诗社和团体发展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官办。公安派以性灵说为核心兴起的诗坛改革,风靡一时。同样的,此时各种其他的思想也随之兴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竟陵派,竟陵派的两个主要发起人是钟惺谭元春,钟惺是福建提学俭事退隐,谭元春是个布衣。他们早年也追随公安派一起改革,对性灵说有过吹捧。但是随着三袁去世,公安派的理论也逐渐走偏。于是二人提出幽深孤峭的创作理论,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主要追求在练字上下功夫,加入很多佛家典故,造成整体上比较谲聱难懂。他俩合选的诗归,名噪一时。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提倡学古要学古人的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储文学底蕴,客观上对清代中后期的诗风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竟陵派对公安派的斗争,是半民间社团对官办社团的斗争,随着公安派的式微。标志着200多年后明代诗坛最终还是回归到民间社团执牛耳的局面。

举三首竟陵派的诗

《月下新桐喜徐元叹至》:是物多妨月,桐阴殊不然。长如晨露引,不隔晚凉天。绿满清虚内,光生幽独边。怀新君亦尔,到在夕阳先。

《花山礼铜殿》一路阴晴屡不分,山中风候易纷纭。村过数日无红叶,江近双峰似白云。蛇虎夜深求忏度,鼓钟人定示声闻。可怜世外僧经济,金火须臾历劫勋。

《太和庵前坐泉》:石选何方好,波澜过接时。应须高下坐,徐看吞吐奇。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不知流此去,响到几人知。

到了崇祯年间:大型的民间社团中比较有影响力有江西的豫章社,核心人物是江西四家。

还有陈子龙为首的几社,张溥为首的复社,清初三大家的吴伟业顾炎武都是复社成员。包括钟惺去世后,谭元春也加入过复社。到了明代的最后阶段,作为官方代表的东林党魁首钱谦益执掌诗坛,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前辈的风光,民间诗社才是真正的顶峰。列朝诗集里面很有多晚明诗人从事着各行各业,当时甚至还有专业卖诗这个行业。但是最终诗社之间的斗争都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消散。

图片

文中插图作者:萧雨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