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征宇:南宋那些事及对绍兴的影响

 祥公馆 2022-05-03 发布于浙江

  2022年4月28日下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经济师王征宇受邀到之江学院做了一场题为“南宋那些事儿及对绍兴的影响”的读书报告会。王老师从大学生对于了解绍兴历史文化实践需求出发,以宋韵文化为切入点,同时结合越文化、宋韵文化的诸多例子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仅让同学们对于身边的所在城市绍兴历史文化有了一个更直白的了解,同时也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更思辨的认识。50多名同学到场聆听,100多位同学通过线上聆听了报告会。

  “宋韵文化是浙江省委提出来的,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王老师告诉同学们。王老师从多方面分别阐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宋韵文化对绍兴经济、科技、文化、商贸、绍兴人的性格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宋韵文化”是一种雅致文化

  王老师首先从北宋“崇文轻武”这一立国思想谈起。她说,“崇文轻武”这条祖训成就了宋代的太平盛世,也毁了宋代的武功。宋代处处体现了风雅,很有文化底蕴。宋代的高尔夫--捶丸、宋代的足球--蹴鞠、宋代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宋代四艺:饮茶、挂画、插花、闻香,宋代人生活十分讲究。“宋代虽然不是一个强大的朝代,但是一个幸福感满满的朝代。”王老师认为,“宋韵文化”表现在北宋、南宋时期经济、科技、文化、商贸等一系列方面上,宋代是雅致的。

  绍兴是何时从二线城市发展成为一线大城市的?王老师指出,北宋灭亡后,北方移民大量涌入江南,形成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当时杭州和越州一样,士大夫渡江过来,争相来到越州。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在应天府登基,以越州为行在,以州治为行宫,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越州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绍兴。

  “南宋文化继承了北宋,把雅致的北宋文化发挥到了极致。”王老师认为,南宋文化的雅俗共赏,首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现了南宋时期元宵节流光溢彩的夜市,充分表现了南宋的雅致。

  南宋对于绍兴城市建设的影响

  绍兴作为南宋的临时都城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零八个月,却是绍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整个城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在前代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宁宗嘉泰元年,绍兴府约有人口达137万左右。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绍兴城内的街坊合计32坊,到南宋嘉泰年间,绍兴府城内的厢坊骤然扩大至96坊。这充分说明,绍兴城市的范围较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扩展。绍兴老城区格局从南宋到明清,民国,基本保持不变。绍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城,南宋时做了大量的石拱桥,绍兴境内有238座桥,光绍兴城内就有99座桥,桥上栏杆雕刻精美。至今,绍兴留下了诸多南宋遗迹:八字桥、大善塔、沈园、宋六陵、兰若寺等。南宋状元王十朋有文:“钟鸣鼎食,邸第相望,舟车往来,烟水相接”。绍兴当时号称天下巨镇。

  南宋时期的绍兴经济十分发达

  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南宋绍兴的酿酒业、造纸业、丝绸纺织业、雕版印刷业、制盐业都称盛于世。绍兴酒在南宋时就已经定型了;绍兴与徽州、成都并称为三大造纸业中心;科技发展也很快;商业繁华。绍兴是当时商业大都会,城内外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陆游有诗为证:“城中酒垆千百家”。城外市场也很多,会稽、山阴两县境内分布着二三十处市镇,盛产茨实和杨梅。当这两种土特产上市时,街市非常热闹。南宋繁荣的市场活动,主要是通过横贯东西的浙东运河等交通路线与外部市场发生紧密联系。南宋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三大对外贸易主港,分别是广州、宁波、泉州。南宋的海外贸易主要出口茶叶、丝绸、瓷器到东南亚,也从南洋、西洋、波斯湾进口香料、珠宝等。

  绍兴是南宋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

  “有专家总结南宋的文化特征有四个方面。”王老师介绍道,一是精致典雅的士大夫文化或称精英文化,雅文化得到全面发展;二是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三是程朱理学兴起;四是市井文化也得到发展。

  因为京城近在咫尺,所以绍兴读书考科举的人很多。南宋时,绍兴考取进士的人数达350余人,考取状元的有4人。

  宋代在承传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韵文化”。南宋朱熹曾说:“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近代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足见“宋韵文化”是华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高峰。。

  南宋对绍兴人性格的影响

  王老师认为,绍兴作为历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移民城市,它一直有很好的包容性,兼收并蓄,同时绍兴人又养成了低调含蓄、聪明能干、经世济用的性格特征。古越人的特点是勇悍、忠义和敢于冒险,南宋时期,大量移民的涌入,绍兴完成了一次基因转变。绍兴的底子是古越的,绍兴的气质却是南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