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土地双层经营新模式

 双木大爷 2022-05-03 发布于四川

实行“新型农村土地双层经营”新模式,可以使亿万农民实现稳定就业。重新承包土地的农民,每户都可以靠整块或连片的土地创办一个家庭农场,从而实现稳定的农业增效和稳定的增收致富。并以此可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

现在在全国农村,土地的双层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农户的单层经营模式。有超过一半的农村集体组织早已长期是身无分文,地无半亩,早已是入不敷出,早已成了负债累累的空壳组织。如今只能靠国家接济和扶持来勉强维持度日,根本无力改善和加强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无力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增收致富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无力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只有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才能为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只有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才能为农业、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才能使农村的各项基层设施建设得到不断的改善和加强。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农村的土地主要还是要靠亿万农民来耕种的,而不是靠资本的大量介入,让大多数农民离开土地。农民对土地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只有农民对土地是有感情的经营者,外来资本的介入大多只是以逐利为目的,对亿万农民并没有多大的益处。

当前城市并不能为几亿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城市也容纳不了更多的农民,还有近一半的农民是要以农业为主的。

把土地分割成零散细碎,七零八落的“均田制”持续四十年来,相比整块或连片的土地来经营,平均每亩地年均要使农业和农民减少收益大约五百元,全国二十亿亩耕地,年均要减少收益大约一万亿元,四十年来大约要减少收益四十万亿元。如按五亿农民来计算,平均每个农民年均要减少农业收益大约两千元,四十年减少农业收益大约八万元。把国家四十年来对“三农”各项投入的总合,也基本全部给抵消了。

如果实行“新型农村土地双层经营”新模式,农民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意愿来选择承包土地的面积,就彻底改变了土地零散细碎的状况,土地全部实现整块或连片的来经营,每户农民都可以创办一个家庭农场。

这样一来,仅此一项改革举措,就可以使全国农民平均每亩地年均增效五百元,全国二十亿亩耕地,年均可增效一万亿元。按承包土地五亿农民来计算,仅此一项改革举措,就可使五亿农民年人均增收二千元。超过国家每年对农业的人均扶持力度。

如何改革已持续了四十年的土地分田到户经营的旧模式?如何开创“新型农村土地双层经营”新模式?

现介绍如下,可供参考,可先进行试点。

一、改革土地平均分田到户经营的旧模式,创新土地双层经营新模式。把土地全部收回集体,由集体统一组织进行发包,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村土地双层经营”新模式。

在发包前,土地没有按国家标准建设整治的,国家应统一组织实施标准农田建设整治,然后再进行组织发包。

二、土地承包者要以本集体组织成员为主和优先。尽可能满足有承包土地意愿的农民,以使农民有充足的就业机会。适当的引进有先进农业科技的个人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承包,以起到引领示范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土地承包规模适度就行。可根据地形、地力和承包者个人的能力和意愿,可多可少,区别对待,尽可能满足有承包土地意愿和需求的农民,要为大多数农民的利益着想。

四、土地承包期限可灵活掌握,协商约定。由于承包者的个人能力和意愿不一样,农作物的种类和集约化程度不一样,所以承包期限可通过协商,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框架和模式。

五、土地承包金应全部由集体统一掌管使用,其主要用途,可供参考:

1、要将土地承包金的50%用于本集体组织有户口的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养老金,重点要倾斜分发给只有新农保的村民。

2、要将土地承包金的30%,平均分配给本集体组织有户口的六十岁以下的村民。

3、要将土地承包金的20%留于集体组织,以用做集体的公共服务事业和其他的事业。

六、通过改革土地平均分田到户经营旧模式,开创土地承包经营新模式,以此来实现农民的职业化、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

七、以此来加快推进和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八、为适应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的需求,农村的其他配套改革措施都要同步进行,建立健全。如集体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等。

九、随着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入,国家的农村政策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侧重点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要向改革的重点领域倾斜。

为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缺陷和短板,一是应大力提高老农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二是应从国家每年对三农的投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增加老农民的养老金。这可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政策,等到城乡的社保制度统一和完善了,短板补齐了,就可取消这一过渡性的政策。

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尽快地制定出农村人口分流落户城市的新政策。

十、要大力改善和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水利建设,二是农村道路建设。

农村水利设施有很多都早已陈旧落后,长期难以得到维修、换代和更新。要在这次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创新转变之际,对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和条件进行全面的大力改善和提高,以此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再一个是农村道路建设。受40年来土地分田到户的影响,农村道路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农村道路的普遍现状是,农村公路是窄路,乡村道路是小路,农田道路更是大多变成了羊肠小道。

所以要通过这次土地承包经营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集体全部收回土地之际,趁此机会,要对农村所有的道路进行一次大规划,大整修,大改造。以适应现在和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次农村道路加宽升级改造,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和农田道路一并在内,应认真做好长远的打算和科学的设计规划,一步到位,不留后患。

还有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农村道路的改造扩建工程,肯定都是要占用土地的,但所有的道路扩建占地,原则上都不需要出占地赔偿费。在土地重新承包前,就要提前对所有的道路设计规划好。

因为土地全部收回集体后,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而这几种道路都是农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就完全没必要为任何个人和集体做出占地赔偿。除非是有房屋等固定资产除外,可以另做处理。

实行“新型农村土地双层经营”新模式,实现农村土地真正意义上的双层经营,可以对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的发展,可以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都将会产生以下空前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效果。

1、可以吸引大量已外出打工就业的青壮年农民重新返乡承包经营土地。可以此来实现农民的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和知识化。可以使农业后继无人的严峻状况提前若干年得到根本彻底的改变。

2、可以使我国农村土地弃耕撂荒严峻的状况一步得到根本彻底的解决。可以使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出最佳效用。这是任何一种模式和举措都远远难以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3、可以使亿万农民种地的热情和积极性再次得到空前的激发和高涨。可以使亿万农民再次眷恋土地、热爱土地和依赖土地。

4、可以使农业的生产效率、种地效益和农民收入都可得到空前成倍的增加和提高。农民靠土地不再是只能解决温饱,而是可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证。

5、可以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得到空前的促进和振兴,达到空前的繁荣和昌盛。

6、可以 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壮大。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全面发展与进步。

只有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才能为农业、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才能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7、可以使我国农业一步摆脱四十年来所有的危机和困境。可以使长期积累的所有的“三农”难题和困惑都能迎刃而解。

8、可以使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步向前推进三十年。可以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向前推进一大步。可以在十五到二十年之内,全面赶超日韩台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

9、可以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改革开放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大飞跃,大发展,大振兴。

10、可以使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水到渠成,马到成功,提前若干年顺利实现。

以上只是解决我国农业危机和困境,解决“三农”难题和困惑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模式和途径,适合全国大多数农村。还有多种模式和途径可供选择,不再一一例举。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都不尽相同,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来选择最为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应允许农业多种经营模式共存,再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持续四十年难以改变。

本文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