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老话“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是什么意思?穿山龙是何物?

 关山听风 2022-05-03 发布于湖南

“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是一句流传在农村的中草药谚语。穿山龙,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是我国各地都有生长的植物,这种植物可以用作中草药。


穿山龙,在我国各地农村有不同的名称,有的地方叫穿地龙,还有的地方叫穿龙薯蓣、穿龙骨、柴黄姜等。我国境内,北到东北地区,南到长江流域,都有这种植物生长,只是品种不相同而已。

穿山龙是缠绕草质藤本植物,通常爬到树上,并紧紧缠绕着树干和树枝。一般生长在半阴半阳,土地比较肥沃、水分、阳光比较足的地方。一般生长在灌木山上,一些树木不太茂密的乔木林内也有生长。

对山区人来说,穿山龙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一些懂草药的山民,见了就挖一些,以备不时之需,而对不懂草药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没有用的藤蔓而已,不予理睬。

不过,对山里的孩子来说,穿山龙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果的果壳是孩子们的玩具。穿山龙的果实呈三棱形,未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后就成枯黄色,一串一串的,在风中飘荡,像蝴蝶飞舞,非常漂亮。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孩子特别喜欢这东西,每当我们上山砍柴时,她们就交代我们给他们带几串回来,给她们玩耍。她们喜欢把穿山龙的果壳,悬挂在卧室的窗口,或者门上、床前,当清风吹来,果壳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类似风铃声,但声音要微弱多了,要仔细听才能听得出来。


过去农村,穿山龙说是中草药,却没有地方和人来收购。记得小时候,乡里供销社收购部专收山货,山里很多草药都可以到这里换油盐钱,比如钩藤、鳖甲、杜仲皮、狮子藤等,品种有几十个,但是,穿山龙却一直不在收购表格之列,即使有人挖了,也无处可卖。

只有一些乡村老中医经常使用到穿山龙,但他们都是自己上山去挖,挖出根,拿回来洗干净,切成片,晒干后备用。至于怎么用,据我们村里的老中医介绍说,穿地龙的用处很多,可以止咳、活血、跌打损伤、治痈疽脓肿等多种疾病,但老中医告诫人们说,穿地龙用处很多,但不可乱用,否则会出问题。

因此,穿地龙这种草药,在村民中用得很少。山里草药多的是,到处都有,可以替代穿山龙的草药多。一般来说,山里人大多都有一点草药常识,对没有十足把握的草药是不会乱用的。

穿山龙,也叫穿地龙,并不是说这种植物像穿山甲、竹鞭那样有强大的掘土和钻地力量,不可阻挡,而是其根的形状,弯弯曲曲,有点像龙,尤其像器皿中抽象画中的龙。又因为穿山龙作为中草药,主要是用地下的根茎,其根生长在山里,所以叫穿山龙,有的地方则认为是长在土里,故称为穿地龙。


农村中药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用药经验积累和智慧,富于哲理,使人从中增长了中药知识。农村中草谚语,与农村其他方面的俗语一样,善于调动多种修辞手法,较多的是用比喻的手法和夸张的手法。

“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这句谚语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主要是穿山龙作为中草药,在中医专家的眼里,可以治疗人体身上的多种病,用处较广,是一种好药材。也是有一些地方,并不像山区那样,中药材资源丰富,穿山龙这种药材只能靠人工种植,野外野生的很少,很难碰到,因此才有了这种夸张的说法。

事实上,我国农村流传很多中草药谚语,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里举一些草药俗谚的例子如下: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从以上这些中草药俗谚可以看出,俗谚通常具有泛指性,也就是普遍的、概略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往往与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有很大的距离。

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强调的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治疗思想”,因此,我们对这些农村流传的俗谚,不能用纯中医学的观点去看待和理解,更不能随意应用。

也就是说,中草药俗谚是一回事,具体治病又是另一回事,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中草药俗谚虽然是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但是有一定的水分,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我们不能因为多认识了几种中草药,就把自认为可以医治百病,就把自己当成了医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也不可有病乱用药。

总而言之,“遇到穿山龙,一身都轻松”这句谚语中的穿山龙,并不像话中所说的那样神奇,只是一种普通的中草药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