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医学】放射生物效应、照射

 懂你473 2022-05-03 发布于山西

1、电离辐射引起生物系统损伤其最根本的原因具有足够的能量引起生物系统中分子或原子的激发和电离,造成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由此造成细胞的代谢改变、功能障碍,最后导致组织和器官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2、直接作用:射线直接作用于细胞的关键靶,使之电离、激发,或使其化学键断裂、造成分子结构、性质的改变,使功能破坏,造成代谢障碍。
3、间接作用:射线作用于细胞内的一个水分子上,使其电离、激发,先后形成一些性质活泼的产物。它可以扩散一定的距离达到细胞的一个关键靶,作用于生物大分子 DNA、RNA、蛋白质及各种酶类,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造成功能障碍和损伤。


4、生物系统对辐射造成的损伤,无论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造成的,都具有一定的修复、再生的能力。但损伤超过一定的限度,生物系统不能修复和再生,这就导致细胞的死亡。有些虽然可以修复,但可能在DNA中留下潜在的变异基因。


5、电离辐射在人体组织内释放能量,产生生物效应。

6、按效应产生的机制来分,电离辐射可导致两种效应: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

7、确定性效应(也称组织反应)只有剂量达到某一个阈值时才能发生,超过阈值后,该效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①通常当人体组织器官受到的γ射线的照射小于0.1Gy时,人体不会出现明显的效应

   ②成年人睾丸暂时性不育的单次照射剂量阈值为0.15Gy,永久性不育单次照射剂量阈值为3.5Gy

   ③儿童睾丸受照引起生殖细胞耗竭的最低剂量为0.5Gy

8、随机性效应:辐射诱发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与辐射剂量存在线性、无阈的关系,而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

   ①“线性”:指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与所受到的剂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剂量越大发生随机性效应的可能性越大。

   ②“无阈”:指任何微小的剂量都可能诱发随机性。

   ③随机性效应主要包括辐射诱发癌症和各种严重的遗传疾患。辐射剂量越大,发生几率越高。一旦诱发癌变,其严重程度(恶性)都是一样的,与诱发剂量无关。

9、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

10、照射:指受电离辐射照射的行为或状态。

11、按照照射的途径可为外照射内照射

12、按照射对象可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

13、职业照射:指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职业照射有剂量限值

14、公众照射:指公众成员所受的辐射源的照射,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有剂量限值

15、医疗照射:指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所受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的照射。没有剂量限值,但对于各种医疗照射项目,有剂量指导水平或剂量约束

前文链接:

第一章:核医学总论

【核医学】核医学的定义、内容及历史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核医学】核医学总论

第二章:核物理学基础

【核医学】原子与原子核

【核医学】原子核的放射衰变

【核医学】放射性活度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核医学】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核医学】电离辐射量及其单位

【核医学】核物理学基础

第三章:核医学设备

【核医学】核医学仪器设备分类

【核医学】活度计、放射防护仪器

【核医学】SPECT和γ相机

【核医学】CT、SPETCT/CT

【核医学】PET

【核医学】带符合线路的SPECT

【核医学】PET/CT、Micro PET、非显像测量仪器

【核医学】核医学设备

第四章:成像参数选取原则

【核医学】准直器、图像采集参数、图像重建参数

【核医学】成像参数选取原则

第五章:图像采集方式

【核医学】静态采集、动态采集

【核医学】断层采集、门控采集、表模采集

【核医学】图像采集方式

第六章:核医学设备与成像的质量控制

【核医学】性能指标测试步骤与标准

【核医学】常规维护与预防性质量控制

【核医学】核医学设备与成像的质量控制

本文整理自《核医学影像技师》考试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