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是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脑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 ①副交感纤维,起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属副交感节前纤维,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颈、胸、腹部多种器官,并在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其节后纤维控制这些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②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延髓的疑核,随迷走神经分支支配咽喉部肌; ③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位于颈静脉孔下方的迷走神经下神经节(结状神经节)内,中枢突终于孤束核, 周围突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颈、胸、腹部的多种器官,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冲动; ④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其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迷走神经的上神经节内,其中枢突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周围突随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传导一般感觉。 迷走神经以多条根丝自橄榄后沟的中部出延髓,在舌咽神经偏后方也经颈静脉孔出颅,在此处有膨大的迷走神经上、下神经节。迷走神经干出颅后在颈部下行于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之间的后方,下行至颈根部,由此向下,左、右迷走神经的行程略有不同。左迷走神经在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下行,越过主动弓的前方,经左肺根的后方下行至食管前面分成许多细支,构成左肺丛和食管前丛,行于食管下段又逐渐集中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越过右锁骨下动脉前方,沿气管右侧下行,经右肺根后方达食管后面,分支构成右肺丛和食管后丛,继续下行又集中构成迷走神经后干。迷走神经前、后干伴食管一起穿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分布于胃前、后壁,其终支为腹腔支,参与内脏运动神经构成的腹腔丛。迷走神经沿途发出许多分支,其中较重要的分支如下: 1.喉上神经起于下神经节处,在颈内动脉内侧下行, 在舌骨大角水平分成内、外支。外支细小,含躯体运动纤维伴甲状腺上动脉下行,支配环甲肌;内支为感觉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腔,分布于咽、会厌、舌根及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及味觉: 2. 心支有上、下两支,在喉与气管两侧下行入胸腔,与颈交感神经节发出的心神经交织构成心丛,调节心脏活动。上支有一分支称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分布于主动脉弓壁内,感受血压变化和化学刺激。 3,耳支发自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含躯体感觉纤维,向后走行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 4.咽支起于下神经节,含内脏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与舌咽神经和交感神经咽支共同构成咽丛,分布于咽缩肌、软腭的肌肉及咽部粘膜。 5,脑膜支发自上神经节,分布于颅后窝硬脑膜,传导一般感觉冲动。 1 喉返神经 左、右喉返神经的起点和行程有所不同右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干经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处发出后、由下后方钩绕此动脉上行,返回颈部。左喉返神经发起点稍低,在左迷走神经干跨过主动脉弓前方时发出,继而绕主动脉弓下后方上行,返回颈部。在颈部左、右喉返神经均走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 至甲状腺侧叶深面、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终支称喉下神经。 分数支分布于喉。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喉粘膜。喉返神经在行程中还发出心支、支气管支和食管支,分别参加心丛、脉丛和食管丛。 喉返神经是支配大多数喉肌的运动神经,在入喉以前与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交叉,国人统计资料显示喉返神经穿过动脉分支之间者占多数,经过动脉后方者次之,经过动脉前方者较少。 2,支气管支和食管支 是左、右迷走神经在胸部发出的若干小支,与交感神经的分支共同构成肺丛和食管丛,自丛再发细支分布于气管、支气管、肺及食管。主要含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传导脏器和胸膜的感觉同时支配器官的平滑肌及腺体。1.胃前支 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神经前干。胃前支沿胃小弯向右,沿途发出4~6个小支,分布于胃前壁,其终支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部前壁。2.肝支 也由迷走神经前干在贲门附近分出,向右行于小网膜内,参加构成肝丛,随肝固有动脉分支分布于肝、胆囊等处。3.胃后支 由迷走神经后干在贲门附近发出,沿胃小弯后面走行,沿途分支分布于胃后壁。终支与胃前支相似,也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窦及幽门管后壁。4.腹腔支 为迷走神经后干的终支,向右行至腹腔干附近,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腹腔丛,伴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等血管分支分布于肝、胆、胰、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腹部消化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