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煌瑰丽的唐代陶瓷

 荣纳堂 2022-05-03 发布于天津

辉煌瑰丽的唐代陶瓷

《陶录》记载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时各处的制瓷中心和主要窑口都有了名称,这折射出瓷业的兴盛和艺术特征的多样性。

图片

上林湖窑址

唐代越窑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地是上林湖窑址,它位于余姚县城。唐代越窑青瓷,釉色莹润悦目,跃居众窑之首,成为当时青瓷中的典范。

图片

故宫博物院的这件越窑青釉执壶,出土于浙江绍兴,是一件有确切年代记载的文物,1954年陈万里先生把它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件唐代中期越窑执壶的标准器,代表了这一时期越窑生产的工艺水平。

图片
图片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四棱海棠式,口微敛,外撇圆足。碗内心有支钉痕16个。灰白色胎,通体施青釉,釉微闪青色。

从浙江慈溪上林湖唐代越窑窑址看,海棠式碗在当时有一定的烧造量,但无论出土品还是传世完整实物,类似这样的大碗均十分少见。

图片

下面为大家介绍其它青瓷窑场。

图片
图片

安徽寿州窑,遗址位于安徽淮南市大通区的上窑镇,淮南市原属寿州,故统称寿州窑。寿州窑黄釉瓷风格独特,跻身于唐代名窑之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川邛崃窑窑址在今四川邛崃十方堂,古代属邛州,是四川省境内最大的窑场。器物造型种类很多,以生活用具为主,省油灯为最具特色,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图片
图片
图片

陕西耀州窑址在铜川市黄堡镇,古代铜川称同官,可叫同官窑;晚唐后期及宋代时的铜川属耀州管辖,所以又称耀州窑。六十年代考古已发掘耀州窑窑炉近百座,是目前出土陶瓷标本件最多最丰富的窑址。

图片
图片

湖南长沙窑,窑址在长沙市铜宮镇,1956年首次发现。用诗文与书法作为瓷器的一种装饰,是唐代长沙窑的一大特色。

图片

白瓷以邢窑为代表。邢窑窑址在河北省邢台市所属的内丘县、临城县一带。唐代时属于邢州,故称“邢窑”,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

图片

邢窑遗址

图片

这是一件唐代邢窑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1996年河北省故城县出土,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处藏。其造型模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

壶身呈扁圆形,鼓腹,圆拱形提梁,圆底,饼状实足。皮囊壶胎体洁白坚致,釉面光润,釉色白中泛青。造型别致,装饰华丽,工艺精湛,为邢窑白瓷中最为精美的代表作品。

图片

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著名的唐三彩,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是从汉以来的低温铅釉陶器演变而成。

图片

汉代低温铅釉陶灶

图片

这件三彩胡人背猴骑驼俑,通体施黄、绿、白三色低温铅釉。骆驼昂首引颈,作嘶鸣状。四腿肌肉发达,强劲有力。背上骑一人,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身着胡服,肩负一抬头张望的猴。

从所塑造人物的特征来看,应为西域康国人形象。唐代中外交流频繁,西域各国商人通过丝绸之路纷纷来华经商。

这件胡人背猴骑驼俑,塑造的正是盛唐时西域康国人来华经商、骑着骆驼穿越茫茫沙漠时为了解闷儿而携猴的情景。

图片
图片

这件三彩烛台分上、下两部分。上边的承盘小,下边的承盘大,中间连以起弦擎柱。圈足较高且外撇。上盘中心置管形插座。通体施蓝、黄、绿、白釉。三彩烛台上大面积使用蓝色釉颇为少见。

图片
图片

这件唐三彩盖罐,造型饱满,釉彩鲜明亮丽,纹饰系模仿唐代流行的蜡染织物上的纹样,给人以优美绚丽之感。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这个时代的陶瓷工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