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家华:和谐安宁,启迪心灵,中国禅宗书画欣赏

 祥公馆 2022-05-03 发布于浙江

  4月27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副教授、博士,浙江云林书院艺术总监卢家华老师给之江学院大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国禅宗画欣赏”讲座,现场共有40位来自各个学院的书画爱好者以及对佛教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深感兴趣的同学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卢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佛教、禅宗与禅画的关系。他说,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不但与中国土本哲学、宗教等文化日益融合,中国的书法、音乐、绘画、文学等不同形式艺术也受到佛家思想深刻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与儒、道等中国本土哲学思想不断发生碰撞,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禅宗正是这种融合下的产物。禅宗是中国化佛教,改变了佛教讲坛上原来由外来僧人主宰的局面,标志着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禅画从本质上说是修禅者用笔墨来印证人生体验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页。

  卢老师告诉同学们,中国禅宗画的源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南北朝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吴道子为代表。曹仲达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画圣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刻意求新,对佛教人物形象进行汉化,使佛教美术走向民族化。曹仲达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确定了中国佛教绘画的民族样式。

  卢家华从唐代禅宗思想的产生过程进行梳理分析,让同学们逐渐了解禅宗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禅画的艺术作品在历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阐述了禅画艺术对当下文化发展的意义。唐代王维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禅画大家。传到日本后,被大加发扬,后又扩展到欧美,已经成为世界美术史上的专有名词。

  “禅画是指表现禅宗精神、禅宗风格、禅宗意境的绘画。”卢老师说。禅学是一门建立在“无思”基础上的高超智慧的哲学,同样,禅宗画也是建立在“非画”基础上的特殊绘画形式。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这是本土中国画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禅画境界。

  卢老师结合历史上禅画名家的作品一一进行分析。唐代“诗佛”王维首创泼墨山水画,具有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意境空灵,禅意盎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了宋代,禅画达到最高峰,牧溪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明末清初的四僧尤其是八大山人为代表的,更是通过他们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宋代禅宗画对后世的绘画影响深厚。元代寺观壁画、明代花鸟画,清代“四僧”与“扬州八怪”以及日本绘画都受到了宋代禅宗画的影响。

  卢老师最后总结道,“现如今,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产生了反思。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职责所在,应当更好地利用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来研究绘画中的禅宗画艺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