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田窑青白瓷为什么走向衰落,原因在这里

 眉州闲人688 2022-05-03 发布于四川

南宋以后,时代变迁,战乱频发,发展到元代,元代的湖田窑并没有消亡。湖田窑被元人所设的枢密院控制,属于枢密院下属的枢府窑,这个枢府窑它是什么?它不再是青白瓷了,它是卵白釉,就像那个鸭蛋的,青皮鸭蛋的这个颜色感觉一样,它烧造的是叫青白瓷,叫卵白釉。

文章图片1

卵白釉瓷片

公元1279年,即元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元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管皇室烧瓷。“浮梁磁局”的设立,促进了景德镇窑业的兴盛,也带来了景德镇窑业的技术变革。湖田窑作为“浮梁磁局”的定点窑场,窑业秩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特别创烧了专为元政府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

文章图片2

卵白釉瓷器胎质细腻洁白,但胎体厚重,碗、盘类器物的底足更为厚重。釉色润泽失透,是一种含钙量低,含钾、钠成分高的石灰碱釉,这种釉具有粘度大、烧成范围较宽的特征。

瓷器的装饰以印花为主,图案题材较简单,以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制作精进的缠枝花卉纹样中常有“枢府”、“太禧”、“福禄”等铭文。除花卉纹外,尚有精细的云龙纹,龙呈五爪。

文章图片3

卵白釉的器物以碗、盘、杯类小件器为多见,其中小足、平底、敞口、深腹折腰碗与高足,敞口、浅腹高足杯等器型颇为典型。器物烧造时多采用砂渣垫烧,故底足多有粘沙痕,局部呈现红褐色小斑点。器皿内外施釉,圈足底部多无釉,底心有乳钉状突起,碗、盘类器多呈大口小足的形状,口沿胎薄,圈足厚重,圈足端斜刀修削,故足端呈斜面状。

文章图片4

元代中期,湖田窑开始烧制青花瓷、釉里红瓷、蓝釉瓷等,青白瓷生产迅速萎缩,其产品胎质、造型、釉色、装饰也都与宋代产品大不相同。元代青白瓷常与同时期的卵白釉器物混淆,这是因其胎体厚重,胎色泛青,釉薄且玻璃质感强,薄胎透影等典型特征已消失不见。

文章图片5

青花瓷瓷片

文章图片6

釉里红瓷片

明初,政府在珠山设立御窑厂,景德镇的制瓷中心逐渐转到市区,但湖田窑的窑业仍在持续,此时一匣一器垫沙仰烧成为主流,主烧青花器,少量青白釉和白釉器。

明中晚期,湖田窑的青白瓷开始退出生产,青花瓷成为主流产品。又因湖田窑旧址常年遭遇严重水患,窑场逐渐向镇内城区迁徙,失去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瓷器生产水平江河日下。

文章图片7

北宋晚期至南宋晚期这一阶段,湖田窑青白瓷发展至顶峰,南宋晚期由盛转衰,无论是覆烧法还是烧造黑釉,都未能扭转衰微局势。

元朝“卵白釉”的出现更是大大打击了湖田窑青白瓷的生产。最终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停烧。那湖田窑七百余年的风雨历程里,有过哪些为人称道的工艺技术呢?点击下方李国刚《高古瓷鉴定系列教程》,寻找答案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