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矛盾论》,什么在推动事物的发展?

 莫为天下先 2022-05-03 发布于湖南
国民D二大是蒋介石人生的转折点,在这次会上,他第一次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来又被选为常务委员,慢慢靠近国民D权力巅峰。

这次会议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转折点,本来共产D和国民D左派在总人数上占优,但却主动放弃反击,眼睁睁看着反动势力做大。

二大过后,蒋得寸进尺,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扣押了共产D员李之龙,包围了苏联领事馆。

图片


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教员就跑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李富春家里了解情况,正好碰上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周恩来回忆说:“我在富春家遇毛,毛问各军力量,主张反击。”

这是教员和周恩来的第一次见面。

当时,教员、周恩来、李富春还有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都主张反击,“不能坐以待毙”。

但是,这些积极的建议被陈独秀和苏联顾问拒绝了。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10年后,教员在《矛盾论》中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就说,失败是因为我们内部出现了机会主义,当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革命就重新发展了。

如果你要问一个学历史的学生,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可能会“一二三四五”列举出很多,但教员说最根本的一条是内部矛盾。

图片


前面说了这么多,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出今天的主题,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或者说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关系,都是一回事。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所以,你看教员分析大革命失败,是从内部矛盾(内因)入手的,看我们自身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分析外部条件,实际上,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都是在事物的内部,而非外部。

图片


不仅政党如此,“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

虽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唯物辩证法并不排斥外因的作用。

鸡蛋孵成小鸡是内因,合适的温度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再合适的温度都不能使石头孵成小鸡,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影响。很多时候,内因确定了,外因反而是可以努力改变的变量。

同样的,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内部矛盾,而合理的政策、公平的环境、个人的奋斗是外部条件,内因和外因同样相互作用。

我们学《矛盾论》,首先要学会的其实是用矛盾的眼光看世界,并善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