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克兰冲突与“北约东扩威胁”:从未真正结束的冷战

 金苹果6 2022-05-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去年底开始,乌克兰危机骤然升温并愈演愈烈,2022年2月24日终于因俄罗斯武装进攻乌克兰而爆发了大规模战争。
迄今战祸已连绵整整一个月,发动越境攻击的俄罗斯一方面对“千夫所指”,始终坚持其最初的说法,认为“北约东扩给俄罗斯所造成的安全威胁”是导致乌克兰危机扩大、升级,和乌克兰战事爆发的关键因素。
这个说法是否合乎逻辑?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北约和与之针锋相对的华约,都是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产物和工具,是“铁幕”对峙时代世界和平共同的最大威胁和重要不安全因素,而就两大阵营本身、尤其各自主导国家——美苏两国而言,作为对抗性军师联盟的对方,都构成对本方最大、最现实的安全威胁。
当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后,在继承苏联联合国席位的俄罗斯看来,作为华约和原苏联冷战对手的北约理应“谢幕”,和冷战时代、“铁幕”一起成为历史名词。但事实却不然,北约非但未曾“谢幕”,反倒不断扩大,且扩大的方向一路向东,不断向俄罗斯本土逼近:1949年北约创立时仅有12个国家(欧洲10个,北美两个),冷战期间加入希腊、土耳其、西德、西班牙四国,而冷战结束后却剧增了14个新成员国(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其中最早的捷克在1999年、最新的北马其顿在2020年,可谓滴水穿石、锲而不舍,且这全部14个冷战结束后加入北约的新成员国中包括3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5个前华约成员国(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6个由原华约国家分裂后产生的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加上因两德统一而被纳入北约版图的原东德,俄罗斯对步步近逼的北约感到“安全威胁”,的确并非杞人忧天。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之初的十几年间,两代俄罗斯领导人一度都对北约释放出善意,甚至流露出“愿意加入北约”的意愿,但都被北约毫不含糊地明确拒绝。作为一个曾以华约和原苏联为冷战直接对手、冷战结束后一方面始终明确拒绝接纳、包容俄罗斯,另一方面却不断吸收前华约成分,从而不断迫近自己的军事同盟,“求入其门而不得”的俄罗斯转而对这种东扩产生警惕和抵触情绪,并在许多层面、以许多方式作出自认为“合理”的应对,也就不足为奇了。
必须看到,昔日对立的两大阵营虽然早已面目全非,但在昔日两大阵营的各自核心,仍有许多人(包括决策关键人物)心目中,冷战从未真正结束,他们所秉持的仍然是“你死我活”的冷战思维,并以这种冷战思维为理论依据和行动主导,作出一系列影响地缘、地区乃至全球和平、安定的重大决策。
正如中国领导人和许多相关口径所一再指出的,俄乌矛盾错综复杂,根源非一,但这场“尚未结束的冷战”,确实构成矛盾升级、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无视这一点,就难以真正理解这场危机,也难以找到根本解决矛盾、停止战争和暴力的途径。
当然,正如中方所一再严正强调的,任何争端、矛盾,都理应且只能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通过和平手段,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谈判解决,而不是单方面诉诸暴力威胁,更不能以任何借口无视、侵犯和践踏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单纯从“目标管理”角度看,如果说,鉴于“冷战并未真正结束”的现实,俄方将“北约东扩”视作自身安全威胁这种思维有其现实逻辑,那么,将本身并非北约成员国、北约也从未表示会接纳其为成员国的乌克兰,而非北约本身或北约新、老成员国当作“主攻目标”,直至采取大规模越境军事行动,是否能在联合国框架和国际社会赢得广泛共鸣?如果承认俄罗斯将“遏止北约进一步军事化”和“遏止北约东扩势头”当作发动在乌军事“特别行动”的主要目标,那么在战争开始一个月后的今天,俄罗斯离这个目标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北约以此为口实,实现了空中预警基地在爱沙尼亚、立陶宛两国的“落地”,4个半永久性“增强型前沿存在”(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战斗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的部署,和北约多国海军分遣队在黑海的常态化,此次乌克兰战事爆发前后,北约在其东欧成员国的“增强型前沿存在”翻了一番(增加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乌克兰危机一度缓解的那些年,北约绝大多数成员国不顾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一再威胁,不断削减其军备和军事预算,欧洲著名政要如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更发表过“北约已处于脑死亡(mort cérébrale)状态”的名言,《北大西洋公约》中“防务开支不得低于年GDP占比2%”的规定,对绝大多数北约欧洲成员国都是一纸空文,乌克兰战事爆发后这些国家纷纷重拾“2%”,就连原本最“怠战”的德国,也“激活”了搁置已久的F35战机购买意向;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瑞典、芬兰等传统中立国民意普遍反对本国加入北约,战事爆发后这些国家民意出现大幅逆转,同意加入北约者翻倍甚至暴涨几倍——如果我们必须在正视“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的俄方诉求,如果我们承认这种诉求有其自身逻辑性、合理性,那么,通过对乌克兰诉诸战争手段,俄罗斯离“遏止北约东扩”和“增强自身安全感”这两大目标,究竟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尊重《联合国宪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此基础上权和促谈,是中国和全世界热爱和平人士的一贯主张,也是此次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理应秉持的公论,面对方兴未艾的“热战”和事实上从未真正结束的冷战,我们每一个负责人的地球人,都应摒弃一切冷战思维和“热战”手段,惟如此,才能获得真正、持久和可靠的“安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