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如何征收赋税 (上)

 零壹贰012 2022-05-03 发布于湖北
自古以来,税收就是国家公共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早在夏代,中国就已出现了“贡”这种赋税征收形式,此后商代有“助”、周代有“彻”,虽名称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君王向民众征收赋税的形式。“税”字缘于“初税亩”,最早见于《春秋》一书。“税”字由“禾”和“兑”两个字构成,其中“禾”指的是征收的农产品,“兑”指的是送达之意。

图片

“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出于拱卫皇权的考虑,在汴京周围设置了数量庞大的禁军。为了防止武人叛乱,宋廷在军事战略上采取“更戍法”,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状况,加之实施“重文抑武”的政策,北宋官员的数量远甚于前代。上述政策的推行,使北宋形成了“三冗”,即冗兵、冗官、冗费,以致朝廷日趋羸弱。北宋中期,王安石意图改变朝廷积贫积弱的困局,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其中的“方田均税法”“青苗法”等均是涉及财税改革的内容。然而,在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和不断阻挠下,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两宋之际,朝廷不仅常年与北方少数民族展开军事对峙和战争攻伐,还要给辽、西夏、金、蒙古等政权缴纳岁币。如此高额的军备开支与沉重的贡赋负担,宋廷是如何应付的呢?据历史学家考证,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最为兴盛的朝代之一,其都城汴京和临安的繁荣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正如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据推算,两宋时期的经济总量约占当时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财税收入也颇为丰盈。那么,宋代是如何征得如此庞大的税收呢?

图片

以田赋为主的正税征收


历代王朝均以田赋收入作为国家财税的基石。宋代一改前代对农田进行严格管控的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种植。由于宋代垦荒面积的扩增与农田水利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与日俱增。宋承唐制,其田赋征收主要以两税法为主,此外还有附加税。起初,两税是正税,占农民缴纳税赋总额的比重较高。此后,随着地方官吏与豪强的强征,附加的杂税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在附加税种中,尤以“加耗”为甚。正税之外的附加税大多并未充盈朝廷府库,而是被地方胥吏中饱私囊,难怪百姓抱怨“既是无名暴赋,却立为常规”。为了逃避税赋,贫民只得将自己的立锥田产以“诡名寄产”的形式,投献于享有免税特权的豪强名下,自己冒充佃户,以避赋役。

为了应付战事或灾年赈济所需,朝廷在征收正税时采取“折变”之法。也就是说,因临时性需要而改征他物,以避免所征非所需。其实,不论折算何物,只要比价合理,亦未尝不可。但是,朝廷却不惜民力,往往借折变之名反复征收,以此扩大税赋来源,博取其利。苛价折变和重复折变逐渐成为朝廷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凸显了其日益恶化的赤字危机。除此之外,宋廷还施行“支移”之法,即强迫纳税者自备运输工具和盘缠,将税粮送到指定的地点才算完纳,百姓不得不远赴四五百里之外缴纳税款。倘若不愿支移者,可缴纳一定的费用,即为“脚费”,脚费是按税粮的数量和支移的距离而定。令百姓愤懑的是,有些地区本可就近支移,无需缴纳脚费,但地方官吏却照旧强征,视为正税,可谓荒诞至极。

当然,为了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朝廷也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灾荒之年的救荒与赈济,凡遇“水旱、蝗螟、饥疫之灾,治世所不能免,然必有待之”。较之前代而言,宋廷救荒赈恤颇为精业,通过救荒之策,民力得以纾缓,农业生产得以恢复,从而保证了田赋的持续稳定。

图片

经济繁荣下的禁榷制度


单靠田赋税收无法支撑国家捉襟见肘的财政所需,为此,朝廷通过多项政策鼓励民间发展工商业。宋代手工业,无论是经营规模、生产分工、生产技术,还是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都远甚于隋唐,不仅经营规模有所扩大、生产技术稳步提升,而且生产流程更为专业,从宋瓷窑场出土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瓷器就可见一斑。

农业和手工业的兴盛,推动宋代商业发展日臻繁荣。囿于北方少数民族常年盘踞西北一带,原有的陆上丝绸之路已被阻隔,为加强与海外之间的贸易,转向由海路前往东南亚及印度等地,海上丝绸之路逐渐繁荣兴盛。工商业的繁荣,为扩增征收工商税奠定了基石。为了促进商业的繁荣,宋代打破了市坊界限,首开夜市,同时明令各地不得设置关卡,阻碍商贸活动,今人从《清明上河图》中熙熙攘攘的商贸景象中也可窥见一二。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朝廷开始对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专卖制度,由此产生了禁榷法。所谓禁榷,指的是政府对盐、酒、茶、铁等日常物资的专卖制度。禁榷是除田赋外,宋廷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以榷盐、榷茶、榷酒等最为重要。按照规定,榷盐、榷茶是在朝廷组织生产和收购的前提下,由官府进行官运、官销或有限制地批发给商人零售,其运销范围以“盐引”“茶引”为凭。“盐引”“茶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可跨省销售,“短引”只能在本路内销售。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2.5A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