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种冠以“开泰”字样的古铜钱。
一是辽圣宗( 1012年)耶律隆绪的第二个年号“开泰”,共历十年(公元1012—1021年),依例铸钱,计有开泰通宝和开泰元宝两种宝文。开泰钱发现晚,早前曾经被当做“安南“钱对待,后于大东北地区相继发现多枚“开泰通宝”,又在在辽宁、吉林曾两获顺读光背“开泰元宝”,均生坑厚重精美,轮郭深峻。尤其背郭广阔,极类契丹文小平钱“寿福永昌”。这种光背顺读厚肉精整的开泰元宝,根据其辽铸钱币之一贯书相风格,认定其是大辽铸而非安南钱。
近年来,随着东北宝库芝麻开门,不仅发现了开泰通宝,而且也发现了“开泰元宝”、“开泰通寶”、“开泰重宝”、“开泰国寳”、“开泰圣宝”等系列开泰钱,且形制大小几种,皆属辽钱稀罕品种。币纹顺时针旋读,字隶书体,生坑,绿锈。但在业界未得到统一认识,对其真伪,出处颇有争议,已出版的钱谱书中也未见收录。
所铸“开泰元宝”,分大字和小字两种版式,大字“开泰元宝”为青铜质,小字“开泰元宝”,传说只铸有元宝钱,存世极罕,被视为大珍品,
图1
二是古“安南”国铸造的古钱币。
那是在陈朝明宗“开泰”年间(1324—1328年),时值元代泰定年间。其钱币“开泰元宝”四字为楷书,稍含隶意,币文直读,分光背及背“陈”(记朝代)两种,径2.2~2.4厘米。大样光背,小钱背穿上或见“陈”字,然因铜差多漶漫不清,国内仅存一二稀品。还有一枚安南铁钱"开泰元宝",直径24.5毫米,厚2.5毫米,穿径5.8毫米,重5.9克;黑硬锈包浆,形制工整,文字风格与"开泰元宝"铜钱相近,属官铸钱.
图2
辽代铸有不少金质钱币,其含金量约为70%-80%左右。据判断,这种金币是用于赏赐、祭祀、纪念等的贵金属钱币,即使后来可能随葬,也与辽代厚葬有关。已发现的大辽铸造的金币有“统合元宝”、“通行泉货”、“大康通宝”、“大康元宝”、“乾元统寳”、“寿昌元宝”、“寿昌贰年”等等。
图3-4-5-6-7 这一枚“开泰重宝” 金币来自东北伊春满族正黄旗家族,直径39.4mm 厚4.8 mm穿9.5 mm廓1.2 mm,外缘宽1.8 mm,字高1.2 mm,重28.73g。想来是大户人家祖上传承之物。
币外缘壁凹陷,内廓高,内壁有精修纹。币文隶书体笔画工整纤细,毫无粘连。地章及笔画之间沟壑处有明显的修模痕迹。通体金光灿灿,包浆自然,略有泛红锈迹(金质特有)。整体观之,具有雕母钱之大气,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给,爱不释手!不知世上还有无相同藏品。
2022年5月2日撰稿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