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蜂养殖技术|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顺意SHUNYI 2022-05-03 发布于广东

囊状幼虫病是中蜂主要的病害。

病原是一种直径为28~30nm的圆形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染病毒。刚死的幼虫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

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

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大约有1/3死于封盖前,2/3死于封盖后。死虫直卧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黑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

腐臭病在发病初期,少量死虫立即被工蜂清除,随后蜂王重新产卵而使子脾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病状相似。患病群因新蜂少逐渐变弱,很容易发生逃群。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不随便互调子脾,是预防此病的前提。

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野外粉源不足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在平时应注意选择抗病的强群来培育蜂王,以更换病群的蜂王,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力。另外,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不耐高温,蜂具和饲料蜜可用煮沸消毒。蜂箱清洗干净晒干后,再用硫磺烟熏10~15min,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患病蜂群可采用下列某一种药物防治:

继以微火续煎15~20min,滤渣后,趁热配成浓糖浆,于傍晚可喂8~10框蜂,每隔5~7

(一)枝莲(狭叶韩信草、向天盏)用干草50g,加入适量清水,先以猛火煮沸,天喂1次,直至病好为止。

(二)用马鞭草50g、墨旱莲50g、大蒜头25g,加适量水煎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3天喂1次,直至病好为止。

(三)用马鞭草50g、积雪草50g、车前草50g、刺苋25g,加入适量水煎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3天喂1次,直至病好为止。

(四)用贯众50g、金银花10g、苍术25g、甘草25g,加适量水煎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3天喂1次,直至病好为止。

(五)病毒灵每框蜂用半片、病重群用1片,溶解配入糖浆,每隔3天喂1次,直至病好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