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旦是怎么炼成的

 谈艺聊曲 2022-05-03 发布于江苏

黄为一

摘自《金陵瞭望画刊》2017年第3期



在江苏有一位著名的“戏痴”,非戏曲专业出身,苦苦追梦20载,至今仍初心不改。如今他已开办4场个人专场,且皆座无虚席,深受群众欢迎,他就是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京剧院党支部书记,著名程派男旦彭林刚。

少年时期受父亲的影响,机缘巧合下,彭林刚接触到戏曲,记忆中的那一曲唯美婉转的《红楼梦》,始终萦绕在耳畔,那是最初在心中滋生的戏曲的萌芽。为了追寻梦想,他曾向著名戏曲家新艳秋老师求学问艺,学习戏曲经典程派艺术。尽管他中途被迫中断学习20年,他却在40岁时再度启程、重拾理想,继续钻研程派艺术。


男旦是怎样炼成的

谈及成男旦的心路历程,彭林刚坦言最初向戏曲老师求学时,老师评价他的假音较真音域更宽,发挥空间更大,因此建议他唱旦角。再加上之前观看戏曲时,彭林刚早已被旦角唯美姿态深深吸引,自此便开启了漫长的戏曲生涯。

社会上关于男旦的看法各有不一,甚至男旦演员对男旦的理解也有念头,这种环境下就不免造成了大众对男旦的误解与偏见。“很多人认为男旦就是模仿女人扭身子、凹造型,还把角色的习惯带到生活中,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么,真正的男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对此,彭林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戏曲表演并非遵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的体验派,而是更看重程式的方法派。”因此,台上的他姿态唯美气质柔婉,台下的他却丰神俊逸气质阳刚。同时,他认为男旦并非只是对女性外在表现的简单的模仿,而是要渗透人物精神内核,通过眼神、姿态,自然而然把女性柔和、优雅的气质演绎出来。


戏曲应该回归

男旦遭误解只是反映戏曲传承挫折的一隅,如何更好地传承戏曲文化、完成文化接力才是摆在我们眼前更艰巨、重要的使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戏曲经的资深戏曲人,彭林刚对戏曲传承这一课题一直深有研究。

“当代戏曲传承的首要任务就是是回归,戏曲人不应遗忘寻根的重使命。”彭林刚神情坚定地说道,当今戏曲传承的难点只只是民众缺乏对戏曲的欣赏力与兴趣,还在于戏曲人本身对戏曲传承的理解不到位。昆曲被尊称为“百戏之祖”,很多剧种都从昆曲这儿吸收营养。过去,京剧演员不仅学京剧也学昆曲,两种剧种一起研习,融会贯通。“而现在的京剧和昆曲完成隔离,京剧演员不学昆曲,这就导致京剧旦角的演绎缺乏昆曲的柔和之美。我认为,戏曲人应该研习昆曲这一中华传统精萃,不能忘本。”


戏曲该如何回归

“戏曲传承不只是依靠戏曲人的精神自觉,同样需要戏曲相关政策支持。”彭林刚表示,现在很多戏曲人之所以抛弃传统戏曲程式技法的研习,很大一部分缘于戏曲评奖机制。现今评奖机制重视戏曲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可能被评奖,而不注重传统程式系统,从而制约了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不仅是戏曲人的精神要回归,戏曲政策也在“回归”,才不会丢下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精华。

“在特定的时代,我被迫中断学习,几近放弃梦想,但还是幸运的,我遇到了赏识我并悉心教导我的伯乐。在我的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一名真正的戏曲人应是什么样的。”戏曲精神贵在钻研,因此,光是戏曲程式上的“回归”是不够的,还应有身为艺术家应具有的思国思民、关怀天下的人文情怀。彭林刚所承续的程派曲词正是聚焦反映当时社会问题,如主张反战的《春闺梦》、表现人情冷暖的经典曲目《锁麟囊》……

如今,多次荣获戏曲票友金奖、成功举办4场个人专场的彭林刚始终不负师命,获得戏曲界的广泛认可。未来他还将继续承载着对戏曲的热爱,做一个辛勤耕耘者在这么文化苦旅上默默前行,追寻那被人渐渐遗忘的戏曲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