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不清寒热,治不好感冒!感冒的这2个阶段,古代名医各有奇效良方

 妙手圣医 2022-05-03 发布于贵州

在日常生活中,感冒这种病症,可以说是很多人时常会遇上的。

虽然大多数感冒属于外邪,而且春季和春夏交接之际,往往寒热不调,因此患上感冒的人并不在少数。
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对于感冒的防治,也十分重要。
中医治病的特色,在于辨证施治,对于病症的治疗,往往是要分清阴阳虚实的,这感冒自然也一样。
那么,我们一般是如何区分感冒的呢?

最常见的就是风寒、风热。其实这是感冒的不同阶段,由于温度变化,让人体的机能出现障碍,所以每个人每次感冒的时候,都会经历着风寒和风热阶段。
从中医辨证的思维来看,感冒有寒热之分,虚实之别,但在感冒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经历外寒和内热两个阶段。
比如很多人感冒开始只是喷嚏、鼻流清涕,没过两天就出现了咳嗽、鼻流黄涕了。
那么,感冒的外寒和内热阶段究竟有何奥义?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1.外寒阶段
感冒的第一时间就会在身体造成抑制状态,这其中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体表恶寒。
所以常常会将衣物裹紧,有些人会出现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中医将这一感冒称为风寒感冒,其实这就是感冒的最初阶段,也就是“外寒”。
由于外在的寒邪还没有深入脏腑,而且身体还有足够的正气,将病邪从体内祛除,因此不想诱发更重的感冒,这个阶段是不能忽视的。
至于这个时候,该如何将体表的寒邪祛除呢?

常见的方式就是发汗解表,具有这种作用的药材,在中医里面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生姜,就具有这样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苏叶、葱白等,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而药方的选择上,这最常见的就是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是明代医家张时彻收录在《摄生众妙方》里的一个方剂是从宋代的《局方》里化裁而出来的方剂。
原本是用于疮肿初起病症的,但后世医家在运用中发现,这个方剂对于风寒感冒甚是合拍,能够将体表的风寒祛除,而且还不用纠结麻黄汤和桂枝汤两个怎么选的问题。

荆防败毒散由“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甘草五分”等11味中药组成。
在煎煮的时候,需要加上生姜三片、薄荷一钱。诸药合用,可以起到宣肺、散寒、解表的作用。
对于风寒感冒,除了药方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那就是用热水袋,放在自己后背的肺俞穴附近,这样可以帮助阳气生发,使得体内的抑制状态得到改变。
2.里热阶段
在外寒阶段,如果没有把握好,这寒邪就会进入脏腑内部,外邪深入,体内正气和外邪争斗,从而导致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病症。
由于正气与外邪激烈的斗争,容易滋生热邪,所以这个时候以热证为主,症状表现会以咽喉肿痛、发热、骨节酸痛、咳嗽等为代表。

而咳吐的痰液也因为痰邪影响,多以黄痰为主,伴有流黄涕等症状。
关于这个阶段的感冒调治,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也有论述,比如张仲景的经典药方麻杏石甘汤,对于这一病症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在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的发展,一些用于“里热”的药方开始出现,这其中就以温病大家吴鞠通为代表。
在他所编撰的《温病条辨》里面就收录了很多可以用于这一病症的药方,比如桑菊饮、银翘散等,就算是现在,也常用于风热感冒的调治。
对于感冒的里热阶段,桑菊饮尤为适用,桑菊饮由“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桔梗二钱,甘草生八分,薄荷八分,连翘一钱五分,苇根二钱”等8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能力。

这一药方的大部分中药,都具有苦寒的药性,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将热邪化解,恢复脏腑职能。
当然这个方剂为“辛凉轻剂”,要是肺热显著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加入其他药材,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
当然,除了药方的调理之外,在感冒期间,饮食上也是需要注意的,要清淡饮食,不要大鱼大肉,否则会导致感冒迅速发展。
而且感冒在入里的时候,也会出现变症,诱发其他病症出现,因此也要重视,这些也是治理感冒一病症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